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献:
- 病毒命名与分类系统研究进展
,Wuhan430071) KeywordsVirustaxonomy,Nomenclature,Mononegavirales,Nidovirales,Caudovirales 病毒的命名过去不够统一,有些病毒是以宿主、病理特点、致病症状、病毒颗粒形态进行命名,有些病毒是以地名和人名进行命名,还有些病毒是以字母和数字命名。病毒的分类系统也不一致,动物病毒分类等级设立科、属、种;而植物病毒分为
- 关于印发《SARS病毒灭活疫苗临床前研究技术要点》等技术要求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加强SARS诊断试剂、疫苗以及防治药物筛选研发工作的管理,规范技术研究及实验方法,确保研究结果真实可靠,我局组织制定了《SARS病毒灭活疫苗临床前研究技术要点》、《细胞模型筛选抗SARS病毒药物试验技术要求》、《SARS诊断试剂生产研制技术要求》及《SARS病毒毒株资料登记表》等技术要求,现予印发,请从事SARS防治药物研发的单位遵照执行,并就相关问题通知
- 病毒基因工程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病毒基因工程,就是指DNA重组技术在病毒学中的应用。它是近十年来基于分子病毒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遗传学以及细胞生理学的发展而形成的一个边缘性的应用科学领域。病毒基因工程技术,不仅对病毒学本身规律的基础研究十分重要,而且更主要的它又是研究病毒性疾病防治关键问题的一种必要手段。 一、病毒学发展的三个阶段1892年ИBAHOCКИЙ发现病毒以来,病毒学在人类与病毒性疾病
- 基础病毒学
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7502569138尺寸:小16开印张:19印次:1纸张:胶版纸出版日期:2005-9-1页数:292字数:456000印刷时间:2005/09/01版次:1内容提要:病毒虽小,但却与人类社会发展及经济活动的关系极其密切。病毒既可引起宿主病害,给种植、养殖业和人类健康等带来不利的影响,又可利用它们进行疫苗生产和作为遗传工程中的外源基因载体,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创造出巨大
- 二、常见病毒敏感动物的选择
二、常见病毒敏感动物的选择 病毒敏感动物的研究,一直是病毒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验动物在人类病毒学发展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主要用作分离病毒、研究发病机制、抗病毒药物筛选、疫苗效果及完全性鉴定、制备诊断用品等。 实验动物选择,应注意影响动物实验效果的各种因素。不同种属动物对同一致病因素的易感性不同,对一种动物是病原体,对另一动物可能并不致病。即使是同一种属动物的不同品系,对同一刺激的反应也有很大
- 治愈艾滋病的曙光正在浮现?
疫攻击。这些细胞因位于其表面的CD4受体而得名,CD4受体是艾滋病病毒开始感染进程所需的两个受体中的一个。一旦病毒成功地在CD4细胞上设置码头,它就可以卸载其RNA(核糖核酸),并转变成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病毒DNA可在细胞核内将其自身编排入人类染色体。在大多数情况下,病毒在一天之内就能制作出数百万的后代,它们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感染细胞周围,或将其直接消灭,或使其遭受免疫系统的绞杀。但
- 天花病毒样本销毁期再迟3年为研究其他病毒防治
实验生物学学会联合会杂志》上。让我们来看看人体是如何对抗病毒的:面对不同种类的病毒,人体细胞有不同的方式进行对抗。 比如,乙肝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这些病毒会将自身的RNA逆转录成DNA然后整合在人体细胞的基因组上,造成敌我不分的状况,此时细胞将会表达一系列蛋白质并且利用染色体的结构将整合在人细胞基因组上的病毒基因组稳住,从而得以对抗病毒的侵染。 而对于更广泛的致病性病毒的入侵
- 人类和病毒的斗争将永续
,多达几千几万个。因为太快,所以易变,原有抵抗力就可能对付不了。“艾滋病疫苗之所以迟迟没有问世,就是因为患者体内的病毒变得很快,等到疫苗做出来,很可能已经失效了。” 她补充说,病毒不但可用DNA(脱氧核糖核酸)做遗传物质,还能用RNA(核糖核酸)。很多病毒的基因组由RNA组成,比如SARS、甲肝病毒和HIV(艾滋病毒)。“RNA的病毒在繁殖时没有校正,就像印书前无人校稿,所以比DNA变得更厉害。
- 如何应对“寨卡病毒”蔓延?
