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医经原旨
摘要:《医经原旨》为医经著作。六卷。清·薛雪撰注。刊于1754年。本书选录《内经》中的重要内容加以注释。以作者十分推崇张景岳,故主要参酌《类经》中的注释,也吸收了其它各家学说。书中共分摄生、阴阳、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和疾病等类,共14篇。注文简要,但全书略于针灸的记述。现有初刻本等多种清刻本及石印本。《医经原旨》全文在线阅读:http://zhongyiguji.21tcm.com/124/yijingyuanzhi/index.shtml
查看全文 [ 最后修订于2015/11/10 20:22:36 226字 ]
相关词条:
- 医经
拼音:yījīng英文:MedicalClassics医经指中医经典著作。①《汉书·艺文志》载有汉以前的医书七部共二百一十六卷,称为医经。即《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和《旁篇》。②后世有称《黄帝内经》、《难经》为医经者;有称《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为医经者;也有把以上统称为医经者。...
- 医经原旨
拼音:yījīngyuánzhǐ英文:《医经原旨》为医经著作。六卷。清·薛雪撰注。刊于1754年。本书选录《内经》中的重要内容加以注释。以作者十分推崇张景岳,故主要参酌《类经》中的注释,也吸收了其它各家学说。书中共分摄生、阴阳、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和疾病等类,共14篇。注文简要,但全书略于针灸的记述。现有初刻本等多种清刻本及石印本。《医经原旨》全文在线阅读:http://zhongy...
- 医经允中
拼音:《yījīngyǔnzhōng》《医经允中》综合性医书。二十四卷。清·李熙和撰于1693年。本书纂辑《内经》、《脉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的主要内容,分医理、脉理、诊治、药物等专题分别予以阐述。所选内容较为精当,分类亦明确。名曰“医经允中”,寓有对经典医学著作公允、持平论述之意。现存三种清刻本。...
- 医经小学
洪武二十一年(1338年)。书中卷三为经络专篇,内容包括十二经脉、八脉交会八穴、经脉流注、周身经穴等。以歌诀形式编成。作者参阅上自《内经》、《难经》、张仲景、王叔和,下迄刘河间、张洁古、朱震亨等诸家医论,集其精要,并以韵语等形式编纂成帙。全书分述本草、脉诀、经络、病机、治法和运气。卷首列医学指南总诀,以刘氏为朱震亨再传弟子,故书中反映朱氏学术经验尤多。现有四种明刻本,二种日刻本及《珍本医书集成》...
-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拼音:zhōngxīhuìtōngyījīngjīngyì英文:《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为基础理论著作。又名《中西医判》、《中西医解》、《中西医学入门》。2卷。清·唐宗海撰。刊于1892年。本书将《内经》中的医学理论归纳为阴阳、脏腑、营卫、经脉、全体总论、诸病、望形、问察、诊脉、气味阴阳、七方十剂等20余类,予以撮要和注释。书中除引中医理论外,兼采西医生理解剖图说加以发挥,内容虽有附会之论,但在沟通...
- 医经溯洄集
sùhuíjí》《医经溯洄集》医论著作,一卷。元·王履撰于1368年。全书共23篇,寓有对医学探本溯源之义,故名《医经溯洄集》。内容主要有研究《内经》、《伤寒论》等医著心得,对于温病与伤寒的辨析和对李东垣学说的探讨等。他根据《内经》“亢则害,承乃制”的观点,阐发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论述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的五大功能系统的相互制约协调和统一,在人体生理、病理中所起的作用。并以这一原则广泛地讨论病理与...
- 医经正本书
拼音:《yījīngzhèngběnshū》《医经正本书》医论著作。一卷。宋·程逈撰于1176年。作者结合临床实践,论述医经中某些学术问题,其中确有独到见解和可取之处,但也由于作者受时代影响,有较浓厚的理学观点,甚至提出疫疠、伤寒没有传染性。须予批判地对待。现存明初刻本,几种清刻本,及《十万卷楼丛书》本。...
