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医学衷中参西录 (最后修订于2016/8/6 11:59:17)[共290字]
摘要:《医学衷中参西录》为综合性医书。又名《衷中参西录》。三十卷。张锡纯著。初刊于1918-1934年间,共7期(相当于七个分册)。作者学验俱丰,于近代医家中影响巨大。张氏学贯中西,在中西汇通方面贡献尤大。本书是作者多年学术经验的总结。书中结合中西医理论和医疗实践阐发医理,颇多独到的见解;并制定了若干有效方剂,临床医家多所遵循。修定本的内容分为医方、药物、医论、医话和医案五部分,删去了某些重复和有明显错误的内容。书名“衷中参西”,以国医为体,西医为用,意在初步尝试沟通中、西医学。但限于历史条件,也有不少片面或牵强之处。现存几种近代及1949年后的铅印本。《医学衷中参西录》点此阅读......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张锡纯与《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国近代医学第一人”与“第一可法之书”
《中国中医药报》所调查的这些当代名医中,“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选择最多的是张仲景、张锡纯;而“最喜读的中医药著作”选择最多的是《伤寒杂病论》、《医学衷中参西录》。邓铁涛、朱良春、李可、余国俊、李静等当代中医临床家,为什么纷纷选择张锡纯为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为什么会选择《医学衷中参西录》为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呢?原因则是中医学界所公认的:张锡纯对于中
- 《医学衷中参西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 综合性医书。又名《衷中参西录》。三十卷。张锡纯著。初刊于1918-1934年间,共7期(相当于七个分册)。作者学验俱丰,于近代医家中影响巨大。张氏学贯中西,在中西汇通方面贡献尤大。本书是作者多年学术经验的总结。书中结合中西医理论和医疗实践阐发医理,颇多独到的见解;并制定了若干有效方剂,临床医家多所遵循。修定本的内容分为医方、药物、医论、医话和医案五部分,删去了某些重复和有明
- 《医学衷中参西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 综合性医书。又名《衷中参西录》。三十卷。张锡纯著。初刊于1918-1934年间,共7期(相当于七个分册)。作者学验俱丰,于近代医家中影响巨大。张氏学贯中西,在中西汇通方面贡献尤大。本书是作者多年学术经验的总结。书中结合中西医理论和医疗实践阐发医理,颇多独到的见解;并制定了若干有效方剂,临床医家多所遵循。修定本的内容分为医方、药物、医论、医话和医案五部分,删去了某些重复和有明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三十二)治牙疳方]2.牙疳散
甘石(二钱)镜面朱砂(二分)牛黄(五厘)珍珠(五厘,)共研细,日敷三次。《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十五)治呕吐方]1.镇逆汤
治呕吐,因胃气上逆,胆火上冲者。生赭石(六钱,细轧)青黛(二钱)清半夏(三钱)生杭芍(四钱)龙胆草(三钱)吴茱萸(一钱)生姜(二钱)野台参(二钱)《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九)治癫狂方]1.荡痰汤
治癫狂失心,脉滑实者。生赭石(二两,轧细)大黄(一两)朴硝(六钱)清半夏(三钱)郁金(三钱)《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二十一)治癃闭方]1.宣阳汤
