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医学集成
摘要:《医学集成》综合性医书。四卷。清·刘仕廉纂辑。成书于1873年。作者采集历代医家的医学论述、各科临证证治以及医案等加以分类编纂而为此书。卷一医学总论,论述阴阳、脏腑、诊法等;卷二-三介绍伤寒、瘟疫、内科杂病、妇产、小儿及疮症;卷四医案、十四经脉图及经穴歌、程钟龄医门八法等。全书分类清楚,内容精要,唯少个人发挥。现存几种清刻本。
查看全文 [ 最后修订于2009/1/6 15:16:47 164字 ]
相关词条:
- 医学集成
拼音:《yīxuéjíchéng》《医学集成》综合性医书。四卷。清·刘仕廉纂辑。成书于1873年。作者采集历代医家的医学论述、各科临证证治以及医案等加以分类编纂而为此书。卷一医学总论,论述阴阳、脏腑、诊法等;卷二-三介绍伤寒、瘟疫、内科杂病、妇产、小儿及疮症;卷四医案、十四经脉图及经穴歌、程钟龄医门八法等。全书分类清楚,内容精要,唯少个人发挥。现存几种清刻本。...
- 药品电子监管技术指导意见
采用白色作底,黑色作条的颜色搭配。如果要在彩色背景下印制监管码,务必要先进行打样测试。(5)监管码质量检验标准及判定规则监管码印刷需符合国家标准GB/T14258—2003《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条码符号印刷质量的检验》、GB/T18347—2001《128条码》。(6)监管码标签印刷方式监管码标签的印刷方式主要分为外包装直接印刷(喷印)、贴标两种方式。其中喷印在印刷厂内进行,适合小包装...
- 大规模集成电路
拼音:dàguīmójíchéngdiànlù英文:Largescale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指规模大、元件或部件多、结构复杂,功能更多的集成电路。又称高密集度集成电路。是集成电路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制造方法与集成电路基本相同,但加工工艺和技术水平更先进。是在一块硅片上同时制作100个以上的门电路或1000个~10000个晶体管。与集成电路相比,大规模集成电路可以使整机生产过程更简单,...
- 针灸集成
拼音:zhēnjiǔjíchéng英文:《针灸集成》为书名。1.《针灸集成》又名《勉学堂针灸集成》。清·廖润鸿撰。四卷。刊行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此书是廖氏在早传明亡名氏《针灸集成》的基础上编撰而成。书中前二卷称《针灸集成》,后二卷称《经穴详集》。卷一论针灸法、禁针灸穴、别穴、要穴、奇穴、针灸禁忌时日等;卷二论骨度法及诸病针灸法;卷三-四为十四经经穴及经外奇穴。本书引用了大量针灸文献。但多系...
- 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及终端产品检测规范
健康卡用户卡及终端产品检测规范,包括居民健康卡用户卡芯片、COS、卡封装及读写终端设备相关技术指标的检测。本规范适用于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及终端应用相关的设计、制造、管理、发行以及应用系统的研制、开发、集成和检测等单位和部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 集成电路
拼音:jíchéngdiànlù英文:Intearatedcircuit集成电路为一种微型集聚式的电子器件或部件。是采用一定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要的器件和配线等,制作在一小块硅片上,集聚成一个器件,并具有所需功能的微型结构。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各种器件在结构上已组成一个整体,引出线和焊接点的数目也大为减少,具有微型化、低功耗和高可靠性等优点。集成电路在电子计算机、测量仪器等方...
- 加减麻黄汤
(炙)各15克杏仁50枚(去皮、尖,微炒,别研)陈皮半夏(制)各15克制法:上药细锉,拌和杏仁。功能主治:治肺感寒邪咳嗽。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紫苏3叶、生姜4片,水煎服。摘录:《仁斋直指》卷八《医学集成》卷二:加减麻黄汤:处方:麻黄、羌活、防风、紫苏、甘草、生姜、葱白。功能主治:感冒无汗。用法用量:血虚,加生地。摘录:《医学集成》卷二《医学集成》卷三:加减麻黄汤:处方: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羌...
