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DNA多聚酶 (最后修订于2013/2/28 23:59:11)[共377字]
摘要:
基因是遗传的物质基础,它决定了病原体的生物特性。除个别病毒外,现知的所有微生物均是以核酸为遗传物质。乙肝病毒的基因是脱氧核糖核核糖核酸(DNA),与病毒复制所必需的DNA聚合酶关系密切。因此基因检测成为乙肝检测组成部分。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第二节 反转录作用
第二节 反转录作用(reversetranscription) 1970年Temin等在致癌RNA病毒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DNA聚合酶,该酶以RNA为核板,根据碱基配对原则,按照RNA的核苷酸顺序(其中V与A配对)合成DNA。这一过程与一般遗传信息流转录的方向相反,故称为反转录,催化此过程的DNA聚合酶叫做反转录酶(reversetranscriptase)。后来发现反转录酶不仅普遍存在于RNA
- 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末端蛋白重链可变区抗体体外抑制病毒的复制
2007年08月06日中华传染病杂志2007年25卷1期15-19医学空间(MEDcyber.com)8月6日消息,用PCA法可从抗体库中选择出HBV多聚酶TP区特异性VH抗体,该抗体在体外可抑制HBV的复制与分泌。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常常以腹胀、纳差、大便稀或干结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要特征。中华传染病杂志一月第一期刊登一项研究,研究者以HBV多聚酶TP区为抗原,用PCA法进行
- 第九节 其它链扩增技术及应用范围
序列直接扩增出来呢?Kwok等人发明了TAS来解决这一问题。结合应用葡聚糖珠寡核苷酸杂交技术可进一步提高方法的特异性和效率。其原理是:制备引物A、B,引物A与待检RNA3’端互补,并有一T7RNA多聚酶的识别结合位点。逆转录酶以A为起点合成cDNA;引物B与此cDNA3’端互补,逆转录酶同时还具有RnaseH和DNA多聚酶的活性,又可利用引物B合成cDNA的第二链。RNA多聚酶以此双链cDNA为
- 5-1-3DNA聚合酶(DNAPolymerase)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Ⅱ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ⅢT4-DNA聚合酶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 此酶最早在大肠杆菌中发现,以后陆续在其他原核生物及微生物中找到。这类酶的共同性质是:[1]以脱氧核苷酸三磷酸(dNTP)为前体催化合成DNA;[2]需要模板和引物的存在;[3]不能起始合成新的DNA链;[4]催化dNTP加到生长中的DNA链的3‘-OH末端;[5]催化DNA合成的方向是5
-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对HBV的YMDD变异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对HBV-DNA多聚酶的YMDD变异率的影响。方法观察组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对照组48例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1年时发生YMDD变异2例(4%),对照组8例(16.67%),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29,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明显降低了YMDD变异率,是一种较好的联合抗病毒治疗方法。
- 5-1-4DNA连接酶(DNAligase)
DNA连接酶是1967年在三个实验室同时发现的。它是一种封闭DNA链上缺口酶,借助ATP或NAD水解提供的能量催化DNA链的5‘-PO4与另一DNA链的3‘-OH生成磷酸二酯键。但这两条链必须是与同一条互补链配对结合的(T4DNA连接酶除外),而且必须是两条紧邻DNA链才能被DNA连接酶催化成磷酸二酯键。 1.一般性质:大肠杆菌的DNA连接酶是一条分子量为75KD的多肽链。对胰蛋白酶敏感,可被
- 医学微生物学-反转录病毒复习题
