X刀和γ刀治疗

目录

1 拼音

X dāo hé γdāo zhì liáo

2 注解

3 操作名称

X刀和γ刀治疗

4 适应症

1.颅内各类非浸润性良性肿瘤(表皮样囊肿和蛛网膜囊肿除外),治疗直径在32mm以内的听神经瘤、脑膜瘤和垂体瘤效果为佳。

2.单发颅内转移瘤,治疗直径在30mm以内疗效较好。

3.位于中央区、其他功能区和脑深部的脑血管畸形(AVM),治疗范围在40mm以内者,尤其适合X刀治疗。

4.辅助或强化治疗

(1)血管供应丰富的颅内肿瘤术前照射,以减少术中出血。

(2)经开颅手术而残存的肿瘤。

(3)增强常规放射治疗的疗效。

5.对无法经开颅手术治疗,并既往已接受过放射治疗的颅内良性和恶性肿瘤,可作为姑息性治疗。

6.功能性疾病

(1)帕金森病的核团损毁。

(2)顽固性癫痫的癎灶或(和)核团损毁。

(3)扭转性痉挛性疾病的核团损毁。

(4)顽顷固性精神疾病的核团损毁。

5 用品及准备

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治疗过程。

2.由神经外科、放疗科和CT室医师组成的治疗小组应认真作术前病例讨论,拟定头部定位部位,照射剂量及术后处理。

3.照射前常规作普鲁卡因和碘过敏试验。

4.照射前常规给镇静药(安定10mg或苯巴比妥钠0.1g)。

5.年老体弱或有其他器官病变的患者,需准备急救治疗盘。

6 方法及内容

6.1 定位方法

(1)在局麻下安装立体定向仪环及定位标尺。

(2)将患者送到CT室,作头颅CT或MRI增强扫描,每层2mm,明确病变部位,计算出病变体积及病变中心点。

(3)将CT或MRI图像放在数字化仪上,用电脑标记仪将CT或MRI图像上定位标记点和病变中心点输入电脑内,通过电脑直接计算X、Y、Z三维坐标值,并将坐标数打印出来。

(4)将带有定位标记的CT或MRI图像输入治疗计划系统,经计算机处理绘制出病灶和周围重要结构的三维成像,同时计算出每组照射野入射方向、大小、剂量和病变剂量分布曲线,并打印出治疗方案。

6.2 照射方法

(1)送患者到放射治疗室,先将X、Y、Z三维坐标在定向仪模拟器上进行反复核对,再将患者的头部立体定向仪环固定在直线加速器床的适配器上。

(2)再将定位框架固定在定向仪环上,用加速器激光点与定位框架上的X、Y、Z坐标相吻合。

(3)将外准直仪固定在加速器的射线窗上,根据颅内病变的大小选择不同规格的内准直仪口径。

(4)根据治疗计划系统所制定的每组加速器和治疗床的角度及头部照射野进行照射。

(5)不同的病变选择不同的照射剂量,脑AVM的中心剂量为20-50Gy(平均26.9Gy),脑膜瘤15-45Gy(平均37Gy),脑胶质瘤20-40Gy,听神经瘤10-30Gy。

(6)照射完毕后,由神经外科医师取下患者头部定向环,送患者回病房观察。

7 操作后管理

1.定时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

2.照射后常规应用20%甘露醇250ml和地塞米松10-20mg,静滴2-3d后,改口服地塞米松0.75mg,3/d。对脑转移瘤或肿瘤形状不规则患者,需附加全脑照射一个疗程。

3.X刀治疗后3-4d,患者无异常变化即可出院。

4. 定期随访患者,可在照射后3-6个月复查头颅CT或MRI检查,以了解治疗效果。

8 并发症

8.1 急性并发症

患者在3个月内可表现有恶心、呕吐,部分患者有局灶性和全身性癫痫。一般对症治疗,均可很快控制。

8.2 晚期并发症

(1)急性脑水肿:(照射后6-12个月)水肿多发生在靶区深部白质内,由于损伤血脑屏障的内皮细胞,内膜完整性被破坏,血浆漏出到脑实质而引起。

(2)放射性坏死:照射剂量>45Gy时,可在脑水肿区出现放射性坏死,根据脑坏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3)脑内出血:照射后脑血管畸形团闭塞前,可增加动静脉分流阻力,供血动脉压力增高,增高的压力可传递到部分未闭塞的血管团,而引起脑内出血。

对晚期并发症的处理原则:一般可采用脱水、地塞米松、白蛋白等治疗,病情严重者可开颅减压或清除血肿。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