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Darzens反应 (最后修订于2011/9/16 15:05:49)[共704字]
摘要:醛或酮在强碱(如醇钠、醇钾、氨基钠等)作用下与α-卤代羧酸酯发生缩合反应,生成α,β-环氧羧酸酯(即缩水甘油酸酯):本反应适用于脂肪族、酯环族、芳香族杂环以及α,β-不饱和醛或酮。但脂肪醛的反应产率较低。含α-活泼氢的其他化合物,如α-卤代醛、α-卤代酮、α-卤代酰胺等亦能与醛类或酮类发生类似反应。例如:反应机理α-卤代羧酸酯在碱的作用下,形成碳负离子,随即与醛或酮的羰基进行亲核加成,得到烷氧负离子,接着发生分子内的亲核取代反应,烷氧负离子氧上的负电荷进攻α-碳原子,卤原子离去,生成α,β-环氧羧酸酯:反应实例本反应广泛应用在有机合成中,生成的α,β-环氧羧酸酯性质比较活泼,经水解、加热脱羧可制得较原来多一个碳原子的醛或酮:参考文献[1] M.S.Newman,B.J.Maegerlein,Org.Reactions,1949,5,413.[2] M.Ballester,Chem.Rev.,1955,55,283.[3] G.Darzens,Compt.Rend.,1904,139,1214;Chem.Zentr.,1905,1,346;1905,141,......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第三十七章 药物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第三十七章 药物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一、概述 (一)药物不良反应 1.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药物种类繁多,用药途径不同,体质又因人而异因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也是复杂的。 (1)药物方面的原因: 1)药理作用:很多药物在应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其药理作用,可导致一些不良反应,例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粘膜出现瘀点,瘀斑,同时出现类肾腺上皮质功能亢进症。
- 药物合成反应(第二版)
内容提要:本书为我国高等院校药学和有关生物医药、制药专业的教材,前七章主要介绍卤化、烃化、酰化、缩合、重排、氧化和还原等单元有机合成反应的本质和应用,第八章为合成设计原理。为了突出药物合成中反应物的骨架、官能团或化学键变化的基本特征,各章内容均按不同官能团化合物的反应来列题编排,对各类反应在阐明其机理基础上,讨论反应物的结构、反应条件和反应产物之间的关系,介绍其应用特点;极大多数反应实例均注明主
- 关于印发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会议文件的通知
国务院讨论,8月份报全国人大审议。修改后《药品管理法》的施行,将为我国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必将促进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各省、市、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充分认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指导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建立内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制度,作到日常工作有人抓,发现问题有人报,收到问题有人管,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
-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反应抗感染药不良反应数量居首
首?国家食药监总局分析,抗感染药物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必需药品,临床使用量大,而且注射剂品种较多,比如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口服不吸收,只能注射使用。相对于口服剂型,注射剂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专家提醒,应遵循“能口服不注射,能肌注不静注”的原则,减少注射剂型的使用。此外,抗感染药物联合用药的频次高和数量多,药物相互作用也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中药注射剂合并使用应谨慎报告称,2013年全国药品不良
- 第十四章 溶血反应和补体结合试验--第一节 溶血反应
第十四章 溶血反应和补体结合试验第一节 溶血反应 免疫溶血反应是补体参与的抗体致敏红细胞的溶解反应。参与反应的成分有3种:①红细胞,一般用绵羊红细胞(SRBC);②抗红细胞抗体,也称溶血素,多为家兔抗SRBC的抗血清;③补体。 溶血反应的直接用途是测定总补体活性或溶血素的效价;也可利用溶血系统作为指示剂,检测另一反应系统的抗原或抗体,即补体结合试验。 一、溶血反应的检测试剂 (一)补体
- 第四节 测定酶活性浓度的两大类方法
法测酶活性浓度,必须保证酶和底物在所选定的温度下作用时间要很精确,否则将引起较大误差。但“取样法”的命名更具有特征性。因它指出此类方法和下面将提到的另一类连续监测法相比较,最基本一点的是此类方法停止反应后才测底物或物的变化。很难进行连续监测,而另一类方法则不需停止酶反应,就可测定反应物的变化,很容易观察到反应的整个过程。后一类方法开始于50年代,Warburg首先用分光光度计。在340nm处直接监
- 关于发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人体用药安全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卫生部组织制定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现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实施要求通知如下:一、《办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实施的开始。凡生产、经营、使用药品的单位应根据《办法》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设置机构或配备人员,负责本单位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收集、报告和管理工作。二、药品