- 中医经络现代研究
拼音:zhōngyījīngluòxiàndàiyánjiū英文:《中医经络现代研究》为书名。胡翔龙、包景珍、马廷芳主编。199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十六章,概括介绍了30多年来我国学者在经络现象、经络循行路线的客观检测以及经穴脏腑相关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有关经络实质的一些设想、假说和研究思路也作了介绍和讨论。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 加味益营煎
拼音:jiāwèiyìyíngjiān《顾氏医经读本》卷四:加味益营煎:处方:当归6克,芍药6克,山药6克,枸杞子6克,炙甘草6克,丹皮6克,生地6克,知母6克,麦冬6克,西洋参3克,五味子3克。功能主治:气阴两补,和血调经。主阴虚火旺。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顾氏医经读本》卷四《顾氏医经》卷四:组成:当归、芍药、山药、枸杞、炙甘草、丹皮、生地、知母、麦冬、西洋参、五味子。主...
- 眼帘
拼音:yǎnlián英文:iris;eyes;theeyes概述:眼帘,见《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卷上。即黄仁。黄仁(iris)为中医眼科解剖名称,眼睛结构之一。出《银海精微》。又名眼帘(《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卷上)、睛帘、虹彩(《眼科易和》)。西医称为虹膜。黄仁位于晶状体与睫状体之前,角膜后,中央有圆孔的环形色素膜样组织,将眼球前端空间腔分为前房和后房。其色因人种而异,我国多为黑褐色。眼帘的组织结构...
- 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
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2004年8月9日公布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5号)同时废止。根据2017年11月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修正。《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全文: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经营行为,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
- 脉络学说
拼音:màiluòxuéshuō英文:脉络学说是由吴以岭院士主持、国内8家科研院所承担的国家973项目“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基础研究”提出的。该研究指出:中医经脉包括经络与脉络,脉络学说与经络学说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共同形成了完整的经脉理论;提出脉络学说的核心理论——营卫承制调平,总结出心脑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病机特点与用药规律,广泛基础与临床研究揭示了营气与血管内膜、卫气...
- 薛雪
,号一瓢、槐云道人、磨剑道人、牧牛老朽,江苏吴县人。初习诗文,并与名医叶燮交往甚密,后因母病而专心攻医,遂精于医。与同邑叶桂齐名。二人不睦,其居之屋室取名“扫叶山庄”。著作甚丰,精于湿热症。尝著《医经原旨》、《湿热条辨》、《扫叶庄医案》、《温疟论》及《日讲杂记》等。其后代亦多名医。《医经原旨》全文在线阅读:http://zhongyiguji.21tcm.com/124/yijingyuanzhi...
- 针灸美容技术
。②预防:对精神紧张者应先消除其不必要的顾虑;行针的手法应正确,避免单向捻转。(3)弯针①处理:出现弯针后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若为就医者移动体位所致,应使就医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起出,切忌强行拔针,以防将针断入体内。②预防:医者进针指力要均匀,并要避免进针过速、过猛。选择适当体位,在留针过程中,嘱就医者不要随意更换体位。保护针刺部位,针柄不...
- 旁篇
拼音:pángpiān英文:《旁篇》为医经著作。见《汉书·艺文志》。二十五卷。原列于《白氏内经》、《白氏外经》之后,书已佚。原书作者、著作年代及书的具体内容,均已无法稽考。...
- 素问灵枢合注
拼音:《sùwènlíngshūhézhù》《素问灵枢合注》医经著作。包括《素问》十卷,《灵枢》十卷。本书是1910年上海广益书局将明·马莳及清·张志聪二氏所注《内经》合编而成。故又名《张马合注黄帝内经》。合编时未增入新的内容。现存清刻本。...
- 卫生部等4部门关于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服务的指导意见
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应当严格执行新农合相关政策要求,采取政府委托的方式,由政府相关部门与商业保险机构签订经办服务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关系,并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所在地保监局备案。委托经办服务周期原则上不得少于3年。在经办服务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的管理机制。(一)合理确定职责。各级卫生、财政部门要在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做好新农合的组织实施、政策制定、基金筹集和管理、信...