记者会上说:“我们对寨卡病毒相对缺乏了解,因而疫苗研发方面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不过基于埃博拉疫情中的研发经验,世卫组织在应对寨卡病毒时,在研发方面进展迅速。”据介绍,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发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疫苗和印度巴拉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灭活疫苗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寨卡候选疫苗。多数寨卡病毒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如何快速确诊感染者是一大难题。基尼说,以实验室为基础的寨卡病毒检测方法(绝大多数
- 病毒怎样拥有“不坏金身”
目前肆虐全球的甲型H1N1病毒,让许多国家如临大敌。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病毒究竟是如何演变的呢?美国《纽约时报》5月5日载文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令人奇怪的是,作为最基本的生命形式,病毒却拥有复杂而神秘的进化方式。它通过宿主在物种间传播,拥有难以置信的适应能力。基因反复重组使得病毒具有了不断变化的能力。甲型H1N1流感病毒便是这几大特点的最新例证。 香港大学的病毒学家加文·史密斯博士,与来自美国亚利
- 细胞移植中的基因修饰技术
细胞分裂的非常慢,因此所使用的基因转移载体要求能够转导静止期细胞。基因转移策略的关键是实现治疗基因到移植细胞的高效率传递。在基因传递策略上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包括病毒和脂质体转移、电穿孔以及直接DNA注射。最近提出的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分化细胞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细胞的高增殖能力,如胚胎干细胞(ES细胞),这是因为ES细胞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后可以直接分化成所需要的细胞。基于近期的这些发展动态,我们以后将
- 6-1-10人类肿瘤与DNA肿瘤病毒
(一)Burkitt淋巴瘤和鼻咽癌与EB病毒 1.EB病毒:1964年Epstein-Barr首先从Burkitt淋巴瘤培养成功两株淋巴瘤细胞系,电镜下观察到在形态上与疱疹病毒相同的颗粒,从血清学及生物学研究证明是1种独特的疱疹病毒,简称为EB病毒。EB病毒的结构和其组成类同一般疱疹病毒,EB病毒含双链DNA,在CsC1中的浮力密度为1.722g/ml。应用不同的免疫方法可以检出EB病毒的不同抗
- 第二十三章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与防治原则--第一节 实验室诊断
速诊断方法通常是检测标本中的病毒抗原,然而核酸分子杂交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斑点杂交(Dothybridization)广泛用于检测呼吸道标本,尿标本中的病毒核酸。标本滴加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病毒DNA结合到膜上,在原位进行硷变性处理后,有放射标记的已知病毒DNA片段杂并,两条单股核酸按硷基到补原则结合成双股,经放射自显影,阳性结果出现斑点状杂交信号。含轮状病毒的粪便标本经热变性处理,点到膜上,
- 第二十二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第一节 病毒对机体的致病作用
第二十二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第一节 病毒对机体的致病作用 一、病毒感染细胞的类型 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中,病毒在细胞内复制是关键,据此可确定病毒感染细胞的类型和细胞的最终结局。 (一)杀细胞性感染(Cytociticinfection)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中,阻断了细胞自身的合成代谢,胞浆膜功能衰退,待病毒复制成熟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一次释放出大量病毒,以致细胞裂解;同时,又引起
- 人微小病毒B19感染的研究进展
镜检查中发现直径20~25nm球形病毒样颗粒,编定为B19病毒(1)。经证实该病毒属于微小病毒属。以往发现的该属病毒只能感染牛、猫、狗、水貂、小鼠等哺乳动物,不感染人,即动物微小病毒,将B19病毒命名为人微小病毒(Humanparvovirus)B19。微小病毒属与依赖病毒属(含腺相关病毒)和浓病毒属同属于微小病毒科。 微小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小、结构最简单的DNA病毒,其中仅有B19病毒和腺相关病
- 流感病毒的进化传播谱
感病毒不但会根据宿主的状况和生存环境实现自我进化,还可能和其他病毒交换基因并进行重配,产生一个新的亚型。一个典型的甲型人类流感病毒有自己的遗传物质,它包含有10个基因。这些基因并不是像人类一样通过DNA的形式存在,而是以单股负链RNA的形式出现。当病毒侵入宿主体内之后,它就依靠血凝素依附在细胞表面,然后进入细胞内部,开始以8小时为周期的自我复制。在这期间,如果两种流感病毒同时感染了一个细胞,病毒