- 加减葛根汤
衣、荆芥、防风、连翘、栀子、赤芍、甘草。功能主治:《疫痧草》方之加减葛根汤主治无汗痧隐,舌白脉郁,喉烂不甚者。主治烂喉疫痧,邪尚在表,火不内炽,无汗痧隐,舌白脉郁,喉烂不甚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医学集成》卷三方之加减葛根汤:处方:葛根、荆芥、防风、羌活、柴胡、前胡、大力、沙参、白芍、桔梗、甘草。功能主治:《医学集成》卷三方之加减葛根汤主治麻疹初起,时令时暖时寒。摘录:《医学集成》卷三《医学探骊集...
- 幼幼指掌集成
拼音:yòuyòuzhǐzhǎngjíchéng英文:《幼幼指掌集成》即《幼科直言》。《幼科直言》为书名。又名《幼幼指掌集成》。6卷。清·孟河撰。刊于1726年。卷1~2痘症;卷3痧症;卷4~6为儿科杂病及其方治。书名“直言”寓直言无隐之义,全书文字简明。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 大生集成
拼音:dàshēngjíchéng英文:《大生集成》为妇儿著作,5卷。清代王承谟(绳武)编纂,成书于1890年。卷1论种子调经;卷2~3论述胎前节养、临产忌宜及产后诸病;卷4~5论新生儿护理及其常见病证治方药。此书系综合历代妇幼方书,删繁补遗而成。现存初刻本及光绪间贵州刻本等。...
- 丸散膏丹集成
拼音:wánsǎngāodānjíchéng英文:《丸散膏丹集成》为方书。郑显庭编。郑氏搜集古今著名丸散膏丹成方2700余首,分为补养、发散、和解、消导等62类,每方下分列发明、功用、药品、制法、用法、参考诸项。1958年由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
- 麻疹集成
拼音:《mázhěnjíchéng》《麻疹集成》麻疹专著。二卷。清·朱楚芬撰。刊于1824年。卷上为麻疹总论及麻疹分期的辨证论治;卷下论麻疹的各种兼证及证治。全书共50余篇,均系集录整理前人的著作而成。现存初刻本。...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音:gǔjīntúshūjíchéngyībùquánlù英文:《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为类书名。是《古今图书集成》的一部分。五百二十卷。清·蒋廷锡等编纂,刊于1723年。本书辑录自《内经》到清初的医学文献100余种,分类编纂。既有基础理论,又有分科治疗;有论有方,内容丰富,叙述较系统、全面。包括对古典医籍的注释,各科疾病的辨证论治,以及有关医学的艺文、记事和医家传记等。既有基础理论,又有分科治疗...
- 集成白玉丹
拼音:jíchéngbáiyùdān处方:新出窑矿石灰1块。功能主治:瘰疬破烂,多年不愈,连及胸腋。用法用量:滴水化开成粉,用生桐油调匀,干湿得中,先以花椒、葱煎汤,洗净其疮,以此涂之。摘录:《幼幼集成》卷四...
- 幼幼集成
拼音:yòuyòujíchéng英文:YouyouJicheng;CompleteWorkonChildren’sDiseases《幼幼集成》为中医儿科著作。清·陈复正撰。六卷。刊于1750年。书中整理辑录了古代儿科学的一些主要内容。总结了前人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论述,对儿科常见病的证治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卷1论小儿赋禀、诊法、初生儿疾病的防治等;卷2~4分述儿科多种病证(包括内科杂证及外科疮疡)...
- 集成定痫丸
漂苍术(用黑芝麻拌炒)1两,南木香5钱(忌火),真龙骨1两(火煅醋淬研末,水飞过,晒干,取5钱),赤金箔30张,镜面砂3钱(研末,水飞,晒干,研用)。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核大,以朱砂为衣,贴以金箔,晒干,以瓷瓶收贮。功能主治:小儿痫症,偶然有触则昏晕卒倒,良久苏者。用法用量:每服1丸,姜汤化下,1日2次。痫症未久者服此,倘年深日久者,早服河车八味丸,午、晚服此。摘录:《幼幼集成》卷二...
- 中国针灸推拿集成
拼音:zhōngguózhēnjiǔtuīnájíchéng英文:《中国针灸推拿集成》为书名。周日清等主编。1998年1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分五章。介绍了作者在临床上常用的14种推拿手法及适应证,并附图示教。治疗各论部分,介绍了对伤科及内、妇、儿等科50余种病症治疗。...
