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开宝新详定本草 (最后修订于2015/10/3 14:04:10)[共354字]
摘要:《开宝新详定本草》为本草著作,一名《开宝详定本草》,二十卷,目一卷。公元973年(开宝6年)由尚药奉御刘翰、道士马志、翰林医官翟煦等9人,取《唐本草》、《蜀本草》等详较,并参以《本草拾遗》等书,重新整理补充修订而成。较《新修本草》增药物计133种,马志为之注解,翰林学士卢多逊等予以刊定。次年(开宝7年)李昉等又以《开宝详定本草》“所释药类,或有未允”,故又命刘翰、马志重新较订,命李昉、王祐等审较,改名《开宝重定本草》,据序言称:镂版时“以白字为‘神农’(指《神农本草经》)所说,黑字为‘名医’(指《名医别录》)所传,唐(指《唐本草》)附,今附(本书所增),各加显注,详其解释,审其形性。证谬误而辨之者,署为今注;考文记而述之者,又为今按”。全书收集新旧药物983种。二书已佚,佚文见于《证类本草》等书中。......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开宝新详定本草》
《开宝新详定本草》 本草著作。一名《开宝详定本草》。二十卷,目一卷。公元973年(开宝6年)由尚药奉御刘翰、道士马志、翰林医官翟煦等9人,取《唐本草》、《蜀本草》等详较,并参以《本草拾遗》等书,重新整理补充修订而成。较《新修本草》增药物计133种,马志为之注解,翰林学士卢多逊等予以刊定。次年(开宝7年)李昉等又以《开宝详定本草》“所释药类,或有未允”,故又命刘翰、马志重新较订,命李昉、王祐等审
- 《开宝新详定本草》
《开宝新详定本草》 本草著作。一名《开宝详定本草》。二十卷,目一卷。公元973年(开宝6年)由尚药奉御刘翰、道士马志、翰林医官翟煦等9人,取《唐本草》、《蜀本草》等详较,并参以《本草拾遗》等书,重新整理补充修订而成。较《新修本草》增药物计133种,马志为之注解,翰林学士卢多逊等予以刊定。次年(开宝7年)李昉等又以《开宝详定本草》“所释药类,或有未允”,故又命刘翰、马志重新较订,命李昉、王祐等审
- 《开宝本草》
《开宝本草》 书名。统指《开宝新详定本草》及《开宝重定本草》。详开宝新详定本草条。作者:
- 《开宝本草》
《开宝本草》 书名。统指《开宝新详定本草》及《开宝重定本草》。详开宝新详定本草条。作者:
- 《开宝本草》
《开宝本草》 书名。统指《开宝新详定本草》及《开宝重定本草》。详开宝新详定本草条。作者:
- 陈昭遇
陈昭遇 宋代医家。字归明,南海(今属广东南海)人。世医出身,至昭遇其术益精,尝任翰林医官,领温水主薄。曾奉诏与刘翰、马志等人校订撰成《开宝新详定本草》,后佚。后又参与编修《太平圣惠方》一百卷行世。作者:
- 马志
马志 宋代医家。履贯欠详。初为道士,谙医理,治病多效。曾与刘翰同为宋太宗治病获愈,医名大振。开宝年间奉敕与尚药奉御刘翰、翰林医官翟煦及陈照遇等人同校《开宝新详定本草》二十卷。此书后来又详加校定;并增补删注,成《开宝重定本草》一卷,另有目录一卷。作者:
- 吴复珪
吴复珪 宋代医学家。里居欠详。精于医道。于淳化年间(990-994年)任太宗御医。后于开宝六年(973年)奉敕与刘翰、翟煦、张素、马志等人共同编修《开宝新详定本草》。至太平兴国七年(982),又参与编修《太平圣惠方》,其中即收有部分其所集之医方。另又撰有《金匮指微诀》,未见行世。作者:
- 张素
张素 北宋医家。其里籍欠详。尝任翰林医官,与尚药奉御刘翰、陈昭遇、吴圭、王光佑等人共同修纂《唐本草》,并另编《开宝新详定本草》计二十卷,广颁于天下。作者:
- 刘翰
十卷,以翰林医官嘉之。宋太祖北征,翰尝随行,后更加朝散大夫、鸿胪寺丞。于诸翰林医官应试中,翰成绩优异;并尝与马志等治宋太宗之病,得迁尚药奉御。开宝六年,与马志、翟煦、张素、陈昭遇等多人,合编《开宝新详定本草》20卷,后又与李昉、王祐等重加审定,改名《开宝重订本草》二十卷,其中新增135种,合930种药。后于雍熙二年(985年)因治滑州之刘遇有误,遭贬谪为和州团体副使。不久仍擢尚药奉御。 ②清代
- 刊行医籍,著书立说
作用。自南宋在杭州建都以来,浙江的医学书籍刊行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自隋朝开始重视医学书籍整理刊行以来,到了宋朝达到顶峰。宋朝皇家主持编写了《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神医普救方》、《开宝新详定本草》等大型医书,并成立了校正医书局,校订出版了《素问》、《甲乙经》等九部著名医籍。南宋在杭州建都后,使得医学书籍的整理刊行中心开始移到浙江一带。当时除了皇家官办的校正医书局外,还出现了大批的私家
- 《证类本草》:[卷第一]补注所引书传
《补注本草》所引书传∶内医书十六家,援据最多。今取撰人名氏,及略述义例,附于末卷《开宝新详定本草》∶(开宝六年,诏尚药奉御刘翰、道士马志、翰林医官翟煦、张素、王、吴复圭、王光、陈昭遇、安自良等九人,详校诸本,仍取陈藏器拾遗诸书相参,颇有刊正别名及增益品目,马志为之注解,仍命左司员外郎知制诰扈蒙、翰林学士卢多逊等刊定,凡二十卷。御制序,镂板于国子监。)《开宝重定本草》∶(开宝七年,诏以新定本草所释
- 四味散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作用
敛溃疡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其味酸咸,能敛肺止血,化痰止渴收;其气寒,能散热毒疮肿;其性收,能除泻痢湿烂。 (2)青黛药性咸、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肝清肺祛暑定惊之功。《开宝新详定本草》:“主解诸药毒,小儿诸热,惊痫发热,天行头痛发热,煎水研服之。亦摩敷热疮。恶肿、金疮、下血、蛇犬等毒。 (3)冰片药性辛、苦、微寒。有清热解毒,止痛,防腐生肌,消肿之功。故外用
- 历代名医主要著作简介
医心鉴》三卷。五代十国(公元907--979)蜀主盂昶命韩保升等编《蜀本草》20卷。李时珍认为该书的图说药物形状,颇详于陶弘景和苏敬《新修本草》。宋(公元960-1279)刘输等校定本草编成《开宝新详定本草》20卷。新增药物133种。次年李防等又重予修订,改名为《开宝重定本草》全书,收集新旧药物计983种。王怀隐等——《太平圣惠方》100卷,由政府刊刻颁行各州,置医博士掌
- 第二章 药学发展简史
长吏选《广济方》写在大板上,就村坊要路榜示,以济众要。 宋代政府多次召集医药人员汇集药方,购买书,颁发本草。973年(宋开宝六年)刘翰马志筹奉诏在唐《新修本草》的基础上增订注解药物,校定为《开宝新详定本草》,一年后又再次校定为《开宝更订本草》,二版均20卷为我国现知最早的板印本草文献。978年医官院献经方,集编《圣惠方》;982年,宋太宗命王怀隐、王佑等人对《太平圣惠方》参对编类;990年吴复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