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二氯乙烷

目录

1 拼音

1,2-èr lǜ yǐ wán

2 英文参考

1,2-dichloroethane

3 国标编号

32035

4 CAS号

107-06-2

5 中文名称

1,2-二氯乙烷

6 英文名称

1,2-dichloroethane

7 别名

乙撑二氯;亚乙基二氯;1,2-二氯化乙烯;二氯乙烷(对称)

8 分子式

C2H4Cl2;Cl(CH22Cl

9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有类似氯仿的气味

10 分子量

98.97

11 蒸汽压

13.33kPa/29.4℃

12 闪点

13℃

13 熔点

-35.7℃

14 沸点

83.5℃

15 溶解性

微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氯仿

16 密度

相对密度(水=1)1.26;相对密度(空气=1)3.35

17 稳定性

稳定

18 危险标记

7(中闪点易燃液体)

19 主要用途

用作蜡、脂肪、橡胶等的溶剂及谷物杀虫剂

20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睛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吸入可引起肺水肿;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刺激胃肠道和引起肝、肾和肾上腺损害。皮肤与液体反复接触能引起皮肤干燥、脱屑和裂隙性皮炎。液体和蒸气还能刺激眼,引起严重操作,角膜混浊。吸入高浓度的蒸气能刺激粘膜,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眩晕、恶心、呕吐、精神错乱,有的可致肺水肿。还能刺激胃肠道,引起肝和肾的脂肪性病变,严重的直至死亡。

急性中毒:其表现有二种类型,一为头痛、恶心、兴奋、激动,严重者很快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而死亡;另一类型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发生肝坏死和肾病变。急性暴露能导致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其尸体剖检呈现出大多数内脏损伤和广泛性出血。

21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高毒类,蒸气有剧毒。

急性毒性:LD50670mg/kg(大鼠经口);2800mg/kg(兔经皮);LC504050mg/m3,7小时(大鼠吸入)

刺激性:家兔经眼:63m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625mg,轻度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猴吸入0.22g/m3,7小时/天,5天/周,125次,无症状;4.11g/m3,7小时/天,5天/周,25~50次,死亡率较高;大鼠吸入4.11g/m3×7小时/日×5日/周×3~14次,致死;豚鼠吸入4.113×7小时/日×2次,致死。

致突变性:DNA抑制:人淋巴细胞5ml/L。哺乳动物体细胞突变:人淋巴细胞100mg/L。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300ppm(7小时,孕6-15天),引起植入死亡率增加。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阳性,人类可疑。小/大鼠吸入250ppm×7小时/日×18月,终身未见肿瘤发病率增高;大鼠经口25ppm×5天/周×78周,致癌阳性。

污染来源:1,2-二氯乙烷用于制造乙二醇、乙二胺、聚氯乙烯、尼龙、粘胶人造纤维、苯乙烯-丁二烯橡胶和各种塑料、香料、肥皂、粘合剂、润肤剂、药物及假漆;用作树脂、沥青、橡胶、醋酸纤维素、纤维素酯、油漆、油脂、蜡及聚合物(如聚苯乙烯的溶剂),豆油和咖啡因的提取剂;浸渍剂、湿润剂、渗透剂、熏蒸剂;还用于照像术、静电印刷、水软化中。裂解法制造氯乙烯单体时可产生二氯乙烷;二氯乙烷也是某些有机化学合成中的副产品。在以上生产和使用1,2-二氯乙烷的企业在生产和贮运过程中由于意外事故均可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体造成危害。

代谢和降解:氯乙醇是1,2-氯乙烷在温血动物体内的主要代谢物之一。进入体内的1,2-二氯乙 烷首先贮存于脂肪组织中,以后(2天内)从脂肪组织转移进入血液,由于酶的脱氢作用,代谢转化变成氯乙醇,氯乙醇系一种高毒化学物质。它进一步代谢可变成一氯乙酸,氯乙醛是介于氯乙烷与一氯乙酸之间的又一个中间代谢产物。在1,2-二氯乙烷代谢产物中,氯乙醇和一氯乙酸的毒性比二氯乙烷本身更大。CH2Cl-CH2Cl-CH2Cl-CH2OH-CH2Cl-CHO-CH2Cl-COOH  在环境中,二氯乙烷代谢生成氯乙酸的速度,随湿度与温度的增加而加快,在90℃的湿空气中,二氯乙烷有0.66%分解生成氯乙酸,当温度升高到110℃和140℃时,氯乙酸含量分别为4%和7%-12%。1,2-二氯乙烷在常温和干燥的环境中较难被降解。光与大气中氧对纯品二氯乙烷很少发生影响,而含有杂质的工业品二氯乙烷受到光与所的联合作用可产生光气和某些聚合化学物。