- 珍本医书集成
拼音:《zhēnběnyīshūjíchéng》《珍本医书集成》医学丛书。裘庆元辑。刊于1936年。裘氏从众多的祖国医学文献中,选取较实用的精本、孤本、抄本、未刊稿等九十种分门汇聚而成此书。计医经类五种、本草类五种、脉学类三种、伤寒类四种、通治类八种、内科类十二种、外科类三种、妇科类四种、儿科类二种、方书类十七种、医案类十五种、杂著类(医话、医论)十二种。内容丰富,校勘较为精细。尤其可贵的是有一些...
- 伤寒论集成
拼音:shānghánlùnjíchéng英文:《伤寒论集成》为伤寒著作。十卷。日本·山田正珍撰于1789年。作者据宋·高保衡、林忆的《伤寒论》校订本,广泛参阅古今《伤寒论》注本(包括日本医家的几种注本),予以辨析、选注、删繁、考订,并将所有条文编列序号,计408条,又依《玉函经》补充了1条,共409条。虽为集注性质,颇多个人见解,在日人的《伤寒论》注本中具有一定的影响。解放后有排印本。现存日刻本...
- 麻症集成
拼音:《mázhèngjíchéng》《麻症集成》麻疹专著。四卷。清·朱载扬撰。刊于1879年。本书纂集前人有关麻疹论述田论和方剂,对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朱氏个的创见。卷一-二编集前人有关麻证的论述;卷三-四为麻证的治疗方剂。现存初刻本、清刻本及近代石印本和铅印本。...
- 中药炮制经验集成
拼音:zhōngyàopàozhìjīngyànjíchéng英文:《中药炮制经验集成》为药学著作。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编。本书总结历代药物炮制资料和经验,结合全国28个大中城市有关中药炮制法,予以综合整理编成。共收录常用中药501种。于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73年又将本书进行了修订,删去古代资料部分,改写了其中的部分内容,共录中药482种,重新出版。...
- 集成三合保胎丸
能主治:素惯堕胎。用法用量:每早盐汤送3钱,晚临卧酒送3钱。每日如此,不可间断。孕妇素怯者,须两料亦可。自1月服起,过7个月方保无虞。至怯者,加人参。注意:三月内切忌房劳恼怒,犯之必堕。各家论述:因以古之内补丸、杜仲丸、白术散三方合凑,名三合保胎丸。以条芩清肝火而凉血,白术扶中气以健脾,当归养血宁心,熟地滋阴补肾,续断填损伤而坚胞系,杜仲益腰膝而暖子宫,药虽平易,功胜神丹。摘录:《幼幼集成》卷一...
- 集成沆瀣丹
脏气流通者必不郁滞,或受毒于胎前,或感邪于涎后,遂尔中气抑郁,则见以前诸证。方内所用黄芩清上焦之热;黄柏清下焦之热;大黄清中焦之热,又藉其有推陈致新之功,活血除烦之力,能导三焦郁火从魄门而出。犹虑苦寒凝腻,复加槟榔、枳壳之辛散,为行气利痰之佐使。川芎、薄荷引头面风热从高而下趋;连翘解毒除烦;赤芍调营活血;牵牛利水,走气分而舒郁;滑石清润,抑阳火而扶阴,又能引邪热从小便而出。摘录:《幼幼集成》卷二...
- 集成肥儿丸
建莲肉2两4钱(去心皮,炒),西砂仁6钱(炒),漂白术1两(土炒),人参1钱(焙,切),京楂肉(炒)4钱,杭白芍(酒炒)4钱,广陈皮(去筋,酒炒)4钱,法半夏4钱(炒),白茯苓1两(乳汁蒸晒),正雅连2钱(姜制),苡仁(炒)6钱,六神曲6钱(炒),炙甘草2钱。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弹子大。功能主治:小儿脾胃虚弱,饮食不消,肌肤瘦削。用法用量:百选肥儿丸(《春脚集》卷四)。摘录:《幼幼集成》卷四...
