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Cdc34蛋白
摘要:Cdc34蛋白是E2遍在蛋白结合酶,与E3遍在蛋白连接酶(SCF)联合作用,降解期周期蛋白�Cdc28复合物的抑制物,从而激活S期周期蛋白激酶,起始DNA复制。
查看全文 [ 最后修订于2010/3/3 5:10:11 87字 ]
相关词条:
- Cdc34蛋白
拼音:Cdc34dànbái英文:Cdc34proteinCdc34蛋白(Cdc34protein)是E2遍在蛋白结合酶,与E3遍在蛋白连接酶(SCF)联合作用,降解期周期蛋白#0;Cdc28复合物的抑制物,从而激活S期周期蛋白激酶,起始DNA复制。...
- Cdc34蛋白
拼音:Cdc34dànbái英文:Cdc34proteinCdc34蛋白是E2遍在蛋白结合酶,与E3遍在蛋白连接酶(SCF)联合作用,降解期周期蛋白#0;Cdc28复合物的抑制物,从而激活S期周期蛋白激酶,起始DNA复制。...
- Cdc2蛋白
拼音:Cdc2dànbái英文:Cdc2proteinCdc2蛋白(Cdc2protein)是裂殖酵母cdc2基因编码的蛋白,分子两34kDa,所以有称为p34cdc2蛋白。通过对分离的裂殖酵母突变体的研究发现,没有Cdc2的活性,细胞不能进入有丝分裂。这表明Cdc2是裂殖酵母进入有丝分裂的一个关键调节因子。实际上它是一种蛋白激酶,与周期蛋白结合后被激活,并促使细胞进入细胞周期。由于裂殖酵母中只有...
- 成熟促进因子
胞周期的每一环节都是由一特定的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yclin-dependentkinase,CDK)+周期蛋白(cyclin)结合和激活调节的。MPF为首先发现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家族成员(也称cdk1)。在成熟的卵母细胞核中,至少有7种cdk。同时发现有十多种细胞周期蛋白。MPF由催化亚基P34cdc2(小亚基)和调节亚基CyclingB(大亚基)组成.其核心部分是P34cdc2。...
-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起重要作用。关于汉坦病毒如何进入人体相关细胞,Gavrilovskaya等进行了实验,他们应用人的脐静脉上皮细胞和Vero-E6细胞作靶细胞,在体外培养并感染汉坦病毒。他们发现若培养液中加入β3整联蛋白的抗体则病毒不能感染和进入细胞内,他们应用鼠-人杂交β3整联蛋白特异Fab片段,既能抑制HTNV,SEOV和PUUV对细胞的感染,也能抑制引起HPS的SNV和纽约1型病毒(NYV-1)对细胞的感染。...
- 汉坦病毒肺综合症
起重要作用。关于汉坦病毒如何进入人体相关细胞,Gavrilovskaya等进行了实验,他们应用人的脐静脉上皮细胞和Vero-E6细胞作靶细胞,在体外培养并感染汉坦病毒。他们发现若培养液中加入β3整联蛋白的抗体则病毒不能感染和进入细胞内,他们应用鼠-人杂交β3整联蛋白特异Fab片段,既能抑制HTNV,SEOV和PUUV对细胞的感染,也能抑制引起HPS的SNV和纽约1型病毒(NYV-1)对细胞的感染。...
- 汉坦病毒心肺综合征
起重要作用。关于汉坦病毒如何进入人体相关细胞,Gavrilovskaya等进行了实验,他们应用人的脐静脉上皮细胞和Vero-E6细胞作靶细胞,在体外培养并感染汉坦病毒。他们发现若培养液中加入β3整联蛋白的抗体则病毒不能感染和进入细胞内,他们应用鼠-人杂交β3整联蛋白特异Fab片段,既能抑制HTNV,SEOV和PUUV对细胞的感染,也能抑制引起HPS的SNV和纽约1型病毒(NYV-1)对细胞的感染。...
- 补体
蛋白,约占血清球蛋白总量的10%。极不稳定,大部分对热敏感,56℃30分钟即失去活性。早期免疫学研究发现,在免疫溶血反应及溶菌反应中,该物质是必不可少的,故称为补体。近年的研究证明:补体由11种血清蛋白组成,按其发现先后,分别被命名为C1……C9。其中C1又由Clq、Clr、Cls3个亚单位组成,统称为补体系统。在体内,补体系统各成分以酶原形式存在于血清中,只有被激活后成为一系列的酶,才具有溶菌、...
