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反射测定

目录

1 拼音

Ffǎn shè cè dìng

2 操作名称

F反射测定

3 概述

F波是经过运动纤维近端的传导又由前角细胞兴奋后返回的电位。一个超强刺激作用于一条神经,可引出一个较晚出现的肌肉反应。在肌肉动作电位M波之后的一个小的肌肉动作电位,称F波。当刺激点向近端移动,M波的潜伏期逐渐延长,而F波的潜伏期逐渐缩短。提示F波的兴奋是先离开肌肉记录电极而朝向脊髓,然后再由前角细胞回返到远端记录电极。

4 适应症

F反射测定用于测定神经近心端传导速度,诊断各类周围神经疾病。

5 准备

1.向患者介绍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

2.备好各种物品。

6 方法

记录电极放置在小指展肌(尺神经)、拇短展肌(正中神经)或上、下肢其他肌肉(胫前肌、腓肠肌等)表面电极分别在近心端神经干走行的浅表部位刺激,刺激强度较引出运动反应为大(超强刺激),在M波后出现F波,测出其最短时间的F波的潜伏期。

测定F波的潜伏期可以计算出近端的传导速度,以便与远端的传导进行比较。中枢段潜伏期为F波与M波潜伏期之差,代表由刺激点到脊髓以及返回到刺激点的传导时间,在神经细胞中传递时间为1ms,再除以2得到中枢段走行的时间。因此中枢段的传导速度见下公式:

F(F波潜伏期),M(M波潜伏期),临床常用正中神经和尺神经腕和肘刺激,腓神经的踝和膝部刺激。D即表面距离,上肢由刺激点到C7棘突,其间经过腕部和锁骨中点,下肢由刺激点经膝和股骨大转子到T12棘突。

F比值(F Ratio)指F波潜伏期与M波潜伏期之比。

7 结果判定

正常人尺神经腕部刺激时为53.7-66.7m/s,平均61.7m/s,肘部为52.3±72.3m/s,平均为62.3m/s。

8 注意事项

1.刺激强度要达到超限刺激,避免记录H波。

2.记录F波潜伏期时需选择最短者,放大器灵敏度应调节适宜。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