- 3-3病毒与蛋白质感染因子
病毒(Virus)是一类非细胞形态的介于生命与非生命形式之间的物质。有以下主要特征:①个体微小,可通除滤菌器,大多数必须用电镜才能看见;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或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④具有受体连结蛋白(receptorbindingprotein),与敏感细胞表面的病毒受体连结,进而感染细胞。 一、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病毒的大小一般在10~30nm之间。结
- 武汉病毒所开创棉铃虫病毒杀虫剂研究新局面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药品种多、用量大,但是70%至80%的农药在使用后直接渗透到环境中,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农产品造成污染,进而对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长期的危害。近30年来,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以下简称“武汉病毒所”)针对农药带来的负面效应,深入研究,持续攻关,致力于国内高效无公害的新型棉铃虫病毒杀虫剂等生物农药的研发。经过多年努力,该所研制的新型农药具有杀虫率高、作用专一、药效持久
- 医学微生物学-肠道感染病毒复习题
一、选择题A型题1.不属于肠道病毒共同特点的是A.为裸露的小核糖核酸病毒B.耐酸,耐乙醚C.核酸有感染性D.只在肠道增殖并引起腹泻E.可侵犯神经系统及其它组织2.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不包括A.形态为球形,20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B.耐乙醚、耐酸,对紫外线抵抗力强C.不同肠道病毒可引起相同症状,同一种病毒可引起不同临床表现D.核酸类型为单正股RNAE.衣壳上的VP1、VP2、VP3位于病毒体表面,是与
-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因子与动力学的评价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制品特定灭活因子的时效动力学曲线,科学性地评价与改进不合理的病毒灭活参数。方法系统性整理针对水疱性口炎病毒、黄热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伪狂犬病毒、脑心肌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血白蛋白采用巴氏消毒法,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采用低pH常温孵放法,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静注人乙肝免疫球蛋白采用低pH/巴氏消毒法;人纤维蛋白原、人凝血因子Ⅷ采用有机溶剂/去污剂与干热法灭活病毒的验证资料,
- 汉坦病毒及其相关疾病研究进展--第四届国际HFRS和汉坦病毒会议资料综述
汉坦病毒归属布尼亚病毒科,是一种有包膜分节段的负链RNA病毒,基因组包括L、M、S3个片段,分别编码L聚合酶蛋白、G1和G2糖蛋白、核蛋白。汉坦病毒包括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汉滩病毒(Hantaanvirus,HTNV)、汉城病毒(Seoulvirus,SEOV)、普马拉病毒(Puumalavirus,PUUV)、多不拉伐病毒(Dobravavirus,DOBV),引起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 稿病毒性肝炎
养已获得成功,可在原代狨猴肝细胞、猴胚肾细胞、人肝癌细胞、人胚二倍体或纤维细胞、羊膜细胞等多种细胞中生长繁殖。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个42nm有外壳(HBsAg)和核心(HBcAg)组成的DNA病毒,HBV的核心由DNA、DNA多聚酶、HBcAg和HBeAg组成。病毒颗粒的表面成分均以球状(直径约为22nm)和管状(直径约22nm,长约230nm)形态存在,是主要的外壳蛋白成分,称之为乙
- 人类微小病毒B19与儿科疾病
人类微小病毒B19(HumanparvovirusB19,HPVB19。本文简称B19病毒)是儿科常见的出疹性疾病—传染性红斑(又称第五病,Erythemainfection,EI)的病因。除了这一轻型自限性感染外,B19病毒还可使慢性溶血病病人发生再障危象及急性多关节病。在免疫缺损病人中可造成持续性感染。如果妊娠期受B19病毒感染,可致流产、死胎和胎儿水肿症的发生。此外它还与多种造血系统异常表
- 医学微生物学-呼吸道感染病毒复习题
一、选择题A型题1.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A.细菌B.真菌C.病毒D.衣原体E.螺旋体2.呼吸道病毒是指:A.以呼吸道为传播途径的病毒B.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的病毒C.主要以呼吸道为侵人门户,进人血流引起全身症状的病毒D.主要以呼吸道为侵人门户,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而不引起全身症状的病毒.E.主要以呼吸道为侵人门户,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伴有全身症状的病毒3.最易发生变异的病毒是A流感病毒B麻