- 酶活性测定条件的选择和限定
的问题。图8-15酶与底物的反应过程首先可从理论上探讨在什么特定情况下的反应速度才可能与酶量成正比例。酶与底物的反应过程如图8-15所示。酶的整个反应过程也可用下面的方程式表示:式中Kp可看成为ES的解离常数,Michaclis和Menten通过推导得出如下方程式此式中Vm为最大反应速度,对一定浓度的酶而言为一常数。Km为实验室工作所熟悉的米氏常数(Km的意义及临床应用将在本节测定酶活性浓度的方
- 中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总数多但严重反应不达标
65000份不良反应病例、15161份死亡病例,这些原本应该及时上报监管部门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却在全球知名药企罗氏公司被封存了15年。 这些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所涉及的8种药品中,有6种在中国销售,其中美罗华在中国销售已经超过12年。 最新的消息显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约谈罗氏(中国)公司安全官,责成罗氏(中国)公司报告该事件的评价结果;并向世界卫生组织和英国、美国药监机构了解有关情况
- 第三篇 免疫病理--第十五章 超敏反应--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
第三篇 免疫病理第十五章 超敏反应 若机体已被某抗原致敏,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则二次免疫应答被增强.在摄入的抗原较大或机体的免疫处于高应答状态时,则因免疫应答而导致组织损伤,此即称为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1963年Coombs和Gell根据反应发生的速度、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将超敏反应分为Ⅰ、Ⅱ、Ⅲ和Ⅳ型。Ⅰ~Ⅲ型由抗体介导,可经血清被动转移。而Ⅳ型由T细胞介导,可经细胞
- 肾移植受者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与术后早期排斥反应间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与术后早期排斥反应间的关系。方法对256例肾移植受者术前测定其血清PRA水平,并对PRA与术后早期排斥反应(超急性、加速性、急性排斥反应)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PRA阴性组、轻度致敏组、高致敏组3组间术后早期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3,P<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8.32~-2.87,P<
- 梅毒在治疗时要避免赫斯麦反应,什么是赫斯麦反应?
梅毒在治疗开始时要避免赫斯麦反应,此反应是由赫斯麦氏提出的,故名赫斯麦反应。此现象发生于首次用药后数小时到24小时,出现流感样症状,体温上升,全身不适,梅毒性损害可暂加重,特别是内脏及神经系统梅毒症状可显著恶化。世界卫生组织(WHO)主张对神经梅毒或心血管梅毒治疗前给予一个短程(3天),强的松5mg,每日4次,并逐渐减量,可避免赫斯麦反应。作者:不明
-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警惕穿琥宁和炎琥宁不良反应
测中心的病例报告数据库中,两种产品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问题均较为突出,主要以全身性损害为主,并且两种产品均存在超剂量使用、超适应症使用等临床不合理使用现象。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醒,医护人员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严格掌握两种注射剂的适应症。医护人员在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对曾发生过过敏反应的患者应禁止使用。 对于穿琥宁注射剂,鉴于目前儿童用药尚无足够的临床资料,建议医护人员全面
- 药物不良反应≠质量问题正常使用也有“反应”
还特别痒,挠的发疼也不解痒,他向医生反映药产品质量有问题,医生却介绍,这些症状只是不良反应而已,跟质量无关……周女士在药房购买了一盒“鼻渊胶囊”,回去后却发现说明书上标注“不良反应尚不明确”。这药能吃吗?周女士感到非常疑惑。西安市中心医院呼吸科刘主任介绍,临床上,很多患者都对不良反应不甚了解,提起就有点怕,其实,不良反应并不等于质量问题。 正常使用也有“反应” “大部分药品都有不良反应,这意
- 关于将“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更名为“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或卫生厅(局)、医药管理部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8]35号),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职能已划转我局。为此,经研究,将“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更名为“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英文名称:NationalCenterforADRMonitoring,Chin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药品事故≠药品不良反应——从齐二药和“欣弗”事件谈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