一、选择题:A型题:1.逆转录病毒含有A.一种依赖RNA的DNA多聚酶B.一种依赖RNA的RNA多聚酶C.一种依赖DNA的DNA多聚酶D.一种脱氧胸腺嘧啶激酶E.一种核苷酸磷酸水解酶2.关于逆转录病毒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为有包膜球形病毒B.基因组为2条相同的正股RNAC.复制时形成RNA:DNA杂交体D.病毒基因组分为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E.病毒复制需依赖RNA的RNA多聚酶3.含有反转录酶
-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实验基础
有供外源DNA插入的位点;本身体积小等特征。 质粒存在于多种细菌,是染色体(核)以外的独立遗传因子,由双链环状DNA组成,几乎完全裸露,很少有蛋白质结合。质粒有严紧型和松弛型之分。严紧型由DNA多聚酶Ⅲ复制,一个细胞可复制1-5个质粒。而松弛型由DNA多聚酶Ⅰ复制,一个细胞可复制30-50个质粒,如果用氯霉素可阻止蛋白质合成,使质粒有效利用原料,复制更多的质粒。质粒经过改造品种繁多,常用的有p
- 增殖细胞核抗原及其在脑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DNA多聚酶δ的辅助因子,是DNA合成过程中的必需物质。作为细胞增殖期标志物可评价肿瘤的恶性程度和增殖潜能。本文就PCNA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功能和在脑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细胞增殖是细胞生命的基本特征,与机体的生长、生理性再生、创伤修复、细胞程序性死亡及肿瘤发生密切相关。肿瘤的增殖活动通常决定了其生物学行为、临床过程和对治疗的反应。细胞增殖期标志物可以准确
- 通用引物检测脑炎患者脑脊液疱疹病毒DNA及其酶切鉴
〕。临床迫切需要快速、特异、敏感的诊断方法。90年代后,陆续有用PCR对病毒性脑炎作病原诊断的报道,但用通用引物检测病人脑脊液(CSF)中疱疹病毒DNA的报道并不多见。我们选择疱疹病毒科病毒DNA多聚酶基因高保守区一对引物,对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病人CSF作PCR扩增和病毒分离,以研究病毒性脑炎的快速诊断方法。 材料与方法 1.标本:80例病人的80份CSF由贵州省黔南州医院等单位提供
- 表示体内HBV复制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主要有抗-HBcIgM、HBeAg、HBV-DNA、DNA多聚酶(DNAP)和多聚人血清白蛋白受体(phsar)等。作者:不明
- Nature发现DNA修复新机制
美国范德比特大学、宾夕凡尼亚州立大学及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期发现了一种DNA修复酶检测并修复遗传密码碱基损伤的新机制。研究论文发表在10月3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人们通常认为双螺旋结构的DNA是非常稳定的,但事实上DNA性质高度活跃,”该研究的负责人、范德比特大学生物科学系副教授BrandtEichman说。由于人体细胞内正常的化学活动以及自然环境放射和毒性物质的作用,人体的每
-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嗜肝DNA病毒科。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结构 1.大球形颗粒:亦称Dane颗粒,它是一种由一个囊膜和一个含有DNA分子的核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直径约42nm。核衣壳为20面体对称结构。游离的核衣壳只能在肝细胞核内观察到。血中Dane颗粒浓度以急性肝炎潜伏期后期为最高,在疾病起始后则迅速下降。Dane颗粒表面含有HBsAg,核心中还含有双股有缺口的DNA链和依赖DNA的DNA多聚酶。目
- 科学家设计出首个长链RNA人工合成酶
变成了现在的生物世界,也就是“DNA世界。根据“RNA世界假说,在基于DNA的生命出现之前,RNA可能曾经在生物学的过程中扮演过主要的遗传和催化作用的角色。一种本身为RNA多聚酶的核酶(它可以复制并转录原始的RNA基因组)是这一假说的关键。以往的研究产生了R18RNA多聚酶,它有着有限的多聚酶活性,并能合成至多14个核苷酸的RNA。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以这种R18核酶为
- 第三节 PCR操作范例及反应体系的组成
第三节 PCR操作范例及反应体系的组成 一、PCR操作范例 在一个典型的PCR反应体系中需加入:适宜的缓冲液、微量的模板DNA、4×dNTPs、耐热性多聚酶、Mg2+和两个合成的DNA引物。模板DNa94℃变性1min,引物与模板40~60℃退火1min,72℃延伸2min。在首次循环前模板预变性3~5min;在末次循环后,样品仍需继续延伸3~5min以上,确保扩增的DNA为双链DNA。为便于