治阳分虚损,气弱不能宣通,致小便不利。野台参(四钱)威灵仙(钱半)寸麦冬(六钱,带心)地肤子(一钱)《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三十)治眼科方]4.明目蓬硝水
治眼疾暴发红肿疼痛。或多肉,或渐生云翳,及因有火而眼即发干昏花者。蓬砂(五钱)芒硝(三钱,硝中若不明亮用水化开澄去其中泥土)上药和凉水多半盅,研至融化。用点眼上,一日约点三十次。若陈目病一日点十余次。冬日须将药碗置热水中,候温点之。《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二十四)治温病方]5.和解汤
治温病表里俱热,时有汗出,舌苔白,脉浮滑者。连翘(五钱)蝉蜕(二钱,去足土)生石膏(六钱,捣细)生杭芍(五钱)甘草(一钱)若脉浮滑,而兼有洪象者,生石膏当用一两。《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二十二)治淋浊方]6.寒淋汤
治寒淋。生山药(一两)小茴香(二钱,炒捣)当归(三钱)生杭芍(二钱)椒目(二钱,炒捣)上所论五淋,病因不同而证皆兼热。此外,实有寒热凝滞,寒多热少之淋。其证喜饮热汤,喜坐暖处,时常欲便,便后益抽引作疼,治以此汤服自愈。《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三十)治眼科方]6.益瞳丸
治目瞳散大昏耗,或觉视物乏力。萸肉(二两,去净核)野台参(六钱)柏子仁(一两,炒)玄参(一两)菟丝子(一两,炒)羊肝(一具,切片焙干)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三钱,开水送下,日两次。一妇人,年三旬。瞳子散大,视物不真,不能针黹。屡次服药无效,其脉大而无力。为制此丸,服两月全愈。《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三十三)治疮科方]3.化腐生肌散
治瘰已溃烂者,用此药擦之。他疮破后者亦可用之。炉甘石(六钱,)乳香(三钱)没药(三钱)明雄黄(二钱)蓬砂(三钱)砂(二分)冰片(三分)共研细,收贮瓶中勿令透气。日擦患处三四次,用此药长肉。将平时收口不速者,可加珍珠一分,研细搀入,其法详护眉神应散后。《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十三)治肢体痿废方]3.姜胶膏
,然后可熬之成膏也。若证因受风而得者,拟用细辛细末掺于膏药之中,或用他祛风猛悍之药,掺于其中,其奏效当更捷也。有人因寝凉炕之上,其右腿外侧时常觉凉,且有时疼痛。用多方治之不效。语以此方,贴至二十日全愈。又有人常在寒水中捕鱼,为寒水所伤。自膝下被水浸处皆麻木,抑搔不知疼痒,渐觉行动乏力。语以此方,俾用长条布摊药膏缠于腿上,其足趺、足底皆贴以此膏,亦数换而愈。《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七)治吐衄方]8.三鲜饮
鲜小蓟根二两。大、小蓟皆能清血分之热,以止血热之妄行,而小蓟尤胜。凡因血热妄行之证,单用鲜小蓟根数两煎汤,或榨取其自然汁,开水冲服,均有捷效,诚良药也。小蓟茎中生虫,即结疙瘩如小枣。若取其鲜者十余枚捣烂,开水冲服,治吐衄之因热者甚效。邻村李××曾告愚曰∶“余少年曾得吐血证,屡次服药不效,后得用小蓟疙瘩便方,服一次即愈。因呼之谓清凉如意珠,真药中之佳品也。”《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五)治痰饮方]5.期颐饼
,痰涎随冲气上泛。芡实大能敛冲固气,统摄下焦气化。且与麦面同用,一补心,一补肾,使心肾相济,水火调和,而痰气自平矣。或问∶老人之痰,既由于气虚不行,何不加以补助气分之品?答曰∶凡补气之药,久服转有他弊。此方所用药品,二谷食,一肉食,复以沙糖调之,可作寻常服食之物,与他药饵不同。且食之,能令人饮食增多,则气虚者自实也。此方去芡实,治小儿疳积痞胀,大人瘕积聚。《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二十五)治伤寒温病同用方]5.宁嗽定喘饮
