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1.学科名;2.同类同名的科教书籍。
3 学科名·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为学科名[2]。原称中医学基础[2]。阐释中医学基本知识,整理和研究中医基本理论,对中医药学整体而言,具有奠基和指导的作用[2]。学术思想和基本内容依托于《黄帝内经》,并吸取2000年来的临床实践检验及其理论成果,尽可能地用现代语言文字表述整理而成,是随着中国高等中医教育事业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学科[2]。中医基础理论孕育于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深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具有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特点,因而更贴近于辩证逻辑的思维方法,有别于立足在形式逻辑与实证方法的自然科学理论[2]。中医理论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认识人得以生存的道理,探求保护人正常生存的理论和方法[2]。具体包括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和养生防病等,构筑成中医基础理论体系[2]。
4 同类同名的科教书籍·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泛指同类同名的科教书籍[2]。
《中医学基础》为中医基础理论著作。北京中医学院主编。本书为中医学院试用教材。着重阐述了中医脏象、经络所体现的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病因、诊断、辨证、防治等基本理论。内容较为系统简要,并附录有关的现代科学知识,供中西医参照学习。1974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5 参考资料
古籍中的中医学基础
- 《外科方外奇方》:重刻序
世人对于中西医学之评判。辄谓西医擅外科。中医精内病。按之实际。西医诊疗内病。固多特过中医之处。中医对...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三十二)治牙疳方]2.牙疳散
镜面朱砂(二分)牛黄(五厘)珍珠(五厘,)共研细,日敷三次。《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纲目》:[卷之二十五·脾胃部口]口甘
(入中消门)《医学纲目》明楼英公元1565年...
- 《医学启源》:[卷之中十、《内经》主治备要]中满
注云∶湿为积聚痞隔,而土主形体,位在中央,故中满也。《医学启源》金张元素公元1127-1279年...
- 《医学摘粹》:[伤寒证方歌括太阳本病]抵当汤证
(表退而热结血分)表邪内入解无从,脉象微沉不结胸,热在下焦当硬满,腹中瘀血断难容。《医学摘粹》...
- 更多古籍中的中医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