等)、药品不良反应。 根据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4年3月4日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定义,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这个定义遵循了国际惯例,排除了假药、劣药和错误用药所导致的有害反应,也就是说药品质量事故和错误用药并不是药品不良反应。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往往具有散发于各种制剂、各个生产厂家、各个批次以及发生率低(
- FDA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数量急剧增加——从1998年启动新的报告系统以来,不良反应数量增加3倍
告不良反应事件。” 但Moore在《内科医学总览》一篇论文中表示:虽然关于可能由处方药导致的严重伤害和死亡的报道在1998~2005年间如流星焰火般爆发,但是并不清楚送到FDA的报告暴涨,是否真实反映了因严重不良反应受害的人数增长。 他认为,暴涨也不能归因于少数世人瞩目的药物问题,如2004年默克公司的止痛药万络退市和辉瑞公司类似的止痛药Bextrade的暂停上市。为避免这些数据导致分析偏差
- 第Ⅱ篇 免疫学技术--第九章 抗原抗体反应--第一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第Ⅱ篇 免疫学技术第九章 抗原抗体反应 抗原抗体反应(antigen-antibodyreaction)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可发生于体内(invivo),也可发生于体外(invitro)。体内反应可介导吞噬、溶菌、杀菌、中和毒素等作用;体外反应则根据抗原的物理性状、抗体的类型及参与反应的介质(例如电解质、补体、固相载体等)不同,可出现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参与的反应及
-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第10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近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10期)。本次通报为葛根素注射剂专刊。《通报》回顾了自2003年1月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第三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对葛根素注射剂可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等相关安全性问题进行了信息通报以来的相关情况,发布了《警惕葛根素注射剂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的专题文章;重申了第三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的有关内容;登载了《北京地区葛根
- 听性稳态反应与听性脑干反应阈值的比较
2006年03月01日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年第22期9(北京)为了通过比较同一组聋儿听性脑干反应(ABR)和听性稳态反应(ASSR)的反应阈值,对ASSR的临床应用价值作出评价。研究者分别记录65例年龄在2.5个月~5.5岁聋儿的ABR及ASSR结果并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本组聋儿ABR反应阈值左右耳分别为(85.82±12.39)和(82.70±14.93)dBnHL,ASSR4个测试频
- 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及戒断反应
【关键词】阿立哌唑不良反应 阿立哌唑是多巴胺系统稳定剂,当多巴胺能传导低下时,增加其神经传递而改善其隐性认知和抑郁症状;而当多巴胺能传导亢进时,降低其神经传递,能够改善其阳性症状。副作用相对轻微,在临床上应用较广。现综合近年文献,将其不良反应作简要概述。 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1.1锥体外系反应 阿立哌唑较少发生锥体外系反应,本例系年轻女性患者首次发病,门诊给服阿立哌唑5mg/d,1周后增
- 输液不良反应中热原反应的诊治及预防
液引起寒战[3],输液过快,一次性输液器不合格等。(3)患者的因素:患者身体虚弱,正处于疾病发热的寒战期,老年患者,过敏体质等。在医院工作中为控制输液不良反应,保证用到患者身上的输液是合格的,临床上应运用全面质量控制:(1)人员管理:制剂人员、医生、护士均需具备相应资格,具有相应技术要求,对输液相关知识及输液不良反应原因、症状、处理方法熟悉了解。药剂师、医生、护士密切合作,充分考虑输液的安全性,
- 关于印发《预防用疫苗临床前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等6个技术指导原则的通知
前 言 由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为起始材料,经培养增殖制成的减毒、灭活的病原体,或再经纯化、裂解、亚单位(包括细菌类毒素)等方法处理制备的富含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学反应而达到预防某种疾病的产品,为预防用疫苗。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用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制备的预防用疫苗,其目的是为该类制剂提供一个共同的原则,指导制定临床前研究的方案,和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 一
- 关于征求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修改意见的通知
严格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管理,确保人体用药安全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制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第二条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按规定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第三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辖区内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的药品不