- 端粒酶与鼻咽癌
含有GGGGTT重复序列。人类端粒的结构为染色体末端的5′TTAGGG3′多次重复,其作用是保护染色体末端不被降解,防止染色体相互融合、重组,从而保证细胞的正常分化与繁殖。DNA复制过程中,DNA多聚酶留下一段DNA不被复制,在细胞进行性分化中,端粒长度会逐渐缩短,当端粒缩短到一定长度时,细胞即停止分化并出现衰亡。因此端粒决定着个体细胞分化的次数,反映细胞的分裂能力。 1.2 端粒酶 端粒酶
- 第三节 目的序列与载体的连接
第三节 目的序列与载体的连接 将目的基因或序列插入载体,主要靠DNA连接酶和双链DNA粘末端单链序列互补结合的配合使用。有以下主要的方式。 一、粘性末端连接 如果目的序列两端有与载体上相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位点,则同一限制酶切开产生的粘末端,在降低温度退火时,能重新互补结合,在DNA连接酶催化下,目的序列就与载体DNA链相连接(见图20-5)。图20-5 同一限制酶切割DNA粘性末端的连接
- 微波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分析
用微波照射疣体及其基底部,通过热效应作用,使皮损局部蛋白凝固、组织坏死、结痂脱落愈合,使尖锐湿疣皮损完全消失而治愈;但不能消灭病损深部组织的病毒。 阿昔洛韦对病毒有特殊的亲和力,可干扰病毒DNA多聚酶,抑制病毒的复制,在DNA多聚酶作用下与增长的DNA链结合,引起DNA链的延伸中断,终止病毒的复制,从而达到抗HPV作用。 作者单位:266700山东平度,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 (编辑:唐城)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评价
拉米夫定(贺普丁)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通过抑制病毒复制使病情好转,该药竞争性抑制乙型肝炎病毒DNA多聚酶,抑制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合成。由于拉米夫定不能杀灭乙型肝炎病毒,停药后病情容易反跳。在连续用药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对拉米夫定易耐药。1适应证治疗前血清ALT水平及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是决定是否能选用拉米夫定的重要因素。对治疗前ALT水平较高而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较低者疗效较好,对治疗前血中
- 阿昔罗韦致剥脱性皮炎1例
。体外对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巨细胞病毒具有抑制作用,进入感染的细胞后,与脱氧核苷竞争病毒胸苷激酶或细胞激酶,药物被磷酸化成活化型阿昔罗韦三磷酸酯,然后通过两种方式抑制病毒复制:(1)干扰病毒DNA多聚酶,抑制病毒复制;(2)在DNA多聚酶作用下,与增长的DNA链结合,引起DNA链的延伸中断。阿昔罗韦能广泛分布至各组织与体液中,引起剥脱性皮炎的原因可能是机体发生变态反应,确切原因尚需进一步探讨,
- 小鼠白细胞介素-12融合蛋白编码基因的构建与表达研究
39);刘妍(解放军302医院传染病研究所基因治疗研究中心,北京100039);杨继珍(解放军302医院传染病研究所基因治疗研究中心,北京100039);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2;融合蛋白;转染;多聚酶链反应;甘氨酸接头 摘 要:目的构建小鼠白细胞介素-12的融合基因,并进行初号表达。方法通过重叠序列引物的设计与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将小鼠IL-12的40kDa多肽链基因与35kDa多肽
- 新癀片联合阿昔洛韦软膏治疗带状疱疹42例疗效分析
止痛抗菌消炎作用。阿昔洛韦对病毒有特殊的亲合力,进入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后,与脱氧核苷竞争病毒胸苷激酶或细胞激酶。药物被磷酸化成活化型阿昔洛韦三磷酸酯,然后通过2种方式抑制病毒复制:(1)干扰病毒DNA多聚酶,抑制病毒复制。(2)在DNA多聚酶的作用下,与增长的DNA链结合,引起DNA链的延伸中断。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主要是通过与病毒竞争受体而发挥作用[1]。阿昔洛韦软膏具有营养组织、激活细胞、杀菌
