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温疫论》为中医温病著作[1] 。二卷。明·吴有性撰[1] 于1642年。1641年山东、浙江等省疫病流行,医者以伤寒治法无效,枉死颇多。吴氏推究病源,指出是温疫,系感染“异气”(又名杂气或戾气)所致,病由口鼻而入。对瘟疫病因和传染途径的认识,较之前人有较大突破。吴氏参考古今医案,创造了一些较有实用价值的治法。书中详论温疫病因、初起、传变诸症及治法等内容。这是在《伤寒论》成书1400年之后医学史上又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有关外感病的论著。它第一次认识到温疫感染于戾气、具有传染性,开温病学说之先河。后世许多温病论著皆受此书的影响和启发。乾隆年间,复有洪天锡补注本,书名《补注温疫论》。嗣后又有郑重光补注本,名为《温疫论补注》,1955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出版。此外又有《医门普度温疫论》,系清·孔毓礼、龚绍林等据吴氏原著加评,其原文和编排次序与《温疫论补注》略异;下卷并集喻嘉言、林起龙、刘宏璧等有关疫病的论述,并附名方及前人疫症治案等。现有数十种清刻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温疫论》全文在线阅读:http://zhongyiguji.21tcm.com/510/wenyilun/index.shtml
4 参考资料
古籍中的温疫论
- 《温病正宗》:[上编·学说辩正第三章·温病瘟疫之辨析]第三节·瘟疫专书之概论
除暴安良之功。兹将其专书,略论于下∶吴又可之《温疫论》,实为治瘟疫专书之嚆矢。其辨证论治,有功千古...
- 《知医必辨》:论时邪
,感冒不转难去耶?更有见感冒即曰时邪者,治以《温疫论》之达原饮,不愈,即转用下法,以致害人而无悔,...
-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妙用]补益法
(新会皮钱半,茯苓三钱,猪苓、泽泻各钱半。吴又可温疫论方)等,调脾胃而宣其湿热。继则察其气虚者,香砂...
-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妙用]攻里法
金生地黄汤(孙思邈千金要方)、养荣承气汤(吴又可温疫论方)、当归承气汤、四顺饮子(河间六书方)、东垣...
- 《古今医案按》:[卷一]伤寒
平。热渐减。至十五日。热退气和而愈。震按吴又可温疫论。以承气合白虎。于数日内连服连下。今人多有宗其...
- 更多古籍中的温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