- 微小病毒感染
iccrisis)本病为HPV-B19感染已有溶血性贫血的患者发生的疾病,多见于小儿。患者先有发热(多为低到中度程度)、全身不适、倦怠、肌痛、头痛、轻咳等症状,2~3天后,网状红细胞数开始减少,血红蛋白下降,部分患者白细胞及血小板亦有轻度减少。血红蛋白可减少20~50g/L,致使患者贫血症状更加明显:心悸、苍白、无力,严重者需输血。随着病毒血症的消失、特异性抗体的产生,骨髓造血功能受到的抑制作用缓...
- AIDS
使单链病毒RNA转成双链DNA合而为一以进入宿主细胞的染色体组里,通过病毒聚合酶,及逆性转录酶的催化作用能产生这种新合体。此病毒家庭的成员也在球体中共存,在病毒RNA和聚合酶周围以及搭在特异性罩的糖蛋白的脂质膜中共享一体。迄今已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有两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型(HIV-2)。HIV-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起源于中非,扩散到海地、欧...
- 爱滋病
使单链病毒RNA转成双链DNA合而为一以进入宿主细胞的染色体组里,通过病毒聚合酶,及逆性转录酶的催化作用能产生这种新合体。此病毒家庭的成员也在球体中共存,在病毒RNA和聚合酶周围以及搭在特异性罩的糖蛋白的脂质膜中共享一体。迄今已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有两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型(HIV-2)。HIV-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起源于中非,扩散到海地、欧...
- HIV感染
使单链病毒RNA转成双链DNA合而为一以进入宿主细胞的染色体组里,通过病毒聚合酶,及逆性转录酶的催化作用能产生这种新合体。此病毒家庭的成员也在球体中共存,在病毒RNA和聚合酶周围以及搭在特异性罩的糖蛋白的脂质膜中共享一体。迄今已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有两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型(HIV-2)。HIV-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起源于中非,扩散到海地、欧...
- HIV病毒携带
使单链病毒RNA转成双链DNA合而为一以进入宿主细胞的染色体组里,通过病毒聚合酶,及逆性转录酶的催化作用能产生这种新合体。此病毒家庭的成员也在球体中共存,在病毒RNA和聚合酶周围以及搭在特异性罩的糖蛋白的脂质膜中共享一体。迄今已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有两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型(HIV-2)。HIV-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起源于中非,扩散到海地、欧...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使单链病毒RNA转成双链DNA合而为一以进入宿主细胞的染色体组里,通过病毒聚合酶,及逆性转录酶的催化作用能产生这种新合体。此病毒家庭的成员也在球体中共存,在病毒RNA和聚合酶周围以及搭在特异性罩的糖蛋白的脂质膜中共享一体。迄今已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有两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型(HIV-2)。HIV-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起源于中非,扩散到海地、欧...
- 获得性免疫功能丧失症
使单链病毒RNA转成双链DNA合而为一以进入宿主细胞的染色体组里,通过病毒聚合酶,及逆性转录酶的催化作用能产生这种新合体。此病毒家庭的成员也在球体中共存,在病毒RNA和聚合酶周围以及搭在特异性罩的糖蛋白的脂质膜中共享一体。迄今已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有两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型(HIV-2)。HIV-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起源于中非,扩散到海地、欧...
- 艾滋病
使单链病毒RNA转成双链DNA合而为一以进入宿主细胞的染色体组里,通过病毒聚合酶,及逆性转录酶的催化作用能产生这种新合体。此病毒家庭的成员也在球体中共存,在病毒RNA和聚合酶周围以及搭在特异性罩的糖蛋白的脂质膜中共享一体。迄今已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有两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型(HIV-2)。HIV-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起源于中非,扩散到海地、欧...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使单链病毒RNA转成双链DNA合而为一以进入宿主细胞的染色体组里,通过病毒聚合酶,及逆性转录酶的催化作用能产生这种新合体。此病毒家庭的成员也在球体中共存,在病毒RNA和聚合酶周围以及搭在特异性罩的糖蛋白的脂质膜中共享一体。迄今已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有两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型(HIV-2)。HIV-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起源于中非,扩散到海地、欧...
- WS/T419—2013参考物质中酶活性浓度的赋值
、最适反应条件等往往与临床测量人样品中的酶不完全相同,用此法制备的酶参考物质常缺乏互换性。6.2.2.2酶参考物质的基质:宜采用人来源的体液。但人来源的体液获取途径有限,不能广泛应用。考虑到牛血清白蛋白与人血清白蛋白结构类似,所以可用牛血清白蛋白溶液代替人来源的体液使用。6.2.2.3制备原料:酶制品,非酶纯品。6.2.2.4制备方法:将酶制品配成溶液作为酶学测量的二级参考物质,用公认的参考方法进...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