- 肺癌患者下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
tentionto. 【Keywords】 Lungneoplasms Antigen,viral Bronchoscopy 病毒能诱发肿瘤,这在动物中已被证实,在人类的研究中也有很大进展。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报道,在肺癌组织中检测出乳头瘤病毒(HPV)DNA[1,2]、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DNA[3],揭示了肺癌病因学研究的新领域。但是作为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
- 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研究进展
全球性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随着细胞培养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特别是DNA探针及PCR技术的应用,从70年代以后,病毒感染性腹泻病原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细菌和寄生虫方面也同样出现了不少过去鲜为人知的新种类和型别。【关键词】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细菌病毒寄生虫腹泻是一个症候群,病因复杂多样,但以生物性感染居多,即主要由细菌、病毒与寄生虫等微生物及其产物而引起。感染性腹泻是一种由感染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 第二节 感染性疾病
第二节 感染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性疾病,按病因分有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疾病。病原体可通过下列途径入侵中枢神经系统:①血源性感染——脓毒血症,感染性栓子等。②局部扩散——颅骨开放性骨折、乳突炎、中耳炎、鼻窦炎等;③直接感染,创伤或医源性(腰椎穿刺等)感染;④经神经感染,某些病毒发狂犬病病毒可沿周围神经,单纯疱疹病毒可沿嗅神经、三叉神经入侵中枢神经而引起感染。神经
- 非复制期病毒的微生态环境
非复制期的病毒可以看作是核酸、蛋白和酯类分子的堆积体,处于无生命状态。除病毒以外的其它生命形式都是细胞形态,在非分裂期仍然有代谢存在,仍然和环境有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交换。非复制期病毒和它所处的微生态环境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类似于非生命物质存在于环境之中,任凭环境因子对其进行馊蚀和吞噬。如同一枚铁钉任凭空气、水流、光线和其它环境因子的馊蚀,这在生态体系中是病毒这种生命形式所特殊的。 和铁钉
- 杀死我的病毒竟如此美丽揭开甲流等病毒的真相
,在这个色弱症患者眼里,光影变幻比起色彩斑斓更能吸引他的目光。 他不由想起在半个月前,他的助手也像这样抱着雕塑,准备飞往纽约的情景。 “盒子里装的是什么?”机场通关员问道。 “呃……SARS的病毒……样本?” “什么?”通关员有些紧张。 “是模型、雕塑、玻璃制品。” 想到这里,卢克忍不住笑了。这一次,他手里拿的病毒样本更吓人。蛋形的玻璃外壳上附着一个个立柱与蘑菇形状的凸起,透明玻璃球中
- 2-1-2病毒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病毒是最简单的原核生物,完整的病毒颗粒包括外壳蛋白和内部的基因组DNA或RNA(有些病毒的外壳蛋白外面有一层由宿主细胞构成的被膜(envelope),被膜内含有病毒基因编码的糖蛋白。病毒不能独立地复制,必需进入宿主细胞中借助细胞内的一些酶类和细胞器才能使病毒得以复制。外壳蛋白(或被膜)的功能是识别和侵袭特定的宿主细胞并保护病毒基因组不受核酸酶的破坏。 病毒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1.病毒基因组大小
- 《幼科概论》:脐风症论
紧,或洗儿时水不温暖,或收拾动作时间过久,均足以致邪风、寒气、水分,侵入其中。内热外寒相激,儿之抵抗能力尚自薄弱,外邪每乘虚而入,内伤于脾,脾传于肺,肺传于心胞,心胞传于肝,肝传于肾。小儿体尚脆弱,病毒不能久在稚体中蕴蓄,故一外发,即成脐风,因其病毒由脐而来也。其症象大别之如下∶面赤啼如猫叫声直者,心包受病也;手足抽搐目斜天吊者,肝经受病也;唇青口松痰涎壅塞者,脾经受病也;牙关紧急舌短腹缩者,肾经
- 6-2-6RNA肿瘤病毒的复制
RNA肿瘤病毒与DNA肿瘤病毒不同,具有特殊的复制模式。RNA肿瘤病毒是以“前病毒RNA”(proviralDNA)形式参与病毒复制周期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内,并传递它的遗传信息。这一过程是RNA肿瘤病毒分子生物学和病因学的基础。外源性RNA肿瘤病毒以水平传播方式感染相应的宿主细胞,并进行病毒的复制和产生病毒颗粒,但不会引起宿主细胞的死亡,这是其重要的特点之一。有些RNA肿瘤病毒在增殖的同时,也
- 第三节 抵抗力与变异
第三节 抵抗力与变异 一、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一)物理因素 1.温度大多数病毒(除肝炎病毒外)耐冷而不耐热。病毒一旦离开机体,经加热56~60℃30分钟,由于表面蛋白变性,而丧失其感染性,即被灭活。病毒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强,通常在-20~196℃仍不失去活性,但对反复冻融则敏感。一般可用低温真空干燥法(Lyophilization)保存病毒,但在室温条件下干燥易使病毒灭活。 2.盐类对
