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为脉学著作。
3 西晋王叔和所撰《脉经》
西晋·王叔和撰《脉经》于公元三世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本书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先取《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有关论述分门别类,在阐明脉理的基础上联系临床实际。全书共十卷。卷一论三部九候,寸口脉及二十四脉;卷二、三则以脉合脏腑经络,举其阴阳之虚实,形证之异同,作为治疗依据;卷四诀四时、百病死生之分,并论脉法;卷五述仲景、扁鹊脉法;卷六列述诸经病证;卷七-九讨论脉证治疗,其中卷七以伤寒、热病为主,卷八为杂病,卷九为妇产科、小儿病证;卷十论奇经八脉及右侧上下肢诸脉。原有“手检图三十一部”,今已亡佚。本书的最大贡献有二。其一:首次将脉象归纳为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二十四种,并对每种脉象均作了具体描述。其二:本书将晋以前的诊脉方法、脉象所反映的病理变化以及脉诊的临床意义等许多重要文献资料均收集保存下来。《脉经》经宋·林亿等校订后,卷数未变,而篇次和内容均有所更动。此书刻本颇多,现有几十种刊本。1949年以来,人民卫生出版社、上海卫生出版社先后有影印本刊行。
《脉经》在线阅读:http://zhongyiguji.21tcm.com/284/maijing/index.shtml
4 《内经》以前的脉学著作《脉经》
《脉经》为《内经》以前的脉学著作。《素问·示从容论》:“臣请诵《脉经》上下篇,甚众多矣。”
5 其他《脉经》
黄公兴、秦承祖、康普思(以上见《隋书·经籍志》)、王子颙、甄权(以上见《新唐书·艺文志》)、李勣(见《崇文总目》)等均撰《脉经》,均佚。《濒湖脉学》、《脉诀汇辨》等所列“考证书目”中有蔡西山《脉经》,亦未见。
古籍中的脉经
- 《伤寒论辑义》:[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原注】一云用后第四方。○玉函。无者字。下字。脉经。作太阳与阳明合病。而自利不呕者。属葛根汤证。千...
- 《研经言》:[卷四]校正《灵枢·经脉篇》经文
起于大指次指之端。《脉经》此下有“外侧”二字。案∶经于诸指端,皆不言何侧。然以穴求之,则《脉经》亦得...
- 《中国医籍考》:[卷十七]诊法(一)
〔黄帝脉诀〕崇文总目一卷佚〔黄帝脉经〕宋志一卷(读书后志作三卷)佚赵希弁曰。上题云黄帝撰。论诊脉之要...
- 《伤寒论辑义》:[卷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不往来寒热。脉经。作寒而不热。苔滑。巢源。作不胎。庞氏。胎。作苔...
- 《杂病广要》:[脏腑类]脏腑总证
青而反白者,此是金之克木,为大逆。十死不治。(《脉经》)肝实左手关上阴实者,肝实也,苦肉中痛动,善转...
- 更多古籍中的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