- 抗DNA酶B在风湿热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评估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血清学测定方法对诊断风湿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抗DNA酶B微量法和自制试剂测定急性风湿热87例、活动期风湿性心脏病202例病人血清的抗DNA酶B抗体,与抗溶血素O抗体(ASO)对照研究。结果 在急性风湿热组,抗DNA酶B阳性占72.4%,和ASO测定阳性67.8%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在活动期风湿性心脏病组,抗DNA酶B阳性占83.7%,
- 生物化学复习题概要
C.碱基序列D.戊糖磷酸骨架E.磷酸二酯键21.组成蛋白质的α氨基酸有A.10种B.15种C.20种D.25种E.30种22.RNA是A.核糖核苷酸B.脱氧核糖核苷酸C.核糖核酸D.脱氧核糖核酸E.核糖核蛋白体23.从组织提取液中沉淀活性蛋白质而又不使之变性的方法是加入A.硫酸铵B.三氯醋酸C.氯化汞D.钨酸E.1NHCl24.1分子葡萄糖与1分子软脂酸在体内进行有氧氧化所生成的ATP
-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围有一定局限性,且或多或少有细胞毒性作用。 1.核苷类似物 无环鸟苷(Acycloguanosine,Acyclovir)为脱氧鸟苷的类似物,该药被病毒编码的胸苷激酶(TK)磷酸化,借助病毒DNA多聚酶,掺入病毒DNA中,阻断DNA链的延伸。对编码TK的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有治疗作用,而对不编码TK的巨细胞病毒、EB病毒不敏感。磷酸化的无环鸟苷对宿主细胞DNA多聚酶亲和力较低,较少影
- 无环鸟苷联用聚肌胞治疗小儿水痘疗效观察
,经对照观察,临床治愈率较高。无环鸟苷是一种抗核酸生物合成的抗病毒药,其通过对病毒DNA多聚酶的抑制和直接渗入病毒DNA链中,抑制病毒DNA合成而显示抗病毒活性。具有低毒、高效、对炎症细胞选择性好等优点[3]。但其水溶性较差,口服利用率仅为15%,而静脉给药则得以弥补。聚肌胞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为人工合成的双链多聚酶酸,在体内诱生干扰素及增强抗体形成和刺激巨噬细胞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局部用药浓
- Nature,PLoS获得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新成果
密码子“tRNAmimicry”模型来描述。另外来自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公布了DNA聚合酶η的晶体结构,并解析了人类DNA聚合酶η的结构和功能,确定了人体DNA聚合酶η的催化区域的结构。DNA聚合酶η(Polη)是在DNA遭受内源和外界环境因子的攻击造成DNA损伤的时候,发挥作用的损伤合成酶。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破解了Polη的晶体结构,这对于解释像是着色性干皮病之类的疾病的机理
- 我国发现诺如病毒新型重组体
2007年03月05日中国医学论坛报17日本东京大学Phan与我国昆明医学院Li等报告,在我国昆明发现一种新型自然发生的重组体诺如病毒,该重组体病毒由GⅡ7型衣壳与GⅡ6型多聚酶重组而成。[EmergInfectDis2006,12(5):857]诺如病毒隶属于杯状病毒科,是引起人类急性胃肠炎散发和暴发的主要病因之一。该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结构,包被有1个正二十面体衣壳。病毒核酸包含3个开放的读
- 分子生物学实验基础知识
有供外源DNA插入的位点;本身体积小等特征。 质粒存在于多种细菌,是染色体(核)以外的独立遗传因子,由双链环状DNA组成,几乎完全裸露,很少有蛋白质结合。质粒有严紧型和松弛型之分。严紧型由DNA多聚酶Ⅲ复制,一个细胞可复制1-5个质粒。而松弛型由DNA多聚酶Ⅰ复制,一个细胞可复制30-50个质粒,如果用氯霉素可阻止蛋白质合成,使质粒有效利用原料,复制更多的质粒。质粒经过改造品种繁多,常用的有p
-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准种特点的研究