- 集成三仙丹
脂、木香研为细末听用,以巴豆剥去壳,取净肉40粒,去其肉上嫩皮,纸包水湿,入慢火中煨极熟,取起,另以绵纸包之,缓缓捶去其油,纸湿则另换,以成白粉为度,谓之巴霜,与前2味和匀,醋打面糊为丸,如绿豆大,以朱砂为衣,晒干收贮。功能主治:小儿纵口饮啖,食物过多,有形之物,填塞肠胃之间,不能转运传送,脾气抑郁,所以发热不退,眼闭难开,人事昏沉,四肢摊软。用法用量:三仙丹(原书同卷)。摘录:《幼幼集成》卷二...
- 集成金粟丹
1两,梅冰片3分,代赭石(火煅红,以好醋淬之,煅7次,淬7次,研细末,以水飞,晒干)1两,直僵蚕(炒去丝)1两,赤金箔50张,真麝香3分。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皂角子大,贴以金箔。功能主治:疏风化痰,清火降气。主咳嗽上气,喘急不定,嗽声不转,眼翻手搐。用法用量:金粟丸(《青囊秘传》)。《青囊秘传》有没药一两。注意:虚寒之痰,无根之气,绝脱之证,不可用之,以其降令重也。摘录:《幼幼集成》卷二...
- 乡药集成方
拼音:xiāngyàojíchéngfāng英文:《乡药集成方》为方书,85卷。朝鲜俞孝通、卢正礼、朴允德奉旨合纂。成书于1433年。广泛采摭中朝医籍,分类汇辑医方。所引中国医籍占绝大多数,大约有一百数十种方书,所引朝鲜医籍仅仅数种。该书卷首为“针灸法”,引《针灸资生经》。卷1~75为各科医方。分疾病为57门,959证。述病源931条。收方10706首。针灸法1479条。卷76~85为《产药本草...
- 古今医方集成
拼音:《gǔjīnyīfāngjíchéng》《古今医方集成》为方书名。分上、下二册。吴克潜编。刊于1936年。书中按照方剂笔划排列收集古今医方约一万余首,按照方剂笔画排列,每方介绍方名、出处、主治、功效、药物及用量、炮制、服法等项。为方剂学的工具参考书。但书中对不少方剂的用法,记述较简略;有些方剂的出处尚欠确切。现存1936年大众书局铅印本。...
- 救劳丹
拼音:jiùláodān《医学集成》卷二:救劳丹:处方:熟地、枸杞、杜仲、人参、鹿胶、牛膝。功能主治:房劳吐血,出于肾者。摘录:《医学集成》卷二《石室秘录》卷六:方名:救劳丹组成:熟地1两,当归1两,黄耆2两,人参2两,鳖甲5钱,山茱萸5钱,麦冬1两,白芍5钱,白芥子1钱。主治:产后劳瘵初起。用法用量:水煎服。...
- 加味归芎饮
拼音:jiāwèiguīxiōngyǐn《医学集成》卷三:加味归芎饮:处方:焦白术30克,生地30克,川芎15克,升麻3克。功能主治:健脾养血。主脾虚血少。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医学集成》卷三...
- 解热至圣丹
拼音:jiěrèzhìshèngdān别名:石室丹处方:白芍7钱,炒栀子3钱,甘草1钱,当归3钱,生地5钱,陈皮8分。功能主治:泻其肝木之旺,而去其郁热之火。主肝经热邪来犯包络,致心痛呼号,不能安于床席。用法用量:石室丹(《医学集成》卷三)。《医学集成》有枳壳。摘录:《石室秘录》卷一...
- 济川饮
拼音:jìchuānyǐn《医学集成》卷三:济川饮:处方:焦术4钱,附子3钱,藁本3钱,花椒3钱,吴萸1钱,肉桂1钱。功能主治:厥阴头痛在脑顶。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学集成》卷三...
- 廖润鸿
拼音:liàorùnhóng英文:廖润鸿为清代针灸家。字逵宾。渌江(今湖南醴陵)人。擅长针灸,撰有《勉学堂针灸集成》四卷(即《针灸集成》)、《考正周身穴法歌》一卷。《针灸集成》为书名。又名《勉学堂针灸集成》。清·廖润鸿撰。四卷。刊行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此书是廖氏在早传明亡名氏《针灸集成》的基础上编撰而成。书中前二卷称《针灸集成》,后二卷称《经穴详集》。《考正周身穴法歌》为书名。清·廖润鸿撰...
