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汉方简义
摘要:《汉方简义》为医方著作。王邈达撰。作者将《伤寒论》113方基本上按《尚论篇》的篇次,对各方的方义、配伍应用、加减法、药物的作用等分别作简要的阐析。作者根据张仲景“因病立方”的原则,病、方兼释。其释病部分本于《伤寒尚论辨似》,释方部分取法《本经疏证》,书末附汉方补遗三方,1955-1956年,本书分别由新医方局、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
查看全文 [ 最后修订于2016/1/20 13:23:43 166字 ]
相关词条:
- 汉方简义
拼音:hànfāngjiǎnyì英文:《汉方简义》为医方著作。王邈达撰。作者将《伤寒论》113方基本上按《尚论篇》的篇次,对各方的方义、配伍应用、加减法、药物的作用等分别作简要的阐析。作者根据张仲景“因病立方”的原则,病、方兼释。其释病部分本于《伤寒尚论辨似》,释方部分取法《本经疏证》,书末附汉方补遗三方,1955-1956年,本书分别由新医方局、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
- 汉方医药全书
拼音:hànfāngyīyàoquánshū英文:《汉方医药全书》即《皇汉医药全书》。《皇汉医药全书》为书名。原名《汉方医药全书》。日本·栗原广三撰,吴嘉博译。前列总说,以下分五部论述,即汉方医术发达史、病理解说、药理解说、药剂解说、处方解说。作者联系哲学、理学以及社会、文化、医药等发展的历史,分析中国医药学,并介绍汉方医药流传日本的源流概况。在阐述病理、病证等方面参考了西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
- 汉方医学
拼音:hànfāngyīxué英文:PreionsofChinesemedicine汉方医学即汉医。日本称中医为汉医或汉方医学。我国医学传入日本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期间两国医学交流不断发展。日本研究汉医的著作比较丰富,现在还有不少研究汉医的学术团体,并出版不少有关汉方医学的杂志。大约公元5~6世纪,中国医学开始从朝鲜半岛或直接传八日本。公元1492年~1500年日本坂净运到中国学习中医学,回日本...
- 汉方医学指南
拼音:hànfāngyīxuézhǐnán英文:《汉方医学指南》为书名。又名《汉医讲义录》。朝鲜族李常和著于1941年。全书共四册。第一册论述民族医学的基础理论;第二、三、四册论述了内、外、妇、儿科疾病的临床治疗。1945年间岛医药协会出版。...
- 汉方新解
拼音:hànfāngxīnjiě英文:《汉方新解》为书名。日本汤本求真撰。撰年不详。作者意在以西医学理论解说中医(尤其针对张仲景学说),“以期东西两派医学之融合统一。”全书收方110首,主要系仲景方。每方除述药物、剂量、用法外,更分治验、方证概说、腹证、图解、适应证等项。每药均详其现代药理,并博引中日医家之说,于张仲景和吉益东洞之立论尤为推崇。书中重视腹诊,其诊断“以腹证为主,脉证次之,此外自觉他...
- 汉医
拼音:hànyī英文:Chinesemedicine;Hanmedicine汉医为日本称中医为汉医或汉方医学。我国医学传入日本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期间两国医学交流不断发展。日本研究汉医的著作比较丰富,现在还有不少研究汉医的学术团体,并出版不少有关汉方医学的杂志。...
- 汉医讲义录
拼音:hànyījiǎngyìlù英文:《汉医讲义录》即《汉方医学指南》。《汉方医学指南》为书名。又名《汉医讲义录》。朝鲜族李常和著于1941年。全书共四册。第一册论述民族医学的基础理论;第二、三、四册论述了内、外、妇、儿科疾病的临床治疗。1945年间岛医药协会出版。...