- 灵枢悬解
拼音:《língshūxuánjiě》《灵枢悬解》医经著作。九卷。清·黄元御撰注。刊于1756年。本书将通行本《灵枢》81篇按刺法、经络、营卫、神气、脉象、外候、病论、贼邪及疾病9类的次序重予编次,并在个别原文段落之后加以注释,于中确有精辟见解,足以解悬。现有多种清刻本及《黄氏医书三种》本。...
- 阴黄·肝脾不调证
之十日以上瘥,反剧为难治。”这说明黄疸病经过妥善治疗,一般在短期内,黄疸即可消退。如果正不胜邪,病情反而加剧者,则较为难治。黄疸在急性期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黄疸可见于西医的肝细胞损伤、坏死,各种原因引起的胆道阻塞、胆汁郁滞及溶血性黄疸等。胆源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等均属“黄疸”范畴。急慢性肝炎、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肝硬化等疾病,伴有黄疸证候者,可参照治疗。现常将黄疸分为阳黄(包括...
- 素问悬解
《素问悬解》医经著作。十三卷。清·黄元御撰注。刊于1756年。本书以通行本《素问》81篇的主要内容分为养生、脏象、脉法、经络、孔穴、病论、治论、刺法、雷公问、运气十类、重予编次,并通过调整各篇文字将原散佚的《刺法论》和《本病论》二篇补齐,在原文各段之后均有扼要注释。其注释参考采摭王冰等历代《内经》注家之精论、间附作者本人对《素问》研究之心得。书末附有冯承熙撰《校余偶识》一卷。现有《黄氏医书三种》...
- 章季
拼音:《zhāngjì》《章季》著《医经脉要录》一卷,已佚。...
- 闭经
一个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临床症状,为妇科疾病中常见症状。闭经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传统上将闭经分成原发性和继发性,18岁作为诊断的界限。但因为闭经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十分复杂,加上环境和时间的变迁以及医学的发展,人们对闭经的认识、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都有了较大的改变和进步。近一个世纪来,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已由15岁提前到13岁,一般在初潮前2年开始出现第二性征,故原发性闭经的定义有所修正。原发性闭经...
- 真中风
拼音:zhēnzhōngfēng真中风病名。外中风邪而致的中风病。见《医经溯洄集·中风辨》。简称真中。与类中风之风从内生者不同。《医略十三篇》:“真中风者,真为风邪所中。”证见猝然倒仆,昏不知人,或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不能言。外见寒热等六经形证者,治以疏解风邪为主,用小续命汤加减;内有二便不通,形气尚盛者,治以通利为主,宜三化汤或局方麻仁丸;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仅见口眼歪斜,言语...
- 灵枢素问节要浅注
拼音:《língshūsùwènjiēyàoqiǎnzhù》《灵枢素问节要浅注》医经著作。又名《灵素节要浅注》。十二卷。清·陈念祖集注。刊于1865年。本书分类选辑《内经》重要篇章、段落,加以归纳和类分。共分道生、脉象、经络、运气、望色、闻声、问察、审治、生死、杂论、脉诊、病机等12类。然后分别予以注释。融汇贯通,深入浅出,并非浮浅之作。现有二十余种清刻本及《陈修园医书十六种》本。...
- 外感中风症
nzhōngfēngzhèng英文:exogenousapoplexy;外感中风症指真中风。《症因脉治》卷一:“中风之症……有外感,有内伤。外感者,真中风也,内伤者,类中风也。”真中风简称真中。见《医经溯洄集·中风辨》。系指外中风邪而致的中风病。与类中风之风从内生者不同。《医略十三篇》:“真中风者,真为风邪所中。”症见猝然倒仆,昏不知人,或口眼㖞斜,半身不遂,舌强不能言。治疗大法:外见寒热等六经...