- 收汗汤
拼音:shōuhàntāng《医学集成》卷三:组成:黄耆1两,当归1两,五味子1钱,桑叶7片。主治:大汗伤阳。...
- 秘箓丹
拼音:mìlùdān《医学集成》卷三:方名:秘箓丹组成:当归、白芍、苍术、肉桂、良姜。主治:胃痛。...
- 牛车散
拼音:niúchēsǎn《医学集成》卷三:组成:白芍1两,牛膝1两,前仁3钱,黄柏2钱。主治:赤带。...
- 八仙长寿糕
拼音:bāxiānzhǎngshòugāo《医学集成·补遗》卷二处方北耆1两,人参1两,茯苓1两,山药1两,莲米1两,芡实1两,苡仁1两,扁豆1两。制法加糯米1升,炒黄磨细,入白糖1斤,打成糕。功能主治大养脾胃,益寿延年。主用法用量随食;调服亦佳。《医学集成·补遗》卷二:组成:北耆1两,人参1两,茯苓1两,山药1两,莲米1两,芡实1两,苡仁1两,扁豆1两。功效:大养脾胃,益寿延年。用...
- 加味保元汤
量:水煎,入烧人粪1钱,调服。各家论述:此方参、耆、甘草补元气,又能泻火;归、芍、红花能活血,又能凉血;芩、连、牛蒡、连翘、升麻以解毒;防风、荆芥以疏表;人粪清热解毒。摘录:《痘科类编释意》卷三《医学集成》卷二方之加味保元汤:处方:人参、黄耆、肉桂、杏仁、五味炙草。功能主治:《医学集成》卷二方之加味保元汤主治气虚作喘。摘录:《医学集成》卷二《万病回春》卷七方之加味保元汤:组成:黄耆2钱,人参1钱,...
- 解毒汤
20克,地丁20克,山豆根15克,连翘15克,大黄6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肺胃素热,上冲咽喉,经脉阻遏,气血凝结,热邪壅聚,热盛蕴蒸而肉腐。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齐强方《医学集成》卷三:解毒汤:处方:荆芥、防风、黄芩、黄连、连翘、大力子、犀角、薄荷、大青、人中黄、灯心、芦根。功能主治:麻疹已出后没。摘录:《医学集成》卷三《回春》卷四:解毒汤:别名:八宝汤处方:黄连2钱半,...
- 化阳汤
拼音:huàyángtāng处方:元参2两,熟地1两,前仁3钱,肉桂2分。功能主治:阴虚溺闭。摘录:《医学集成》卷三...
- 济艰汤
拼音:jìjiāntāng《医学集成》卷二:济艰汤:处方:熟地1两,当归1两,山药5钱,玄参5钱,牛膝3钱,前仁1钱。功能主治:因肾虚而噎膈者。摘录:《医学集成》卷二《辨证录》卷四:方名:济艰汤组成:白术5钱,人参5钱,茯神3钱,菖蒲5分,远志1钱,柏子仁3钱,半夏3钱,天花粉1钱,南星1钱,附子1钱,神曲1钱。主治:壮年之人,痰气太盛,一时跌仆,口作牛马之鸣者,世人所谓牛马之癫也,其实乃虚寒之症...
- 奠安汤
拼音:diànāntāng《医学集成》卷二:奠安汤:处方:黄耆2两,焦术2两,故纸3钱,肉桂2钱,丁香2钱。功能主治:体虚中寒,逆冷吐泻,又加烦躁。摘录:《医学集成》卷二《辨证录》卷五:方名:奠安汤组成:人参3钱,茯苓3钱,甘草1钱,半夏1钱,远志2钱,柏子仁2钱,山药5钱,黄耆5钱,麦冬5钱。主治:春月伤风,忽然发厥,心下悸。用法用量:水煎服。...