- 皇汉医药全书
拼音:《huánghànyīyàoquánshū》《皇汉医药全书》医学全书。原名《汉方医药全书》。日本·栗原广三撰。吴嘉博译。前列总说,以下分五部论述,即汉方医术发达史、病理解说、药理解说、药剂解说、处方解说。作者联系哲学、理学以及社会、文化、医药等发展的历史,分析中国医药学,并介绍汉方医药流传日本的源流概况。在阐述病理、病证等方面参考了西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认为汉方医学不是科学(见自序),则是...
- 余云岫
留学日本。他对中医古典文献的训诂考据,有相当造诣,例如他所写的《古代疾病名候疏义》即考证古代疾病的源流,有益于疾病史研究。但他研习中医,多从西医的观点出发,认为中医理论不科学,并受日本明治维新时取缔汉方医学影响,主张“废医存药”。他推崇日本施行的“科学救国”的道路,认为必须抛弃旧有文化,才能使中国科技得到发展,主张中国应该像日本消灭“汉医”一样,阻止中医的一切发展。1929年,在他任中华民国中央卫...
- 古方临床之运用
yùnyòng英文:《古方临床之运用》为方书。叶橘泉编著。该书系为补充作者《临证实用方剂》一书而作,共集《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两书重要方剂137首。分桂枝汤、麻黄汤、姜附汤、泻心汤、五苓散等13类,下列方剂。先标方名,继依组成、调剂及用法、方意解说、适应标的、运用范围、诸家治验分项叙述。末项除采许叔微、柯韵伯等历代医家活用经方医案外,兼取日本汉方言论,并附作者本人验案。现存1954年排印本。...
- 东医宝鉴
ojiàn英文:《东医宝鉴》为书名。23卷。朝鲜·许浚撰。成书于明年(1611年)。书中有针灸篇专论针法、灸法、经穴、奇穴等。作者选摘我国明以前医籍予以分类编纂而成。全书分为内景篇、外形篇、杂病篇、汤液篇、针灸篇五类,各类均详分细目,记述了多种病证的证候、病因和治法等内容。其中的汤液篇论述本草,针灸篇则介绍针灸法及经络腧穴。本书内容宏富而有条理,在朝鲜医家所撰的汉方医著中最负盛名。解放后有影印本。...
- 三三医书
shū英文:《三三医书》为医学丛书名。裘庆元辑。刊于1924年。共三集,每集33种,共99种。裘氏取《礼记》“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及《左传》“三折肱知为良医”之典,遂题名为“三三医书。”所辑内容包括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针灸、本草、方书、医案、医话、医论等各类医著。以明、清两代较有影响、较有代表性的医学著作为主,并收入少数日人所撰的“汉方医学”著作。所辑诸书大多篇幅短小,切于实用。现存初刊本。...
- 余岩
留学日本。他对中医古典文献的训诂考据,有相当造诣,例如他所写的《古代疾病名候疏义》即考证古代疾病的源流,有益于疾病史研究。但他研习中医,多从西医的观点出发,认为中医理论不科学,并受日本明治维新时取缔汉方医学影响,主张“废医存药”。他推崇日本施行的“科学救国”的道路,认为必须抛弃旧有文化,才能使中国科技得到发展,主张中国应该像日本消灭“汉医”一样,阻止中医的一切发展。1929年,在他任中华民国中央卫...
- 柴苓汤
:伤寒、温热病、伤暑、疟疾、痢疾等,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发热,或寒热往来,或泻泄,小便不利者,以及小儿麻疹、痘疮、疝气见有上述症状者。用法用量:水2盏,生姜3片,煎至1盏,温服。临床应用:①小儿下利《汉方临床》(1987;9:66):本方治疗20例小儿下利,用药量为:未满7岁者每日3g,7岁以上者每日6g,乳儿每日0.18g,均分3次服用,使用时间为7-14日。结果:显效7例,有效8例,略有效1例,...