周姓叟,年近七旬,素有劳疾,且又有鸦片嗜好,于季秋患温病,阳明府热炽盛,脉象数而不实,喘而兼嗽,吐痰稠粘。投以白虎加人参汤,以生山药代粳米,一剂,大热已退,而喘嗽仍不愈,且气息微弱,似不接续。其家属惶恐,以为难愈。且言如此光景,似难再进药。愚曰∶勿须用药,寻常服食之物即可治愈矣。为开此方,病家视之,果系寻常食物,知虽不对证,亦无妨碍。遂如法服之,二剂全愈。《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二、药物]14.牡蛎解
以能消者,非因其咸能软坚也。盖牡蛎之原质,为炭酸钙化合而成,其中含有沃度(亦名海典),沃度者善消瘤赘瘰之药也(医方篇消瘰丸下附有验案可参观)。龙骨、牡蛎,若专取其收涩可以用。若用以滋阴,用以敛火,或取其收敛,兼取其开通者(二药皆敛而能开),皆不可。若作丸散,亦可用,因之则其质稍软,与脾胃相宜也。然宜存性,不可过,若入汤剂仍以不为佳。今用者一概之,殊非所宜。《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二十二)治淋浊方]4.劳淋汤
劳者尤难治。又有思欲无穷,相火暗动而无所泄,积久而成淋者,宜以黄柏、知母以凉肾,泽泻、滑石以泻肾,其淋自愈。或问∶以上治淋四方中,三方以山药为君,将山药之性与淋证最相宜乎?答曰∶阴虚小便不利者,服山药可利小便。气虚小便不摄者,服山药可摄小便。盖山药为滋阴之良药,又为固肾之良药,以治淋证之淋涩频数,诚为有一无二之妙品。再因证而加以他药辅佐之,所以投之辄效也。《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三十)治眼科方]2.磨翳水
水者随水飞出,连水别贮一器,待片时,将浮头清水,仍入钵中,和所余药渣研细,仍随水飞出,如此不计次数,以飞净为度。若飞过者还不甚细,可再研再飞,以极细为度。制好连水贮瓶中,勿令透气。用时将瓶中水药调匀,点眼上,日五六次。若目翳甚浓,已成肉螺者,加真藏砂二分,另研调和药水中。此方效力全在甘石生用,然生用则质甚硬,又恐与眼不宜,故必如此研细水飞,然后可以之点眼。《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二、药物]3.西洋参解
用党参而不可代以西洋参,以其不若党参具有升发之力,能助石膏逐邪外出也。且《神农本草经》谓人参味甘,未尝言苦,适与党参之味相符,是以古之人参,即今之党参,若西洋参与高丽参,其味皆甘而兼苦,故用于古方不宜也。西洋参产于法兰西国,外带粗皮则色黄,去粗皮则色白,无论或黄或白,以多有横纹者为真。愚用此参,皆用黄皮多横纹者,因伪造者能造白皮西洋参,不能造黄皮西洋参也。《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一)治阴虚劳热方]7.沃雪汤
四十余,素有喘证,薄受外感即发。医者投以小青龙汤,一剂即愈,习以为常。一日喘证复发,连服小青龙汤三剂不愈。其脉五至余,右寸浮大,重按即无。知其从前服小青龙即愈者,因其证原受外感;今服之而不愈者,因此次发喘原无外感也,盖其薄受外感即喘;肺与肾原有伤损,但知治其病标,不知治其病本,则其伤损必益甚,是以此次不受外感亦发喘也。为拟此汤服两剂全愈,又服数剂以善其后。《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二十五)治伤寒温病同用方]7.一味莱菔子汤
相凝滞也。先投以荡胸汤,两点钟后,仍复吐出。为拟此方,一剂结开,可受饮食。继投以清火理痰之品,两剂全愈。按∶此证若服荡胸汤,将方中赭石细末留出数钱,开水送下,再服汤药亦可不吐,其结亦必能开。非莱菔子汤之力胜于荡胸汤也,而试之偶效,尤必载此方者,为药性较荡胸汤尤平易,临证者与病家,皆可放胆用之而无疑也。若此方不效者,亦可改用荡胸汤,先将赭石细末送下数钱之法。《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二十二)治淋浊方]8.毒淋汤
