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淋证(stranguria[1][2])是指以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的统称[1][2]。又称淋沥[3]。分为热淋、石淋、气淋、血淋、膏淋与劳淋六种类型。
热淋者,湿热下注,小便频数热痛,尿色黄赤、小腹坠胀,或伴寒热[3]。热淋常见于急性泌尿系感染[4]。
石淋者,又称砂淋,湿热蕴结,酿而成石,故尿中带有砂石,排尿堵塞,刺痛难忍或少腹绞痛,或呈血尿[3]。石淋即尿路结石病[5]。
气淋者,肾气虚所致者,老人多见,排尿艰涩而余沥不尽;气滞所致者,小便涩滞而少腹满痛[3]。
血淋者,热伤血络,尿中带血,热涩刺痛[3]。血淋可见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精囊炎、尿路结石、结核、肿瘤等疾病[6]。
膏淋者,脾肾两虚,清浊不分,尿如米泔,或如膏脂,排尿涩痛不畅[3]。膏淋可见于乳糜尿、前列腺炎、泌尿系感染等疾患。
劳淋者,过劳伤及脾肾,久淋不愈,遇劳则发,小便涩而淋沥[3]。劳淋可见于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慢性泌尿系感染等疾病[7]。
参考资料
-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47.
-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10.
-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37.
-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61.
- ^ [7]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