-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和败血症婴儿和儿童患者静脉注射脂质的氧化反应
年03月16日PediatrRes.2007Feb;61(2):228-232.10在成人败血症患者中,脂肪成为首选的能量来源,然而,相对于循环中的脂肪酸水平,氧化作用会受到损害。目前对于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败血症婴儿和儿童患者氧化脂质的能力知之甚少。因此为检测这些患者中外源性脂质的氧化作用,研究人员选择了16例SIRS/败血症患者和8名无败血症的对照,在静脉注射脂质利用试验(先静脉
- “清开灵”被曝不良反应东莞出现不良反应病例
新闻回顾:国家药监局:警惕清开灵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 又有两种注射药剂被通报:可能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近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第21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醒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应警惕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清开灵注射剂。 记者发现,像清开灵注射剂已不是第一次被通报,东莞也出现过几例清开灵注射剂过敏反应。 要用中药注射剂得先申请 “目前,医院没有使用
- 200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公布中药不良反应不到两成
射液和人参茎叶总皂苷注射液药品标准(标准编号分别为WS-10005(ZD-0005)-2005和WS-10281(ZD-0281)-2002)。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建议,对于中药注射剂,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其功能主治,严格掌握其适应症,权衡患者的治疗利弊,谨慎用药。在通报中,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表示,药品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具有治疗作用的同时,必然存在不良反应。因此,被通报了不良反应的药品并
- 什么是药物的过敏反应?它算不算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对于人是一种外来的“异物”,人的身体生来就有一种对“外来异物”作出反应的能力,这本来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能力。但是这种反应如果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过敏反应是人体对药物一种超出限度的反应,它本质上属于一类免疫反应。药物过敏反应属于药品不良反应。作者:
- 我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几点疑问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药品不良反应通讯》2002年第一期曾如此写到;“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疗成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或意料之外的反应。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孙忠实教授在《监测不良反应、保障用药安全》一文的“链接”部分言道:“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
- 替代C-反应蛋白的脂肪乳剂凝集试验方法及其初步临床应用
敏感的急性时相蛋白。在血清中显著增高见于细菌感染、损伤、外科手术、心肌梗塞、恶性肿瘤等。测定血清CRP,临床上常用于筛检器质性疾病,估价炎症疾病的活动性,检查治疗过程中的感染,监测肾同种移植受体排斥反应,特别是对儿科病人鉴别细菌与病毒感染更有价值(1,2)本文参考文献[1~3],观察了替代CRP的脂肪乳剂凝集试验(FAT)。经临床应用,认为FAT简单、快速、经济,敏感性和准确性符合一般临床需要。作
- 第三节 酶活性测定条件的选择和限定
。而非正比例关系。但在底物[S]浓度很大,远远超过Km的特殊条件下Km值由于相对很小可忽略不计。此式可变为: 由于底物[S]浓度很大,使酶饱和。ES已达极限,反应速度不再增加,故此时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V。即从理论上说只有测定的是酶最大反应V。此时反应速度才和酶量E成正比例。也只有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测定方法才是可靠的、准确的。 Kp是酶学中很重要的一个常数,即周转数(Turnovernumbe
- 应激反应诱发阿司匹林过敏反应2例
1病例资料 例1:患者,男,60岁,因发热自服正痛片2片,约4h后出现四肢瘙痒,继之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于2001年5月28日来我院就诊。既往多次服该药未发生过敏反应。半月前因经济纠纷精神压力很大。查体:T36.8℃,BP150/81mmHg,神清语明,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两臀部及双足背见10cm×12cm对称性红斑、左手背及下肢内侧4cm×5cm红斑共10处,压之不褪色,表面有大小不等水
- 原位聚合酶链式反应(insituPCR)和原位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insituRT-PCR)操作规程
(3)5μg/ml蛋白酶K消化组织37℃10min; (4)Nase消化组织37℃30min; (5)梯度酒精脱水,室温干燥。 2)原位扩增: (1)切片滴加特异性序列引物30μLPCR扩增反应液,覆盖硅化盖玻片,石蜡油封边; (2)PCR热循环:94℃,1min;55℃,1min;72℃,1.5min,共25~30个循环,72℃延伸10min; (3)氯仿洗去盖玻片,4%多聚甲醛后固