(二钱,捣细)鸭蛋子(三十粒,去皮)上药八味,先将三七末、鸭蛋子仁用开水送服,再服余药所煎之汤。此证若兼受风者,可加防风二三钱。若服药数剂后,其疼瘥减,而白浊不除,或更遗精者,可去三七、鸭蛋子,加生龙骨、生牡蛎各五钱。鸭蛋子味至苦,而又善化瘀解毒清热,其能消毒菌之力,全在于此。又以三七之解毒化腐生肌者佐之,以加于寻常治淋药中,是以治此种毒淋,更胜于西药也。《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二十八)治气血郁滞肢体疼痛方]5.活络祛寒汤
络受寒,四肢发搐,妇女多有此证。生黄(五钱)当归(四钱)丹参(四钱)桂枝尖(二钱)生杭芍(三钱)生明乳香(四钱)生明没药(四钱)生姜(三钱)寒甚者,加干姜三钱。证寒在经络,不在脏腑。经络多行于肌肉之间,故用黄之温补肌肉者为君,俾其形体壮旺,自能胜邪。又佐以温经络、通经络诸药品,不但能祛寒,且能散风,此所谓血活风自去也。风寒既去,血脉活泼,其搐焉有不止者乎?《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二十二)治淋浊方]12.清肾汤
升陷汤、从龙汤、清带汤,诸方中论之甚详,皆可参观。一叟,年七十余,遗精白浊、小便频数,微觉疼涩。诊其六脉平和,两尺重按有力,知其年虽高,而肾经确有实热也。投以此汤,五剂全愈。一人,年三十许,遗精白浊,小便时疼如刀,又甚涩数。诊其脉滑而有力,知其系实热之证。为其年少,疑兼花柳毒淋,遂投以此汤,加没药(不去油)三钱、鸭蛋子(去皮)四十粒(药汁送服),数剂而愈。《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二十二)治淋浊方]10.鲜小蓟根汤
且甚腥臭。屡次医治无效,授以此方,连服五日全愈。按∶如毒淋之兼血淋者,而与鸭蛋子、三七、鲜小蓟根并用则效。小蓟于三鲜饮下曾言之。然彼则用治吐血,此则用治毒淋中之血淋,皆极效验,而其功用实犹不止此也。一十五六岁童子,项下起疙瘩数个,大如巨栗,皮色不变,发热作疼。知系阳证,俾浓煎鲜小蓟根汤,连连饮之,数日全消。盖其善消血中之热毒,又能化瘀开结,故有如此功效也。《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二、药物]12.鸦胆子解
下。鸭蛋子味甚苦,服时若嚼破,即不能下咽。若去皮时破者,亦不宜服。恐服后若下行不速,或作恶心呕吐。故方书用此药,恒以龙眼肉包之,一颗龙眼肉包七数,以七七之数为剂。然病重身强者,犹可多服,常以八八之粒为剂。然亦不必甚拘。鸭蛋子连皮捣细,醋调,敷疔毒甚效,立能止疼。其仁捣如泥,可以点痣。拙拟毒淋汤又尝重用之,以治花柳毒淋。其化瘀解毒之力如此,治痢所以有奇效也。《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七)治吐衄方]4.保元寒降汤
嗽吐者,痰血相杂。询其从前呕吐之时心中发热。为制此汤,一剂而血止,又服数剂脉亦调勺。附录∶直隶青县张××来函∶河间裘××,年二十八岁。患咳嗽吐血,且咯吐甚多,气分太虚,喘息迫促,上焦烦热,其脉大而无力,右部尤甚,盖血脱而气亦将脱也。急用保元寒降汤,加青竹茹、麦门冬各三钱。一剂血止。至第二剂,将台参五钱易为西洋参一钱,服之而愈。方病相投,效如影响,洵不误也。《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十七)治泄泻方]4.薯蓣鸡子黄粥
子数枚煮熟,取其黄捏碎,调粥中服之,两次而愈。盖鸡子黄,有固涩大肠之功,且较鸡子白,易消化也。以后此方用过数次,皆随手奏效。附录∶直隶青县张××来函∶河间刘××,年五十余岁。漏疮甚剧,屡治不痊,后兼泄泻不止,盖肠滑不固,故医药无灵。诊其脉甚小弱,渐已成痨。嘱其用薯蓣鸡子黄粥。一剂泻止。三服,精神焕发。十数日后,身体撤消。此后凡遇虚泻久不愈者,用之屡收特效。《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二十四)治温病方]9.滋阴固下汤