残留、蓄积与扩散:二氯乙烷能迅速透进无损伤皮肤吸收并在血液中达很高水平。不论染毒剂量和途径怎样,二氯乙烷在人体和动物体各个器官内的含量关系基本上是个常数,例如假定在血液中的含量为1,那么在其它各器官中相应比率为:肝脏0.8;肾脏0.44;心脏0.7;延脑0.57;小脑、脑皮质和皮质下的中枢为0.15-0.2,显然这与该组织中的脂肪含量有关,因为二氯乙烷在脂肪中的溶解度是很大的。氯乙烷可以通过以代谢物的形式从人体和动物各个系统排出,二氯乙烷可以经肾脏从尿中排出,出可以通过呼气排出。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反应,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并放出有毒气体。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22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

快速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23 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来源类别
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WS/T138-1999作业场所空气
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法WS/T154-1999作业场所空气
气相色谱法;

吡啶-碱比色法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编空气
气相色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固体废弃物
硫氰酸汞比色法《化工企业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企业空气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水质
色谱/质谱法美国EPA524.2方法水质

24 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25mg/m3
中国(待颁布)饮用水源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03mg/L
中国(GHZB1-199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III类水域)0.005mg/L
日本(1993)环境标准地面水:0.004mg/L

废水:0.004mg/L

土壤浸出液:0.004mg/L

25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1,2-二氯乙烷与四氯化碳的物理特征相似,故在土壤和水体受到其污染后可用相同的处置技术。

⑴1,2-二氯乙烷,发生于地面上的污染事故紧急处理方法:

①迅速用土、沙子或其它可以取到的材料筑成坝以阻止液体的流动,特别要防止其流入附近的水体中,用土壤将其覆盖并将其吸收。也可以在其流动的下方向挖一坑,将其收集在坑内以防四处扩散,然后将液体收集到合适的容器中。

②在处理过程中不要用铁器(如铁勺、铁容器、铁铲等),应改用其它工具,因为铁有助于1,2-二氯乙烷分解生成毒性更大的光气。有条件的话,操作人员在处理过程中应戴上防毒面具,或其它防护设备。

③将受污染的土壤清除剥离后集中进行处理,有以下几种方法可视情况选用:

a.加热土壤并加水,使1,2-二氯乙烷生成甲酸、一氧化碳和盐酸;

b.将浓碱液加入到土壤中使其与1,2-二氯乙烷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c.将稀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加入土壤中,使其与1,2-二氯乙烷反应生成甲酸钠或甲酸钾;

以上操作应避免在光照条件下进行。

d.对土壤进行焚烧处理,要保证完全燃烧,以防止光气产生。

⑵由于1,2-二氯乙烷在环境中很稳定,可利用其易挥发的特点进行自然或人工强制性挥发至大气中。当有大量气态1,2-二氯乙烷挥发弥散时,应疏散污染源下风向的人群,以防中毒。

⑶水体中受到污染时的处理处置技术:当1,2-二氯乙烷液体进入水体后,应设法阻断受污染水域与其它水域的通道,其方法为筑坝使其停止流动;开沟使其流向另一水体(如排污渠)等等。由于四氯甲烷属挥发性卤代烃类,对受其污染的水体最为简便易行处理方法是使用曝气(包括深进曝气)法,使其迅速从水体中逸散到大气中。另外,处理土壤的几种方法也可酌情使用。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废料同其他燃料混合后焚烧。燃烧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气。焚烧炉排气中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26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可撤离时,佩戴隔离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27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洗胃。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