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论疾病的位置与原因》(De Sedibus et Causis morbo-rum 1761)是十八世纪意大利病理学家莫干尼的名著。此书是以通信体裁刊布的,内中有640个病例解剖报道。全书计五卷。第一卷: 头部疾患(脑溢血、脑炎、忧郁症、癫痫、痉挛、麻痹、脑水肿、狂犬病,其他尚记载眼、耳、牙齿等疾患); 第二卷: 胸部疾患(包括心脏及呼吸系统疾病);第三卷: 腹部疾病(饥饿、咽下困难、胃痛、呕吐、下痢、便秘、痔、脱肠、季肋部肿胀及疼痛、黄疸、胆石、腹水、鼓肠等);第四卷: 外科、妇科疾患(腹部脓疡、腰痛、排尿障碍、脱肠、淋疾、生殖器异常、阳萎、不孕症、月经病、白带、流产等);第五卷: 热病、肿疡、创伤、溃疡、骨折脱臼、关节炎、霉菌等;第六卷: 补遗。
莫干尼在他的著作中对许多疾病的病理现象作了重要发现,其中有梅毒性动脉瘤、急性黄色肝萎缩、心绞痛、心肌变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二尖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冠状动脉硬化、心脏传导阻滞、肺炎、耳原性(耳炎)脑膜炎、额骨骨质增殖、胃溃疡、幽门肿瘤、胃癌、胆结石、肠炎、脑的梅毒性树胶样肿、肾结核、肺结核等。其中有许多报道是十分出色的,例如他已经认识到偏瘫的病灶在脑的相反一侧; 他第一次描述梅毒性脑血管病变,他不仅熟悉梅毒的各种皮肤病变以及它在骨上的病理变化,而且还报道梅毒瘤与树胶样肿;书中对于肺炎的肝样变也有翔实的描写; 对于肺结核病灶进行了最初的观察,并对结核病灶的液化过程也有确切的描述;他又明确地认识到心内疑块系尸体现象,并不是死前的病理变化。总之,《论疾病的原因及位置》一书,对许多疾病的病理变化作了第一次报道。此书的出版,不仅是医史文献的名著,而且奠定了器官病理学的基础。《论疾病的位置与原因》一书出版后曾多次再版,并译成多种文字。1769年由本杰明(Beniamin Alexander)译成英文,书名为The Seats and Causes of Disease investigated byAnat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