郁热作疼者,解表清热,其疼自止。若误服槟榔、青皮、郁金、枳壳诸破气之品,损其胸中大气,则风寒乘虚内陷,变成结胸者多矣。即使传经已深,而肠胃未至大实,可降下者,则开破与寒凉并用,亦易使大便滑泻,致变证百出。愚屡见此等医者误人,心甚恻怛。故与服破气药而结胸者,制荡胸汤以救其误。服破气药而滑泻者,制此汤以救其误。究之,误之轻者可救,误之重者实难挽回于垂危之际也。《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二十八)治气血郁滞肢体疼痛方]7.振中汤
少,为制此汤,数剂,饮食加多,二十剂后,腰疼腿疼皆愈。一媪,年近七旬。陡然腿疼,不能行动,夜间疼不能寐。其家人迎愚调治,谓脉象有力,当是火郁作疼。及诊其脉,大而且弦,问其心中亦无热意。愚曰∶此脉非有火之象,其大也,乃脾胃过虚,真气外泄也。其弦也,乃肝胆失和,木盛侮土也。治以振中汤,加人参、白芍、山萸肉(去净核)各数钱,补脾胃之虚,即以抑肝胆之盛,数剂而愈。《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二十九)治女科方]13.滋阴清胃汤
愈者,停后服。产后忌用寒凉,而温热入阳明府后,又必用寒凉方解,因此医者恒多束手。不知石膏、玄参《神农本草经》皆明载治产乳。是以热入阳明之重者,可用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更以玄参代知母。其稍轻者,治以此汤,皆可随手奏效。愚用此两方,救人多矣。临证者当笃信《神农本草经》,不可畏石膏、玄参之寒凉也。况石膏、玄参,《神农本草经》原皆谓其微寒,并非甚寒凉之药也。《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六)治肺病方]3.清金解毒汤
三钱炒捣)贝母(三钱)知母(三钱)三七(二钱,捣细药汁送服)将成肺痈者去黄,加金银花三钱。一人,年四十八,咳吐痰涎甚腥臭,夜间出汗,日形羸弱。医者言不可治,求愚诊视。脉数至六至,按之无力,投以此汤,加生龙骨六钱,又将方中知母加倍,两剂汗止,又服十剂全愈。肺结核之治法,曾详载于参麦汤下。然所论者,因肺结核而成劳瘵之治法,此方及下方,乃治肺结核而未成劳瘵者也。《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二十二)治淋浊方]2.膏淋汤
疼。此证由肾脏亏损,暗生内热。肾脏亏损则蛰藏不固,精气易于滑脱。内热暗生,则膀胱熏蒸,小便改其澄清。久之,三焦之气化滞其升降之机,遂至便时牵引作疼,而混浊稠粘矣。故用山药、芡实以补其虚,而兼有收摄之功。龙骨、牡蛎以固其脱,而兼有化滞之用。地黄、芍药以清热利便。潞参以总提其气化,而斡旋之也。若其证混浊,而不稠粘者,是但出之溺道,用此方时,宜减龙骨、牡蛎之半。《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十)治痫风方]2.通变黑锡丹
用铅灰,少用硫化铅,俾其久服不致生热,加以累月之功,痫风自能除根。更佐以健脾,利痰、通络、清火之汤剂,治法尤为完善。取铅灰法用黑铅数斤,熔化后,其面上必有浮灰。屡次熔化,即可屡次取之。制硫化铅法用黑铅四两,铁锅内熔化。再用硫黄细末四两,撒于铅上。硫黄皆着,急用铁铲拌炒。铅经硫黄烧炼,结成砂子,取出晾冷,碾轧成饼者(系未化透之铅)去之,余者,再用乳钵研极细。《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十八)治痢方]1.化滞汤
,腹疼,里急后重初起者。若服药后病未全愈,继服后方。生杭芍(一两)当归(五钱)山楂(六钱)莱菔子(五钱,炒捣)甘草(二钱)生姜(二钱)若身形壮实者,可加大黄、朴硝各三钱下之。方中之意∶用芍药以泄肝之热,甘草以缓肝之急,莱菔子以开气分之滞,当归、山楂以化血分之滞,生姜与芍药并用又善调寒热之互相凝滞,且当归之汁液最滑,痢患滞下而以当归滑之,其滞下愈而痢自愈也。《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六)治肺病方]5.清凉华盖饮