- 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经营管理规定
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收到备案申请后五个工作日内,对符合法规要求且具备经营条件的,在《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备案表》内签注备案意见并发给《备案证》;对不符合法规要求或不具备经营条件的不予备案,书面告知不予备案的原因。第九条经营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企业,需经营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和其它豁免办证医疗器械产品的,可一并向发证机关提出申请;已取得经营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许可证》的企业,需增加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
-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ènlíngshūlèizuǎnyuēzhù英文:《素问灵枢类纂约注》为医经著作。又名《素问类纂约注》,三卷。清·汪昂撰。刊于1689年。本书选录《素问》、《灵枢》二书中除针灸以外的主要内容。分为藏象、经络、病机、脉象、诊候、运气、审治、生死和杂论九篇,参考历代《内经》注家之论作了简要注释。本书特点有二:其一,所选《内经》原文较为精要;其二,分类简单而注释精辟。现存数十种清刻本。《素问灵枢类纂约...
- 痛经
rhoea;menorrhalgia;中医·痛经:痛经(dysmenorrhoea、dysmenorrhea)为病名。是以经期、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腹痛,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为常见症的月经病。由情志所伤,六淫为害,导致冲任受阻;或因素体不足,胞宫失于濡养所致。以青年未婚妇女较为多见。痛经又称经行腹痛、经前腹痛、月水来腹痛、经后腹痛等。现代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见于生殖器官无明显...
- 气臌
如泥耳。必先从脚面肿起,后渐渐肿至上身,于是头面皆肿者有之。此等气臌,必须健脾行气加利水之药则可救也,倘亦以水臌法治之,是速之死也。”方用消气散,并禁食盐。关于臌胀:臌胀为病证名。即鼓胀。见《黄帝内经灵枢·水胀》。又称单腹胀(《景岳全书·杂证谟》)、蜘蛛胀(《类证治裁》)、蜘蛛蛊(《医学入门》卷五)、血鼓(《石室秘录·内伤门》)、蛊胀(《古今医鉴·胀满》)、气胀(《医碥》卷三)。是指由水、气、瘀...
- 臌胀·气滞湿阻证
料煮鲤鱼,食鱼饮汤,每日1剂,连服数日。针灸治疗:选穴:气鼓取膻中、太冲、建里、偏历、气海、足三里等穴为主。随证配穴:便秘加腹结、大横;胁痛加支沟、阳陵泉。关于臌胀:臌胀为病证名。即鼓胀。见《黄帝内经灵枢·水胀》。又称单腹胀(《景岳全书·杂证谟》)、蜘蛛胀(《类证治裁》)、蜘蛛蛊(《医学入门》卷五)、血鼓(《石室秘录·内伤门》)、蛊胀(《古今医鉴·胀满》)、气胀(《医碥》卷三)。是指由水、气、瘀...
- 气鼓
如泥耳。必先从脚面肿起,后渐渐肿至上身,于是头面皆肿者有之。此等气臌,必须健脾行气加利水之药则可救也,倘亦以水臌法治之,是速之死也。”方用消气散,并禁食盐。关于臌胀:臌胀为病证名。即鼓胀。见《黄帝内经灵枢·水胀》。又称单腹胀(《景岳全书·杂证谟》)、蜘蛛胀(《类证治裁》)、蜘蛛蛊(《医学入门》卷五)、血鼓(《石室秘录·内伤门》)、蛊胀(《古今医鉴·胀满》)、气胀(《医碥》卷三)。是指由水、气、瘀...
- 八脉交会八穴歌
拼音:bāmàijiāohuìbāxuégē英文:八脉交会八穴歌为针灸歌赋名。出《医经小学》。歌曰:“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蹻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蹻照海膈喉咙。”...
- 素问直解
拼音:《sùwènzhíjiě》《素问直解》医经著作。又名《黄帝素问直解》。九卷。清·高世栻注。刊于1695年。作者为张志聪的学生,曾参与《黄帝内经素问灵枢集注》的编注,深感《素问》一书注本虽多,但往往有“义意艰深”或“字句文义重复”,甚至于“以讹传讹”的缺点,为了“直捷明白,可合正文诵读”,故校订《素问》全书重予编注。...
