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GBZ/T 300.127—2017 gōng zuò chǎng suǒ kōng qì yǒu dú wù zhì cè dìng dì 127bù fēn :bǐng xī suān zhǐ lèi
2 英文参考
Determination of toxic substances in workplace air—Part 127: Acrylates
3 基本信息
ICS 13.100
C 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T 300.127—2017 代替GBZ/T 160.6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27部分:丙烯酸酯类》(Determination of toxic substances in workplace air—Part 127: Acrylates)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7年11月09日发布,2018年05月01日起实施。
4 前言
本部分为GBZ/T 300的第127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Z/T 160.6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不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本部分与GBZ/T 160.64—2004相比,修改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改用了毛细管色谱柱;
——增加了待测物的基本信息;
——改进了空气采样和标准系列浓度的表达;
本部分中的主要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要起草单位: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主要起草人:于秀兰、李玉杰、阮征、钱亚玲、谢玉璇、李添娣、刘奋。
——丙烯酸甲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
主要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主要起草人:候树椿、阮征、钱亚玲、谢玉璇、李添娣、刘奋。
——丙烯酸乙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主要起草单位: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主要起草人:徐方礼、赵文、阮征、钱亚玲、谢玉璇、李添娣、刘奋。
——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戊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主要起草单位: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主要起草人:于秀兰、李玉杰、阮征、钱亚玲、谢玉璇、李添娣、刘奋。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8773-88附录A;
——GB/T 17092-1997;
——WS/T 161-1999;
——GBZ/T 160.64—2004。
5 标准正文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27部分:丙烯酸酯类
5.1 1 范围
GBZ/T 300的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戊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和丙烯酸甲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蒸气态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戊酯浓度的检测。
5.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 210.4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 第4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
5.3 3 丙烯酸酯类的基本信息
丙烯酸酯类的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丙烯酸酯类的基本信息
化学物质 | 化学文摘号 (CAS号) | ||
丙烯酸甲酯 (Methyl acrylate) | 96-33-3 | CH2CHCOOCH3 | 86.09 |
丙烯酸乙酯 (Ethyl acrylate) | 140-88-5 | CH2CHCOOC2H5 | 100.11 |
丙烯酸正丙酯 (n-Propyl acrylate) | 925-60-0 | CH2CHCOOC3H7 | |
丙烯酸异丙酯 (iso-Propyl acrylate) | 689-12-3 | CH2CHCOOC3H7 | 114.14 |
(n-Butyl acrylate) | 141-32-2 | CH2CHCOOC4H9 | 128.17 |
(iso-Butyl acrylate) | 106-63-8 | CH2CHCOOC4H9 |
表1(续)
化学物质 | 化学文摘号 (CAS号) | 分子式 | 相对分子质量 |
丙烯酸正戊酯 (n-Amyl acrylate) | 2998-23-4 | CH2CHCOOC5H11 | |
丙烯酸异戊酯 (iso-Amyl acrylate) | 4245-35-6 | CH2CHCOOC5H11 | 142.2 |
5.4 4 丙烯酸酯类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5.4.1 4.1 原理
空气中的蒸气态丙烯酸酯类(包括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戊酯等)用活性炭采集,二硫化碳解吸后进样,经气相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值定量。
5.4.2 4.2 仪器
4.2.1 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内装100mg/50mg活性炭。
4.2.2 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为OmL/min~200mL/min。
4.2.3 溶剂解吸瓶,5mL。
4.2.4 微量注射器。
4.2.5 气相色谱仪,具氢焰离子化检测器,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a) 色谱柱:30mx0.32mmx0.5μm,FFAP;
b) 柱温:100℃;或程序升温:初温40℃,保持1min,以10℃/mln升至100℃,再以20℃/min升至200℃,保持1min;
c) 气化室温度:200℃;
d) 检测室温度:230℃;
e) 载气(氮)流量:1mL/min;
f) 分流比:10:1。
5.4.3 4.3 试剂
4.3.2 标准溶液:容量瓶中加入二硫化碳,准确称量后,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一种或多种待测物,再准确称量;加二硫化碳至刻度,由称量之差计算溶液的浓度,为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二硫化碳稀释成500.0μg/mL丙烯酸酯类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5.4.4 4.4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4.4.1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4.4.2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活性炭管以100m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4.4.3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活性炭管以50mL/min流量采集2h~8h空气样品。
4.4.4 采样后,立即封闭活性炭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室温下可保存7d。
4.4.5 样品空白: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并立即封闭,然后与样品一起运输、保存和测定。每批次样品不少于2个样品空白。
5.4.5 4.5 分析步骤
4.5.1 样品处理:将前后段活性炭分别倒入两支溶剂解吸瓶中,各加入1.0mL二硫化碳,封闭后,解吸30min,不时振摇,样品溶液供测定。