谓肺结核证至此,已不可治。而愚慨然许为治愈,投以清金解毒汤,去黄,加生山药六钱、生石膏一两,三剂后热大清减,食量加增,咳嗽吐痰皆见愈。遂去山药,仍加黄三钱,又去石膏,以花粉六钱代之,每日兼服阿斯匹林四分之一瓦,如此十余日后,病大见愈。身体康健,而间有咳嗽之时,因忙碌遂停药不服。二十日后,咳嗽又剧,仍吐痰有臭,再按原方加减治之,不甚效验。亦俾服犀黄丸病遂愈。《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六)治肺病方]1.黄膏
润而粘,甘草之和而缓者,调入成膏。使人服之,能留恋胃中不遽下,俾其由胃输脾,由脾达肺也。或问∶调之成膏者,恃山药、蜂蜜也。至甘草何不与黄、石膏同煎取汁,而亦为末调入?答曰∶西人谓,甘草微有苛(苛即薄荷)辣之味,煎之则甘味减,而苛辣之味转增。是以西人润肺之甘草水,止以开水浸之,取其味甘、且清轻之气上升也。此方将甘草调入汤中,止煎一沸,亦犹西人作甘草水之意也。《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二)治阳虚方]敦复汤
饮食稍多而仍不觉热,知其数载沉,非程功半载不能愈也。俾每日于两餐之前服生硫黄三分,体验加多,后服数月,其病果愈。按∶古方中硫黄皆用石硫黄,而今之硫黄皆出于石,其色黄而亮,砂粒甚大,且无臭气者即堪服食。且此物燃之虽气味甚烈,嚼之实无他味。无论病在上在下,皆宜食前嚼服,服后即以饭压之。若不能嚼服者,为末开水送服亦可,且其力最长,即一日服一次,其热亦可昼夜不歇。《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十一)治小儿风证方]1.定风丹
风不已,夜半询方。知病危急,适存有按小儿风证方所制定风丹,与以少许,服之立止,永未再犯。后屡用此方皆效。【附方】鲍云韶《验方新编》预防小儿脐风散。方用枯矾、蓬砂各二钱半、朱砂二分、冰片、麝香各五厘,共为末。凡小儿降生后,洗过,即用此末擦脐上。每小儿换襁布时,仍擦此末。脐带落后,亦仍擦之。擦完一料,永无脐风之证。按∶此方最妙,愚用之多次皆效。真育婴之灵丹也。《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九)治癫狂方]3.调气养神汤
窍、利痰涎,且能通神明也;用朱砂、铁锈水者,以其皆能镇安神经,又能定心平肝也;用生麦芽者,诚以肝为将军之官,中寄相火,若但知敛之镇之,或激动其响应之力,故又加生麦芽,以将顺其性,盖麦芽炒用能消食,生用则善舒肝气也。至于甘松,其性在中医用之以清热、开瘀、逐痹;在西医则推为安养神经之妙药,而兼能治霍乱转筋,盖神经不失其所司,则筋可不转,此亦足见安养神经之效也。《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五)治痰饮方]3.龙理痰汤
枝则升大气,兼降逆气,故以之代升、柴也。一媪,年六十二,资禀素羸弱。偶当外感之余,忽然妄言妄见,惊惧异常,手足扰动,饥渴不敢饮食,少腹塌陷,胸膈突起。脉大于平时一倍,重按无力。知系肝肾大虚,冲气上逆,痰火上并,心神扰乱也。投以此汤,去朴硝,倍赭石,加生山药、山萸肉(去净核)、生地黄各六钱。又磨取铁锈水煎药(理详一味铁养汤下),一剂即愈。又服一剂,以善其后。《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一)治阴虚劳热方]11.镇摄汤
云心中之难受,莫可言喻,不如即早与世长辞,脱此苦恼。细思胸膈满闷,颇似实证者;,然而脉象弦硬粗大,无一点柔和之象,遂忆镇摄汤下注云,治胸膈满闷,其脉大而弦,按之有力,此脾胃真气外泄,冲脉逆气上干之证,慎勿以实证治之云云。即抄镇摄汤原方予之。服一剂,吐即见减,大便次数亦见减,脉遂有柔和之象。四五剂,即诸病全愈。以后遇此等脉象,即按此汤加减治之,无不效如桴鼓。《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十六)治霍乱方]3.急救回阳汤
,俾霍乱之毒菌,从此轻减也。又宜佐以温体之法。用滚水煮新砖八个,以熨腋下及四肢曲处,及两脚涌泉穴。或水煮粗浓之布,乘热迭数层,复于转筋之处。即不转筋者,亦可复于少腹及腿肚之上,凉则易之。或以茶壶及水笼袋,满贮热水,以熨各处。或醋炒葱白(切丝)、或醋炒干艾叶(揉碎)熨之。或用手醮火酒或烧酒,急速擦摩其周身及腿肚发硬之处。种种助暖之法不一,临证者随事制宜可也。《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十六)治霍乱方]1.急救回生丹