- 波力维对行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反应变异性、药物抵抗、预处理血小板反应性的意义
果:对波力维药物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就象所有被测得的标记物显示了一个正态分布。波力维抵抗被定义为基线聚集率(%)减去治疗后聚集率(%)〈=10%。支架植入术后6小时、24小时、30天分别有25%、21%和13%的患者对波力维抵抗。给予最高预处理后的患者在服用波力维24小时内血小板反应性维持最大(P0.0001)。结论:在行选择性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病人对波力维产生的血小板抑制反应存在个体差别。有
- 药品不良反应损害的司法救济初探
--从人身损害赔偿角度 □杨韡 【论文提要】 药品不良反应是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由于科学技术水平有限,世界上现在还不存在绝对安全的药品,药品不良反应的受害者在正常服用药品过程中受到损害,究竟由谁承担责任?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致人损害的救济是现有法律的盲点。不仅传统侵权法中的过错原则无法适用,而且因无过错原则的适用在我国仅适用于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形,使
- 长期低氧环境暴露对人体声光反应时间的影响
度的环境中,进行声光选择反应时测试;实验组增加7%浓度低氧反应时测试,以了解受试者脑部认知判断功能及声光选择反应时在不同氧浓度环境下的影响。实验开始前10min,让受试者安静坐在信号处理装置或声光反应测试器前,带上面罩,适应实验设计气体,以利实验前受试者肺泡组织已达设计上所需氧浓度。 1.3.1声光选择反应时间测试受试者坐在距离刺激输出盒3m长方形桌前,惯用手置于反应控制器上;启动便携式气体分
- 超敏反应复习题
一、选择题A型题1.介导I型超敏反应晚期相的最主要介质是A.组胺B.白三烯C.肝素D.腺苷酸环化酶E.前列腺素2.哪些细胞表达高亲和力的FcεRI?A.单核细胞、巨噬细胞B.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C.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D.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3.介导I型超敏反应即刻反应的最主要介质是A.组胺B.白三烯C.肝素D.腺苷酸环化酶E.血小板活化因子4
- 729例狂犬病疫苗接种反应调查
【摘要】 目的分析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引起预防接种反应的729例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在无禁忌症情况下接种狂犬病疫苗出现接种反应的频率和反应程度。方法收集博罗县疾控中心接种门诊在2004~2006年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出现接种反应的病例,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接种狂犬病疫苗的3563人中出现接种反应的有729例,接种总反应率为20.46%;接种反应以一般反应为主,异常反应占总接种人数的1.12%;有4例孕
- 不同智商儿童视觉与听觉反应时测定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反应时与智商的关系及影响因素,为儿童智力开发及更好地开展儿童教育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3组儿童进行智商及反应时测定。智商测试选用《瑞文测试联合型》(CRT)城市儿童常模,进行集体测试;反应时测试采用计算机反应时测定软件。应用SA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通过方差分析发现,视觉简单、视觉复杂、视觉对比和听觉反应时测试中的平均反应时和最慢反应时,在3个智商等级组
- 我院114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重要作用,但药物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国际上给药品不良反应下的定义为: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意料之外的反应。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按照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s,简称ADR)系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
- 冻干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安全性观察
疫苗作对照,进行安全性观察。结果Ⅰ期7~15岁的11名接种沪MMR疫苗后,仅发生局部弱反应为27.3%;8~11月龄26名儿童接种沪MMR疫苗后,发热率和皮疹率分别为11.5%和15.4%,其中高热率为3.8%。Ⅱ、Ⅲ期观察1188名8~18月龄儿童,沪MMR疫苗发热率为11.76%,皮疹率为3.64%,局部反应率为0.44%,其他反应率为0.33%。与对照疫苗比较,仅沪MMR疫苗发热率高于腮腺炎
- 惠州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惠州市各种疫苗预防接种反应的发生情况和疑似异常反应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惠州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惠州市2005~2007年共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42例,其中,一般反应占69.00%,异常反应占26.10%,偶合症占4.70%;<1岁病例占50.00%,78.05%的疑似异常反应发生在接种后24h内。一般反应中最常见的是发热(51.72
-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局令第7号)