4.5.2 标准曲线的制备:取4支~7支容量瓶,用二硫化碳稀释标准溶液成0.0μg/mL~500.0μg/mL浓度范围的待测物的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气相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进样1.0“L,分别测定标准系列各浓度的峰高或峰面积。以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对相应的待测物浓度(μg/mL)绘制标准曲线或计算回归方程,其相关系数应≥0.999。
4.5.3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溶液和样品空白溶液,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值由标准曲线或回归方程得样品溶液中待测物的浓度(μg/mL)。若样品溶液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用二硫化碳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5.4.6 4.6 计算
4.6.1 按GBZ 159的方法和要求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4.6.2 按式(1)计算空气中待测物的浓度:
式中:
C——空气中待测物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
c1、c2——测得的前后段样品溶液中待测物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
v——样品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0——标准采样体积,单位为升(L);
D——解吸效率,%。
4.6.3 空气中的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CTWA)按GBZ 159规定计算。
5.4.7 4.7 说明
4.7.1 本法按照GBZ/T 210.4的方法和要求进行研制。本法的检出限、定量下限、定量测定范围、最低检出浓度、最低定量浓度(以采集1.5L空气样品计)、穿透容量(100mg活性碳)和相对标准偏差见表2,为89%~95%。应测定每批活性碳管的解吸效率。
表2 方法的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 | 化学物质 | ||||
丙烯酸甲酯 | 丙烯酸乙酯 | 丙烯酸丙酯 | 丙烯酸丁酯 | 丙烯酸戊酯 | |
检出限/(μg/mL) | 0.7 | 0.5 | 0.4 | 0.3 | 0.3 |
定量下限/(μg/mL) | 2.3 | 1.6 | 1.4 | 0.9 | 0.9 |
定量测定范围/(μg/mL) | 2.3~500 | 1.6~500 | 1.4~500 | 0.9~500 | 0.9~500 |
最低检出浓度/(mg/m3) | 0.5 | 0.3 | 0.3 | 0.2 | 0.2 |
最低定量浓度/(mg/m3) | 1.6 | 1.1 | 0.9 | 0.6 | 0.6 |
穿透容量/mg | 2.92 | 14.6 | 24.5 | 32.1 | 21 |
相对标准偏差/% | 0.1~0.7 | 0.2~0.3 | 0.2~0.8 | 0.2~0.4 | 0.2~0.4 |
解吸效率/% | 89~95 |
4.7.2 本法也可使用等效的其他气相色谱柱测定。根据测定需要可以选用恒温测定或程序升温测定。
4.7.3 本法的色谱分离图见图1。
图1 色谱分离图
5.5 5 丙烯酸甲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
5.5.1 5.1 原理
空气中的丙烯酸甲酯用硅胶采集,热解吸后进样,经气相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5.5.2 5.2 仪器
5.2.1 硅胶管,热解吸型,内装200mg硅胶。
5.2.2 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为OmL/min~200mL/min。
5.2.3 热解吸器。
5.2.4 注射器,1mL,100mL。
5.2.5 微量注射器。
5.2.6 气相色谱仪,具有氢焰离子化检测器,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a) 色谱柱:30m×0.32mm×0.5μm,FFAP;
b) 柱温:100℃;或程序升温:初温40℃,保持5min,以10℃/min升温至150℃,保持1min;
c) 汽化室温度:200℃;
d) 检测室温度:230℃;
e) 载气(氮)流量:1mL/min;
f) 分流比:10:1。
5.5.3 5.3 试剂
5.3.1 丙烯酸甲酯,20℃时,1μL液体的质量为0.953mg。
5.3.2 标准气:临用前,用微量注射器准确抽取一定量的丙烯酸甲酯,注入100mL气密式玻璃注射器中,用清洁空气稀释至100.0mL,配成一定浓度的丙烯酸甲酯标准气。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气配制。
5.5.4 5.4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5.4.1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5.4.2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硅胶管以100m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5.4.3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硅胶管以50mL/min流量采集1h~4h空气样品。
5.4.4 采样后,立即封闭硅胶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室温下可保存7d。
5.4.5 样品空白:在采样点,打开硅胶管两端,并立即封闭,然后与样品一起运输、保存和测定。每批次样品不少于2个样品空白。
5.5.5 5.5 分析步骤
5.5.1 样品处理:将硅胶管放入热解吸器中,其进气口端与100mL注射器相连,另一端与载气(氮)相连,流量为50mL/min,于180℃解吸至100.0mL。样品气供测定。
5.5.2 标准曲线的制备:取4支~7支100mL气密式玻璃注射器,用清洁空气稀释标准气成0.0μg/mL~0.50μg/mL浓度范围的丙烯酸甲酯的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气相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进样0.50 mL,分别测定标准系列各浓度的峰高或峰面积。以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对相应的丙烯酸甲酯浓度(μg/mL)绘制标准曲线或计算回归方程,其相关系数应≥0.999。
5.5.3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气和样品空白气;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值由标准曲线或回归方程得样品气中丙烯酸甲酯的浓度(μg/mL)。若样品气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用清洁空气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5.5.6 5.6 计算
5.6.1 按GBZ 159的方法和要求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5.6.2 按式(2)计算空气中丙烯酸甲酯的浓度:
式中:
C——空气中丙烯酸甲酯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
C0——测得的样品气中丙烯酸甲酯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
100——样品气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0——标准采样体积,单位为升(L);
D——解吸效率,%。
5.6.3 空气中的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CTWA)按GBZ 159规定计算。
5.5.7 5.7 说明
5.7.1 本法按照GBZ/T 210.4的方法和要求进行研制。本法的检出限为0.014μg/mL,定量下限为0.046μg/mL,定量测定范围为0.046μg/mL~0.50μg/mL;以采集1.5L空气样品计,最低检出浓度为0.9mg/m3,最低定量浓度为3mg/m3;相对标准偏差为1.3%~6.1%,穿透容量(200mg硅胶)为1.7mg,解吸效率为93%~97%。应测定每批硅胶管的解吸效率。
5.7.2 本法可以同时测定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戊酯等。色谱分离图见4.7.3。
5.7.3 本法也可使用等效的其他气相色谱柱测定。根据测定需要可以选用恒温测定或程序升温测定。
6 标准全文下载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 127 部分:丙烯酸酯类.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