,此毒之伏于三焦者,犹得随汗些些外出。迨至秋凉汗闭,其毒不得外出,是以蓄极而动,乘脾胃之虚而内攻也。故治此症者,当以解毒之药为主,以助心活血之药为佐,以调阴阳奠中土之药为使。爰拟此方,名之曰急救回生丹。附录∶直隶故城县袁××来函∶前次寄来急救回生丹方,不知何以斟酌尽善。初故城闹疫,按方施药六十剂,皆随手辄效。后故城外镇郑家口闹疫,又施药二百剂,又莫不全活。《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五)治痰饮方]1.理饮汤
如发寒战之状,一呼吸之间即愈。即不发搐时,人偶以手抚之,又辄应手而发。自治不效,广求他医治疗皆不效。留连半载,病势浸增。后愚诊视,脉甚弦细。询其饮食甚少,知系心肺脾胃阳分虚惫,不能运化精微,以生气血。血虚不能荣筋,气虚不能充体,故发搐也。必发于卧时者,卧则气不顺也。人抚之而辄发者,气虚则畏人按也。授以理饮汤方,数剂,饮食加多,搐亦见愈。二十剂后,病不再发。《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二十九)治女科方]5.固冲汤
子,安然无恙。盖因固冲汤止血兼有补血之功也。又∶天津张××妻,年二十四岁,因小产后血不止者绵延月余,屡经医治无效。诊其脉象,微细而数,为开固冲汤方,因其脉数,加生地一两。服药后,病虽见轻,而不见大功。反复思索,莫得其故。细询其药价过贱,忽忆人言此地药局所鬻黄,有真有假,今此方无显著之功效,或其黄过劣也。改用口黄,连服两剂全愈。由斯知药物必须地道真正方效也。《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二十九)治女科方]3.理冲丸
内红虫大如蚕)二个,樗树(此树如椿而味臭俗名臭椿)荚二个,人指甲全的,壮年男子发三根。用树荚夹HT螺、指甲以发缠之,将发面馒头如大橘者一个,开一孔,去中瓤俾可容药。纳药其中,仍将外皮原开下者杜孔上,木炭火煨存性为细末,用黄酒半斤炖开,兑童便半茶盅送服。忌腥冷、惊恐、恼怒。此方用过数次皆验,瘀血开时必吐衄又兼下血,不必惊恐,移时自愈。以治经水一次未来者尤效。《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二十九)治女科方]11.大顺汤
淋甚效。后与鸦胆子同用(鸦胆子去皮四十粒,用丈菊子一两炒捣,煎汤送下)治花柳毒淋,亦甚效,然不知其能治疟也。近阅《绍兴医药学报》载卢××述葵能医疟一节,则丈菊诚可列于药品矣。丈菊花英,催生之力实胜于子,曾见有单用丈菊花英催生,服之即效者,惜人多不知耳。至于用卫足子催生,当分老嫩两种。鲜嫩卫足子,须用数两捣烂煮汁服,若用老者,当用两许微火炒裂其甲,煎汤饮之。《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十三)治肢体痿废方]1.振颓汤
骨之风,又能补益筋骨也。若其痿专在于腿,可但用牛膝以引之下行。若其人手足并痿者,又宜加桂枝兼引之上行。或问∶此方治痿之因热者,可加生石膏至两许,其证有实热可知,而方中仍用干姜何也?答曰∶《金匮》风引汤治热瘫痫之的方,原石膏、寒水石与干姜并用。盖二石性虽寒而味则淡,其寒也能胜干姜之热,其淡也不能胜干姜之辣。故痿证之因热者,仍可借其异常之辣味,以开气血之痹也。《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三)治大气下陷方]2.回阳升陷汤
呼吸顿形顺利。继用干姜八钱煎汤一盅,此时已自能饮下。须臾气息益顺,精神亦略清爽,而仍不能言,且时作呵欠,十余呼吸之顷必发太息,知其寒饮虽开,大气之陷者犹未复也。遂投以拙拟回阳升陷汤。服数剂,呵欠与太息皆愈,渐能言语。按∶此证初次单用干姜开其寒饮,而不敢佐以赭朴诸药以降下之者,以其寒饮结胸又兼大气下陷也。设若辨证不清而误用之,必至凶危立见,此审证之当细心也。《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