- 医学微生物学-反转录病毒复习题
一、选择题:A型题:1.逆转录病毒含有A.一种依赖RNA的DNA多聚酶B.一种依赖RNA的RNA多聚酶C.一种依赖DNA的DNA多聚酶D.一种脱氧胸腺嘧啶激酶E.一种核苷酸磷酸水解酶2.关于逆转录病毒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为有包膜球形病毒B.基因组为2条相同的正股RNAC.复制时形成RNA:DNA杂交体D.病毒基因组分为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E.病毒复制需依赖RNA的RNA多聚酶3.含有反转录
- 血清ALT升高患者肝炎相关病毒的检测分析
公司产品)、BIO-RAD电泳仪(德国BIO公司产品)、UVP凝胶成像系统(美国UVP公司产品)。核酸测序仪(美国贝克曼公司产品CEQ8800) 1.2.2试剂引物(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合成),DNA、RNA提取试剂盒(美国AXYGEN公司)、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盒(美国QIAGEN公司产品)、逆转录PCR(RT-PCR)试剂盒(美国Fermentas公司产品)。 1.3方法 DNA
- 流感与禽流感的药物治疗
测和研究。尽管如此,科学家们仍然希望用5年时间投入4500万美元建立一个全球实验室来研究流感。由此可见,流感作为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不仅严重威胁着公众健康,而且给国家和社会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人禽流感(humanavianinfluenza,HAI)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的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禽流感即是人们熟知的鸡瘟(fowplague)。1959年首先从病鸡中分离出病毒H5N1;
- 科学家重建700年前古代病毒:仍具感染能力
这块冰芯中保留了古老的驯鹿粪便。几千年来,驯鹿常常聚集在冰雪覆盖的地区,以躲避夏天的酷热和昆虫的袭扰。在这些粪便中,可以找到驯鹿的DNA、消化的植物,以及病毒,研究者由此可以检测出古代病毒的基因组。在发现了古代驯鹿粪便中的DNA病毒和RNA病毒之后,研究人员重组了DNA病毒的基因组,以检测其是否具有感染植物的能力。烟草本赛姆氏(Nicotianabenthamiana)品种在接种了古代DNA病毒之
- 解析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及耐药
水平上升,一般用抗病毒药物浓度(IC50)测定,IC50增加说明药物敏感性下降或耐药程度增加,需要更大的药物剂量才能抑制变异的病毒。基因型耐药是指病毒聚合酶基因突变,形成新的病毒基因序列,一般采用DNA测序、基因芯片等方法测定。发生变异的病毒常可改变其生物学特性,给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加强HBV变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及临床意义。拉米夫定诱导的YMDD变异拉米夫定是第一个被批
- 第10章 病毒感染性疾病
第10章 病毒感染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及传染方式,可以分为呼吸道病毒、虫媒病毒、出疹性病毒、肠道病毒所致感染等。 一、呼吸道病毒感染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有高度传染性。流感病毒极易变异,人群对变异株缺乏免疫力,每每引起暴发流行。 1.临床表现 流感流行的特点是突发迅速蔓延,短期内在一地区出现很多病例。潜伏期短,1~3天。主要症状是
- 第二十九章 疱疹病毒--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
第二十九章 疱疹病毒 疱疹病毒(Herpesviruses)是一群中等大小的双股DNA病毒,有100个以上成员,根据其理化性质分为α、β、γ三个亚科。α疱疹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增殖速度快,引起细胞病变。β疱疹病毒(如巨细胞病毒),生长周期长,感染细胞形成巨细胞。γ疱疹病毒(如EB病毒),感染的靶细胞是淋巴样细胞,可引起淋巴增生。疱疹病毒感染的宿主范围广泛,可感染人类和其他脊
- 病毒是不是生物?新证据说是
病毒是生物,它们和细胞一同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史——这一假说最近得到了一项新研究[1]的支持。研究人员称,这项研究首次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将病毒的演化追溯到病毒和细胞都还不以当前形式存在的时期。这项新发现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Advances)杂志上。从蛋白质的折叠方式窥视病毒的演化历程伊利诺大学作物科学教授、卡尔·乌斯基因组生物学研究所教授古斯塔沃·凯埃塔诺-安诺莱斯(GustavoCae
- 带TAP标签的流感病毒8质粒反向遗传包装系统的初步构建