- 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管理规定(试行)
案申请后二个工作日内,对符合法规要求且具备经营条件的,在《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备案表》内签注备案意见并发给《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备案证》;对不符合法规要求或不具备经营条件的,应不予备案,并书面告知不予备案的原因,同时应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第九条申请核发经营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许可证》的企业,需经营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和其它豁免办证医疗器械产品的,可一并向发证机关提出申...
- 昆布散
拼音:kūnbùsǎn《顾氏医经读本》卷六:昆布散:处方:昆布香附夏枯草川贝元参牡蛎半夏白芥子忍冬甘草各等分制法:上药研末。功能主治:治马刀。虚痰入络,项侧胀硬,形如长蛤,其核坚硬者。用法用量:每服6~9克,用温开水送下。摘录:《顾氏医经读本》卷六《外台》卷七引《广济方》:昆布散:处方:昆布3两,海藻3两,人参3两,玄参3两,橘皮3两,升麻3两,芎2两,桂心2两,干姜2两,小麦1升半(醋1升半,...
- 五更嗽
拼音:wǔgèngsòu英文:coughbeforedawn;五更嗽为病证名。指五更时咳嗽,或五更时咳嗽加重。见《松崖医经·咳嗽》。《丹溪心法》:“五更嗽多者,此胃中有食积,至此时火气流入肺,以知母,地骨皮降肺火。”《杂病源流犀烛》:“五更嗽,或五更痰多,或清晨痰多,总皆脾虚所致宜六君子汤加炮姜。”《张氏医通》卷四:“五更嗽甚者,胃中有食积也。二陈汤加枳实,川连以消导之。虚者,六君子加姜汁,炒川连...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
理康复、药物康复和自然疗法的基本方法,熟悉残疾康复指导、康复服务和康复训练方法。3.参考学时理论教学16学时。(六)社区基本诊查技能:1.基本理论掌握中医四诊的理论和方法,掌握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基本理论。掌握各类常用检验报告、xX线、超声波、心电图的临床意义。2.基本技能掌握中医四诊和常规查体的规范化操作,能够分析常见病的各类检验报告、心电图、xX光片、超声波等影像学诊...
- 医医医
拼音:《yīyīyī》《医医医》医论著作。三卷。清·孟今氏撰于1902年。本书旨在阐述医治医界弊病的医法,故题名为《医医医》。作者分别指出历代统治者不重视医药,使生民涂炭;有些患者骄奢淫逸,重财轻命自食恶果;有的医生不学无术,误人性命,皆各为一弊。而作者只能医治后者。该书有颇多精辟见解。现有宣统年间铅印《三三医书》本。...
-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
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接受委托的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在《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副本上记录变更的内容和时间。变更后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有效期不变。第二十三条企业分立、合并或者跨原管辖地迁移,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重新申请《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第二十四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经营医疗器械产品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6个...
- 凉血汤
拼音:liángxuètāng《观聚方要补》卷五引《医经会解》:凉血汤:处方:栀子仁、黄芩、白茅、知母、桔梗、甘草、侧柏叶、赤芍。功能主治:胃咳,呕血。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摘录:《观聚方要补》卷五引《医经会解》《竹林女科》卷一:方名:凉血汤组成:当归1钱,生地黄1钱,黄连(姜制)8分,黄芩8分,黄柏(酒炒)8分,知母(酒炒)8分,防风8分,荆芥8分,细辛6分,蔓荆子6分,羌活6分,藁本4分,...
- 读素问钞
拼音:dúsùwènchāo英文:《读素问钞》为医经著作。三卷。元·滑寿注,明·汪机续注。续注本刊于1519年。本书选录《素问》中的重要内容,分为:藏象、经度、脉候、病能、摄生、论治、色诊、针刺、阴阳、标本、运气和汇萃12类,予以简要注释。续注部分又作了若干补充,又名《续素问钞》。现有多种明刻本及《汪氏医学丛书》本。《读素问钞》全文在线阅读:http://zhongyiguji.21tcm.co...