码框架,分别为S、C、P和X区。近年来的研究提出HBV感染者体内存在有准种的假说,我们以X区为研究靶区域,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X基因,随机选择克隆测序,比较其结果,证实了HBV准种的存在,并发现多种基因的突变形式。1材料与方法1.1血清来源和DNA分离血清来源:9例患者均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诊断均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
- 乳腺癌细胞p16基因的研究
摘 要 目的:探讨p16基因在乳腺癌中的突变形式和频率以及有效的检测手段。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反复贴壁法纯化人乳腺癌细胞,经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技术,对14例纯化乳腺癌细胞标本、14例新鲜未纯化标本和27例石蜡包埋标本及相应的癌旁乳腺组织标本的p16基因突变率进行了对比性研究。结果:纯化的乳腺癌细胞组p16基因突变率为42.9%(6/14),而新鲜未纯化细胞组、石
-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壳可被吞噬体中的溶酶体酶降解而去除。有的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吸附穿入细胞的过程中病毒的RNA释放到胞浆中。而痘苗病毒当其复杂的核心结构进入胞浆中后,随之病毒体多聚酶活化,合成病毒脱壳所需要的酶,完成脱壳。 四、生物合成 DNA病毒的RNA病毒在复制的生化方面有区别,但复制的结果都是合成核酸分子和蛋白质衣壳,然后装配成新的有感染性的病毒。一个复制周期大约需6~8小时。 (一)双股DNA病
- 用ARMS/PCR-SSP方法对湖南籍汉族人HLA-A座位多态性分析
740431AAL#28AL#AKA*02020/05/08/447932AAL#13AL#QA*0201/04/06/07/ 09/10/11/14574 3.主要试剂:蛋白酶K为Serva产品、FD-DNA多聚酶及PCR缓冲液购自上海复华公司、dNTP为Promega产品;电泳指示剂甲酚红(Dynal产品)直接掺入PCR扩增反应体系中。 4.操作步骤:按12thWSHLA-I类ARMS/
- 6-2-5RNA肿瘤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核心蛋白基因或组抗原基因,负责编码一种前体蛋白,进一步切割,一般产生4种病毒结构蛋白,如小鼠白血病病毒的gag基因编码产物为P②③、P10、P12、P15和P30等;②pol基因(多聚酶基因):负责编码依赖RNA的DNA多聚酶,即逆转录酶;③env基因(被膜基因):负责编码病毒颗粒的被膜表面的糖蛋白。以上这三个基因片段携带病毒复制所必需的全部遗传信息。此外,在RNA肿瘤病毒中还发现较短的另一个片段
- 载体
有供外源DNA插入的位点;本身体积小等特征。 质粒存在于多种细菌,是染色体(核)以外的独立遗传因子,由双链环状DNA组成,几乎完全裸露,很少有蛋白质结合。质粒有严紧型和松弛型之分。严紧型由DNA多聚酶Ⅲ复制,一个细胞可复制1-5个质粒。而松弛型由DNA多聚酶Ⅰ复制,一个细胞可复制30-50个质粒,如果用氯霉素可阻止蛋白质合成,使质粒有效利用原料,复制更多的质粒。质粒经过改造品种繁多,常用的有p
- 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研究的进展
疗效为20%~25%。国外学者主张,应将其剂量加大为500万~1000万单位,每日1次或每周3次,疗程为4~6个月,疗效可有所提高。近年来,核苷类药物的研究有了飞速发展。此类药物可抑制逆转录酶和DNA多聚酶活性,对HIV、HBV和疱疹病毒的复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艾滋病、乙型肝炎和疱疹病毒感染。新的抗HBV核苷类药有以下种: 1.拉咪呋定(Lamivudine)为近年来新合成的二脱氧胞
- 第三节 DNA重组实验中常用的技术
已有取代同位素标记法的趋势。地高辛配基随机标记DNA探针法,是较为成功的一种非同位素标记方法。其原理是:用化学方法把类固醇类半抗原地高辛分子连接在dUTP上(Dig-dUTP)。用随机引物及DNA多聚酶,以探针DNA为模板,合成互补DNA,化学修饰过的dUTP同时掺入到标记的DNA探针中。杂交后用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地高辛单抗与标记探针DNA中的Dig-dUTP结合,加入显色底物,在碱性磷酸酶作用
- 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水痘60例疗效分析