,回收产物进行BsmBⅠ酶切反应(其中PB2和NA基因进行BsAⅠ酶切反应)。将载体PIVVⅡ-1进行BsmBⅠ酶切反应,酶切反应条件参见说明书。酶切反应完成后用PCR回收试剂盒回收酶切产物并进行DNA浓度定量(PB1基因在位、位有BsmBⅠ酶切识别位点,使用BsmBⅠ酶切后将PB1基因酶切成3个片段,分别回收3个片段。将等量的小片段(S)和中片段(M)进行T4连接酶4℃连接过夜,割胶回收连接产
- 6-2-8RNA肿瘤病毒与动物白血病
血细胞增生症(avianleukosis)鸡白血细胞增生症是一种复合体,由于病毒的不同,表现为三种性质不同的肿瘤:①急性白血病:包括成髓细胞增生症(my-eloblastosis)、成红细胞增生症(erythroblastosis)和髓细胞瘤病(myelocytomatosis)等,与相应的AMV、AEV和MC29等病毒有关。这类RNA肿瘤病毒基因组含有myb、erb-B和myc等肿瘤基因,属于
- 甲型H1N1病毒:我的前世今生
rthomyxoviruses)。现在在墨西哥暴发的猪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呼吸道传染病,初步研究检测出这种病毒携带有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基因片断,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 路透社援引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报道,称这种新型流感病毒为猪流感,是因为科学家曾在患者体内检测出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但这种新型流感病毒
- 利用异种抗体两重性作用清除乙肝病毒的办法
乙肝病毒就没有预防效果,就难免其中相当多的人会感染上乙肝病毒。二种是为数很少的自体康复者,是在已经感染上的情况下又清除了乙肝病毒,并且乙肝病毒与肝细胞整合,CCC共价环状DNA问题也没有能难住人体免疫清除能力。这两种情况的人在病毒存在上有不同,而在对乙肝病毒能清除上是相同的,都是免疫机制被激活产生出抗体具备了清除能力。从动物多种病毒病及人的乙肝能看到的一个共同点是:抗体结合病毒又引起系列免疫反应,
- 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的临床检测及其意义
有重要功能,而这个区段也是横跨前S1和前S2的。而由大蛋白组装成的亚病毒颗粒能够反式激活病毒继续复制也有相关乙肝鸭模型证实。这个对于临床具有实际的意义,在临床上,一定比例的小三阳病人抗病毒治疗后[DNA阴性(低拷贝数)但是存在亚病毒颗粒(前S抗原阳性)]容易停药反跳之间的关联有新的启示。 对于HBV外膜蛋白的深入研究,发现大蛋白在完整病毒外壳组装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12]。整个前S区都暴露在
- 麻疹病毒新型疫苗研究进展
病毒H蛋白的VSV重组病毒在存在抗体的情况下,也能诱导产生高滴度的中和抗体[8]。麻疹疫苗免疫后机体往往抑制血清阳转。在被动输入含人麻疹特异抗体的棉鼠中,疫苗诱导的阳转同样被抑制。在该动物模型中,DNA疫苗对阴性动物成功免疫,但在含有抗体的动物中同样受到抑制。相反,使用表达麻疹病毒H蛋白的重组VSV粘膜免疫棉鼠,即使在存在母体抗体的情况下,也能产生保护性抗体[9]。还有学者将麻疹病毒H基因插入副
- 流感病毒变异之路
18年的幽灵仍在地球上空游荡。 科学界已有多次研究结果表明,1918年西班牙流感病毒可能是“所有大流感之母”,并且可能与1957年亚洲H2N2流感病毒、1968年香港H3N2流感病毒和1977年俄国H1N1亚型流感病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系教授管轶曾对本报表示,目前流行的甲型H1N1病毒应该是1918年西班牙流感H1N1病毒变异而来。而农科院上海兽医研究所所长童光志则
- 流行性出血热
【概述】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hemorrhagicfever,EHF)是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s,HFRS)。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脏损害等为特征。【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诊
- 病毒感染与哮喘
发作、使哮喘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寻找预防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方法就显得尤为迫切。研究人员正在进行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如RSV-IG和病毒疫苗如RSV疫苗以及DNA颗粒多价疫苗等的研制,但由于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普遍性和病毒自然感染后不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保护等因素,临床预防作用和疗效尚不能肯定,亟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TeichtahlH,Buckmas
- 《诸病源候论》:[卷之十温病诸候(凡三十四论)]二十一、温病毒攻眼候
肝开窍于目,肝气虚,热毒乘虚上冲于目,故赤痛,重者生疮翳也。《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公元614年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