- 湿热壅遏汤
,桃仁9g,当归12g,红花3g,土茯苓30g。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利湿。主治:狐惑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眼红赤疼痛,口腔舌侧溃疡,生殖器或阴部亦有溃烂。用法用量:水煎服。加减:若眼赤不退,加木贼草、刺蒺藜各9g,车前子6g;目赤已退,适逢经至,去土茯苓,连翘,加川芎、益母草;阴部外用牛黄青黛散(人工牛黄、冰片各1.5g,青黛6g,橄榄核30g,煅存性,煅西月石9g,共研细末)外擦溃疡处。...
- 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
理顺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合理调整提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坚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通过降低药品耗材费用和加强成本控制,留出空间用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切实落实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各项投入政策,保证医保基金按规定及时足额结算,促进医疗费用结构合理化。公立医院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逐...
- 中医医院神志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强迫症、失眠症)的诊疗常规等神志病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及其相应的管理制度。三、人员队伍:第十一条中医医院神志病科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不低于60%,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经过中医专业培训的其他类别执业医师和神志治疗师。第十二条中医医院神志病科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合理,年龄构成基本均衡,具有支撑科室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第十三条神志病科从业人...
- 中医医院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院应在二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基础上,具备开展肾病科疑难、急危重症的诊疗工作,进行肾脏穿刺活检以及血液净化治疗的能力。第二十五条中医医院肾病科应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鼓励门诊和病房使用中药饮片,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合理应用中成药和医院中药制剂。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如针灸、穴位贴敷、中药熏洗、中药肠道灌洗、中药离子导入、穴位注射等,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第二十六条中医医院肾病科应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
- 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案作出最终决策的能力。内窥镜室或胃肠动力室医师应在脾胃病内科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接受过不少于3个月的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能够掌握内窥镜或胃肠动力管理制度、诊疗常规、操作规程、并发症的处理原则及方法。第十四条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住院医师应在完成规范化培训中的转科培训后,在脾胃病科上级医师指导下,重点培训常见脾胃病的诊断标准、本科主要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临床指南和基本诊疗技能、脾胃...
- 中医医院内分泌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渴中风、消渴水肿、消渴坏疽、消渴视物昏渺等)、血浊、瘿病、瘿气、瘿瘤、瘿病发热等疑难、急危重症诊疗工作的能力。第二十五条中医医院内分泌病科应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鼓励门诊和病房使用中药饮片,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合理应用中成药和医院中药制剂。开展针灸、耳穴埋豆、贴敷、推拿、足底按压、穴位注射、药浴、理疗等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第二十六条中医医院内分泌病科应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发布...
- 中医医院血液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能力基础上,具备开展毒髓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髓劳(再障)、急性白血病等血液病疑难、急危重症诊疗工作的能力。第二十五条中医医院血液病科应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鼓励门诊和病房使用中药饮片,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合理应用中成药和医院中药制剂。开展针灸、火罐、理疗和中药外治疗法等中医诊疗特色技术,提高中医治疗整体水平和患者生活质量。第二十六条中医医院血液病科应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发布的相关病种中...
- 中医医院肺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测、支气管镜检查等肺病科常用诊疗设备操作规范和相关管理制度。三、人员队伍:第十一条中医医院肺病科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不低于60%,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经过中医专业培训的其他类别执业医师。第十二条中医医院肺病科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合理,年龄构成基本均衡,具有支撑科室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第十三条中医医院肺病科医师应接受过中...
- 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常规诊疗能力。三级中医医院应在二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基础上,具备开展心血管病科疑难病、急危重症研究和诊治的能力。第二十五条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应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鼓励门诊和病房使用中药饮片,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合理应用中成药和医院中药制剂。开展中医诊疗特色技术项目,如针灸、拔罐、中药熏洗、中药灌肠、养生保健等,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疾病复发率。第二十六条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应按照...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