- 补气生血汤
拼音:bǔqìshēngxuètāng《医学集成》卷二:补气生血汤:处方:黄耆、当归、白芍、桂枝、附子、姜、枣。功能主治:中风,左右手足皆不遂。摘录:《医学集成》卷二《古今医鉴》卷十六:方名:补气生血汤组成:人参、白术(炒,焙)、茯苓、当归、芍药、熟地黄、陈皮、香附、贝母、桔梗、甘草。主治:杖后溃烂久不愈者。加减:往来寒热,加柴胡、地骨皮;口干,加五味子、麦门冬;脓清,加黄耆;脓多,加川芎;肌肉迟...
- 苍术半夏丸
拼音:cāngzhúbànxiàwán《医统》卷六十引《医学集成》:苍术半夏丸:处方:苍术、半夏、南星、黄柏(炒)、山楂、白芷、神曲、昆布、滑石、吴茱萸各等分。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湿热疝痛。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盐汤送下。摘录:《医统》卷六十引《医学集成》《嵩崖尊生》卷六:组成:苍术、半夏、酒芩、川芎、细辛。主治:偏头风。用法用量:水煎服。...
- 解湿汤
拼音:jiěshītāng处方:白芍2两,茯苓1两,鸡冠花干5钱,炒栀3钱。功能主治:青带。摘录:《医学集成》卷三...
- 加味香薷饮
生方》之加味香薷饮主治伏暑伤冷,霍乱转筋,烦渴,心腹撮痛,吐利交作,四肢厥冷。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酒75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沉冷服,不拘时候。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医学集成》卷三方之加味香薷饮:处方:香薷、厚朴、黄连、滑石、甘草。功能主治:《医学集成》卷三方之加味香薷饮主治霍乱饮冷。摘录:《医学集成》卷三《证治准绳·类方》卷一方之加味香薷饮:处方:香薷2钱,厚朴(制...
- 一炁丹
石2两,硼砂3钱,白矾3两,信3分,戎盐2两。功效:《疡医雅言丹药集方》方之一炁丹具有消结溃坚之功效。主治:《疡医雅言丹药集方》方之一炁丹治痈。用法用量:大痈用丹1分,小痈用丹半分,置于贴之中心,以纸刺孔,覆丹着肿上,勿令着肉,以免作痛起泡。《医学集成》卷二方之一炁丹:方名:一炁丹组成:人参、附子、冰片、麝香。主治:《医学集成》卷二方之一炁丹治关格脉细挟冷者。用法用量:糊为丸服。制备方法:上为末。...
- 加味二妙丸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三方之加味二妙丸:组成:当归尾、防己、萆薢、苍术、黄柏、牛膝、龟甲。用法用量:上药为末,和丸服。功能主治:《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三方之加味二妙丸主治痿证属湿热者。《医学集成》卷三方之加味二妙丸:处方:苍术4两,黄柏2两,归尾2两,苡仁2两,牛膝2两,萆薢2两,防己2两,龟版2两。制法:酒糊为丸。功能主治:脚气,嗜酒致痛,脚如火燎。用法用量:生姜盐汤送下。摘录:《医学...
- 神经性皮炎
祛风润燥清利湿热之剂,可获速效。若因情绪波动而症状加剧的,可适当加平肝潜镇安神的珍珠母、生牡蛎、五味子、夜交藤等。用药规律:(1)内服方用药规律:本病在治疗上有内服和外治两种方法。用药各有规律,在收集到的100余篇文献中,筛选出治疗神经性皮炎专用内服方11首,共使用中药61味,其中使用频率在100例以上的为34味。列表如下:应用频度(例)报道文献(篇)药物300~4004~5生地、蒺藜、甘草、红...
- 鸡肝散
拼音:jīgānsǎn《丸散膏丹集成》引《验方新编》:鸡肝散:处方:炉甘石(制)6钱,赤石脂5钱,滑石(飞)5钱,胡黄连5钱,辰砂4钱,青黛3钱,石决明(煅)1两。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平肝健脾,明目去障,止泻进食。主小儿疳积,腹大泄泻,面黄肌瘦,肝火上攻,目珠生翳。用法用量:每服5分,用雄鸡肝(不落水者)1具,竹刀破开,将药末放入,煮熟食之。轻者1-2服,重者3-4服,可愈。摘录:《丸散膏...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