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jīng shǐ zhèng lèi bèi jí běn cǎo
2 英文参考
Jing Shi Zheng Lei Beiji Bencao[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lassified Materia Medica from Historical Classics for Emergency[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注解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为中药著作[1] ,简称《证类本草》,宋·唐慎微撰。其初稿完成于1082年,最后定稿时间约在1098年。
《证类本草》是在掌禹锡《嘉祐本草》和苏颂《本草图经》基础上,收集民间验方,各家医药名著以及经史传记、佛书道藏中的有关本草学记载,整理编著而成的。全书共31卷。第1、2卷为序例,以后各卷,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以上又各分为上、中、下三品),有名未用、图经外草类、图经外木蔓类,凡13类,叙述药物别名、药性、主治、产地、采集、炮炙、辨析、附方等。本书内容丰富,收载药物1746种,其中增加药物660种,有药图294幅,分类较有系统,论述也较周详。书中引述了大量文献资料,据统计,共引经史方书240余家,一些重要本草著作如《开宝本草》、《日华子本草》、《嘉祐本草》等早已散佚,其内容幸赖《证类本草》保存下来,这是唐慎微的一大功绩。本书增加方论1000余条,各药之后共附古今单方3000余首。总之,《证类本草》对宋以前的本草学成就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本草纲目》问世之前流行500余年,一直是本草学研究的范本,在本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是集北宋以前本草学之大成的本草学著作,代表了宋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该书虽为民间医家个人著作,但由于它的高水平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流传甫始,就引起朝野各方面的重视,宋政府后据依校刊增订为《大观本草》、《政和本草》、《绍兴本草》等作为国家药典颁行全国。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历代刊本中,有将书名“备急”改作“备用”者,但其内容并无差异。将寇宗奭《本草衍义》中的药物内容逐条邓以合编,改称《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此后各种《政和本草》刊本都是该本的复刻。明代万历年间,开始出现《大观本草》与《本草衍义》合编的刊本,称为《重刊经史证类大全本草》。 现在存《政和本草》主要版本有:蒙古定宗四年(1249)平阳张存惠晦明轩刊本,明成化四年(1468)原杰氏刊本,明万历九年(1582)富春堂刊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缩印本,196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原大线装本。
现存《大观本草》主要版本有:元大德六年(1302)崇文书院刊本,明嘉靖间刊本,明万历五年(1577)陈瑛刊本,日安永四年(1755)望草玄刻本。
现存《重刊经史证类大全本草》主要版本有:明万历五年(1577)宣郡王大献尚义堂刊本,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籍山书院重刊王大献本,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山西官刻本。
《绍兴本草》在国内早已失传,但很早就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现有若干种手抄本尚存。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全文阅读:http://zhongyiguji.21tcm.com/631/zhengleibencao/index.shtml
4 参考资料
古籍中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 《中国医籍考》:[卷十]本草(二)
一。间缀数语。谓之别说。〔唐氏(慎微)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艺文略作证类本草。读书附志同书录作大...
- 《杂病广要》:[脏腑类]脏腑总证
而反白者,此是金之克木,为大逆。十死不治。(《脉经》)肝实左手关上阴实者,肝实也,苦肉中痛动,善转...
- 《医贯》:[卷之三·绛雪丹书]血症论
入血药何也。盖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无形自能生有形也。若有真阴失守。虚阳泛上。亦...
- 《本草纲目》:[序例上]引据古今医家书目
录验方》《秦承祖方》王焘《外台秘要方》华佗《中藏经》姚和众《延龄至宝方》《范汪东阳方》孙真人《千金...
- 《伤寒论辑义》:[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黄之上升。大枣之性。滞泥于膈。碍杏仁之速降。此欲急于直达。稍缓则不迅。横散则不峻矣。若脉浮弱。汗自...
- 更多古籍中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