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上市药品的安全监管,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管理,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应按规定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 第三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省、自治区、直辖
- 如何完善基层ADR监测管理制度
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主要缺失的是这几个制度: 一是监测机构管理制度。虽然监管部门要求各涉药单位设立专门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但对如何设置监测机构、人员如何确定、职责如何划分、应制定什么规章制度等没有一个统一规定,由各单位自行建设和管理。这就导致涉药单位对监测工作重视程度不一,日常监测有松有严。 二是监测机构责任制度。目前关于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的职责不甚明晰,只在如
- 磷酸哌喹用于人群疟疾预防服药的副反应调查
制及调查员培训 调查问卷共设13个问题,包括服药时间、是否空腹、服药至产生副反应间隔时间、副反应类型以及持续时间等。副反应类型依据文献[1~3]及预调查结果设定,共12类,每一类症状(或体征)按照反应程度和是否影响到正常生活与劳动分为“轻微、“较重两型。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的培训,重点是调查技巧和不同副反应类型的询问方式等。 1.3调查表的统计处理 用epidat
- 第四十四章 药物制剂的称定性
部问题仅是药物的物理性质改变,但药物的化学结构不变。 (三)生物学方面由于微生物的滋长,引起药剂发霉、腐败或分解。由于上述原因,往往引起下列一种或向种后果:①产生有毒物质。一旦发现这种情况,药剂就应停止使用;②使药剂疗效减低或副作用增加。这种情况比较多见;③病人使用不变,如混悬剂中的药物沉淀成硬饼状,使用时不仅不便而且可能造成每次剂量不准确;④有时虽然药物分解的理极少,药剂的药疗效,含量、毒性
- 清开灵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47例分析
清开灵注射液是由牛黄、水牛角、黄芩、金银花、栀子等组成并提纯的中药复合制剂。对上呼吸感染、肺炎高热效果良好,一般认为不良反应轻微。近年来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不良反应报告日渐增多,本文对近年来国内报道的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47例进行综合分析。1资料来源本文所采用资料均为近几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期刊中有关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1~17],主要期刊有《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200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为加强上市后药品监测与评价,维护公众用药安全,依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了总结分析,并首次以年度报告形式予以公布。 全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概况 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系统日臻成熟2009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6
- ADR上报及监测现状不乐观可适当增加相关条款
一部专门的法规。 修订草案亮点频现 通读修订草案,笔者发现其中不乏亮点,首先,明确了可疑即报的原则。修订草案第六条规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实行可疑即报的原则,发现可能与药品相关的不良反应或事件,应按要求报告。”该条明确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应该监测和上报的范围,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目前基层报告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对不良反应与药品的关联性分析能力差别很大,从而导致许多不良反应被漏报。如果明确了监测
- 减少破伤风和白喉类毒素不良反应的合理方法
喉流行就是例子,这是由于这些国家的低免疫覆盖率及为防止不良反应而将成人型破伤风-白喉类毒素(Td)用于儿童初免而造成的。Td因白喉类毒素含量少而不能诱发长期保护作用。因此,为了使大规模接种获得成功,应尽量减少不良反应。DTP的不良反应通常被归咎于百日咳组分,但DT也会引起不良反应。一些国家研制和批准使用的百日咳无细胞菌苗DTP(DTaP)最终将取代DTP,提高破伤风和白喉类毒素纯度,应能减少DT
-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及赔偿机制:在澄清和反思中图进
【本期嘉宾】杜文民: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常务副主任邹旭: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汪亮: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侯大昆:北京凯文金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WHO规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健全的国家,每年收到的病例报告数量不应该低于300份/百万人口,而我国每年收到的病例报告数量却只相当于133份/百万人口。目前我国《民法通则》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报告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规定都没有涉及到药品不良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