较为常用的一种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谱广,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和高度的选择性。其抗病毒的机制为:阿昔洛韦被疱疹病毒吸取,然后磷酸化为三磷酸盐。通过2种方式抑制病毒复制:(1)干扰病毒DNA多聚酶,抑制病毒的复制;(2)在DNA多聚酶作用下与增长的DNA链结合,引起DNA链延伸中断,达到抗病毒作用。国外已有文献报道[1],应用阿昔洛韦治疗免疫功能正常的水痘患儿,可缩短发热时间,减轻发热程
- 6-3-4癌基因及其产物的检测方法
bB-2,证明C-erbB-2蛋白定位在细胞膜上,免疫组化技术是目前对癌基因蛋白进行细胞定位的优选方法。 (五)PCR技术 PCR技术是一门新型快速诊断技术,它利用热稳定的DNA合成酶-Taq多聚酶,在体外合成特异的DNA片段,两条寡核苷酸引物结合在待扩增DNA的两侧,通过反复循环的DNA变性,引物退火和延伸,短时间内可使目的DNA得到大量扩增,这种方法可以检测癌基因的最有效方法,尤其是癌基
- 第四节 石蜡包埋组织的DNA提取及其应用
n印迹杂交分析需要10~15μg大片段DNA(>20kb),因为杂交前要进行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凝胶分离不同片段长度的DNA。故DNA提取要求高,小片段DNA存在会直接影响杂交信号。与之相反,多聚酶链反应(PCR)则可在相对粗制的小片段DNA样本上进行,分析所需的DNA很少,0.5μg甚至更少即可。PCR的模板DNA制备方法很多,除上述两种方法外,还有更简便的直接水煮法(Sle-bos,et
- 人巨细胞病毒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在临床上用来治疗HCMV感染的抗病毒药物。现在它仍然是治疗HCMV感染的一线药物,特别是作为治疗肾脏移植后HCMV感染的首选的药物。更昔洛韦的三磷酸盐可以竞争性的抑制由UL54基因编码的病毒DNA多聚酶催化的DNA的合成。有研究表明[3],在短时间内应用更昔洛韦能产生HCMV的低水平的耐药,这种耐药性的产生可能与UL54和UL97的基因突变有关[4]。此外,更昔洛韦不良反应很大,其中包括中性粒细
-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又名丙氧鸟苷,是合成的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物。本品进入细胞后迅速被磷酸化为单磷酸化合物,然后经细胞激酶的作用成为三磷酸化合物,在已感染巨细胞病毒的细胞内其磷酸化较正常细胞更快。更昔洛韦可竞争性抑制DNA多聚酶,并掺入病毒及宿主细胞的DNA中,从而抑制DNA合成。本品对病毒DNA多聚酶的抑制作用较宿主细胞多聚酶为强,对巨细胞病毒(CMV)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人类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故在临床上对CMV、
- 狂犬病病毒与狂犬病人间流行状况
于单股负链病毒目、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为囊膜病毒,子弹状,内含核壳体。狂犬病病毒有一个约12kb长,从3´到5´的基因分别编码核蛋白N、磷蛋白P、基质蛋白M、糖蛋白G和多聚酶L等5种病毒蛋白,各个基因之间还含非编码的间隔序列。N蛋白mRNA起始序列在3`端第59~67核苷酸,其结构为AACACTCCT,L蛋白mRNA终止序列在5`端79~70核苷酸,其结构为TG(A)
- 第四十二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第一节 喹诺酮类药物
第四十二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第一节 喹诺酮类药物 喹诺酮类quinolones是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基本结构,对细菌DNA螺旋酶(DNAgyrase)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的抗菌药物。目前发展迅速,临床广为使用。 一、喹诺酮类药物概述 (一)简史 萘啶酸(nalidixicacid)是1962年用于临床的第一个喹诺酮类药(实是萘啶酮),抗菌谱窄,口服吸收差,副作用多,现已不用。吡哌酸(pipe
- 肝细胞性肝癌中Caspase-3和PCNA的表达
死亡之间平衡的机制一旦被破坏,肿瘤就可以发生。Caspase家族属于天冬氨酸特异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参与肝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细胞凋亡异常的病理过程[1];PCNA是真核细胞DNA合成所必需的一种分子量为36Ku核蛋白,是DNA多聚酶的辅助蛋白,是细胞DNA合成不可缺少的因子,与细胞增殖活动密切相关,其表达与细胞周期相关,常常被用作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一种指标[2]。本文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
- 乙肝科普常识精编(10)
抗病毒药物的停用,可能会造成反弹。应考虑好反弹后的相应措施。降酶药物一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反弹,应该减量停用。 完全应答是抗病毒治疗的停药标准,一般在此状态下停药,反弹的几率会小一些,相对稳定一些,一般建议在达到完全应答后,继续使用抗病毒药物半年及以上,作为巩固期。 对于大三的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完全应答标准:肝功复常、DNA转阴、血清转换。 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患者的停药,请遵医嘱,比如前c
- DNA甲基化与肿瘤
【摘要】DNA甲基化是指由DNA甲基转移酶介导,在胞嘧啶(C)的第五位碳原子上加上一甲基基团,使之变成5-甲基胞嘧啶(5-mC)的化学修饰过程。DNA甲基化作用的发生和甲基化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DNA甲基化酶。涉及到个体的发育、细胞增殖、分化、基因组印记、X染色体失活、基因表达调控和碱基突变等多方面的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2]。【关键词】DNA;甲基化;肿瘤DNA甲基化是指由DNA甲基
-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简介
为50kb,最常用的哓菌体为λDNA及其衍生系列。 黏性质粒(cosmid)是由质粒与噬菌体λDNA组成的一种4-6kb的环状杂种DNA。 表达型载体将上述细菌质粒载体或噬菌体载体接上启动基因及多聚核糖体的基因序列组成了表达型载体。 基因库的建造 含有某种生物体全部基历的随机片段的重组DNA克隆群体,其含有感光趣的基因片段的重组子,可以通过标记探针与基因库中的重组子杂交等方法而筛选出来,所
- 5-1-2参与DNA复制的有关物质
螺旋酶(Helicase)单链DNA结合蛋白(SSBP)DNA拓扑异构酶(DNATopisomerase)引物酶(Primase)和RNA聚合酶(RNAPolymerase) DNA复制实际上就是DNA指导的DNA合成代谢。因此,必须有DNA作为复制的模板。体外复制实验证明,新合成DNA的特异性完全取决于事先加入的模板DNA,二磷酸核苷酸(dATP,dGTP,dCTP,dTTP)是合成原料。有模
- 小鼠白细胞介素-18的cDNA克隆及在真核细胞中初步表达的研究
病研究所基因治疗研究中心,北京100039);斯崇文(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北京100034);王勤环(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北京100034)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8;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cDNA;基因克隆化;基因表达 摘 要 目的: 克隆小鼠白细胞介素-18(IL-18)编码区的cDNA,并实现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用小鼠白细胞介素-18(mIL-18)的cDNA核
-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关键词大肠癌;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作为δ-DNA多聚酶的辅助蛋白,是一项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良好指标,对细胞由G1期向S期过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1]。本研究从细胞增殖状态的角度,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ABC法)对大肠癌中PCNA的含量进行半定量检测,探讨PCNA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Dukes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