- 下瘀血汤
血下如豚肝。以酒200毫升,煎1丸,取160毫升,顿服之。以酒1升,煎1丸,取8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功能主治:治产妇腹内有干血着于脐下,腹痛服枳实芍药散不愈者;亦治经水不利。临床应用:腹痛:《汉方新解》引《腹证奇览》:余旧在东都时,一男子三十四五岁,大腹痛、脐下痛者三年,百药无效。余诊之,喑然觉冷气,腹皮强急,如有头足。乃与大建中汤,一月许,渐渐告愈。忽又觉脐下疼痛难忍,乃与下瘀血汤,数日全...
- 十全散
脉注射免疫小鼠,如在免疫前或免疫后给予,十全大补汤均可使PFC有所增加,于免疫前后连续给药,可使PFC增多7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本方可促进抗体生成。②抗癌活性及对抗癌药作用的影响《汉方医学》(1986;4:13):十全大补汤具有抗癌活性,采用双重软琼脂培养基,以克降形成细胞检测法的研究表明,本方热水提取物与人乳癌细胞体外培养于37℃作用1小时,对雌激素受体ER及雄激素受体PgR均...
- 腹针
到人们的重视。薄智云把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起来,提出“以神阙为核心的大腹部还拥有一个被人们忽略的全身高级调控系统”观点,至20世纪80年代末,这个腹针理论体系逐步形成。受中国传统医学的影响,日本汉方医学对腹部的诊疗也进行了数百年的探索。天数道明认为“外感证从脉诊为主,内伤病以腹诊为主”,曲直漱道三更是提出“腹者有生之本,百病皆根于此”。现代医学认为,腹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神经网络,人类的许多感觉...
- 猪苓汤
作用,给予10倍常用量猪苓汤,可见大鼠24小时尿量及钠排泄量均显著增加,连续给药1月,对大鼠血浆和各脏器的电解质量以及水分的分布均无明显影响,也不影响体重增加和一般活动.肾脏组织学检查未见异常。②《汉方医学》(1985:10:119);给大鼠饲以含有3%之乙醇酸的饲料.引起草酸钙性肾结石,再在饲料中拌以1%之猪苓汤提取物,可明显抑制结石形成,并使肾组织草酸含量明显降低为6.0土2.6mg/mL(对...
- 台湾医学
劳苦地服务于众多中国患者。兰夫人曾有为中国患儿捐献皮肤的感人事迹。1936年兰大卫医师年届65岁,退休离开了他服务40年的彰化基督教医院返回英国。日本占领时期的台湾医学:日本占领时期之中医药学:日本汉方医学源于中医药学,中医药学传入日本已有干余年历史,在日本曾有过巨大的发展,为日本人民的保健医疗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公元1868年,天皇睦仁实行明治维新,在医药卫生方面,祟尚追求西方医学,轻视排斥汉方(...
- 附桂八味丸
症消失,又自服200丸左右以巩固疗效,随访3年,未复发。近年来有人用本方治疗难治性哮喘,由于哮喘反复发作使肺肾宣降,纳气功能下降,导致气血两虚,进而容易亡阳,使用治疗肾虚证的本方后有明显疗效,与其他汉方药联合使用得到65%本疾病的改善率。6.腹水22例晚期血吸虫病腹水久治不愈患者,有肾功能损害,尿检有蛋白、管型及红、白细胞。先服附桂八味丸(每日30g分服)以固本,后用撒利汞(每日注射1支)以治标,...
- 黄连解毒汤
6):黄连解毒汤的降压作用以黄连、黄柏为最强,去黄连、黄柏后作用消失,但本方去黄芩后作用最强,单去黄连则出现快速耐受性。其降压机制不是通过对末梢的乙酰胆碱及儿茶酚胺的影响,但能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汉方医学》(1986;8:17):对实验性轻~中度高血压大鼠,每日给予本方1g/kg,可见明显的降压效果,作用迅速,给药翌日即可用血压下降,5~7日即能使血压恢复正常。本方的特点是仅使过高的血压降至正常...
- 肾气丸
;4:40):本方对小鼠体内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及抗体产生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提示:金匮肾气丸可显著增强机体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并能促进抗体提前产生。4)抗实验性病理代谢的研究《日本汉方医学》1982(4):10,给增龄大白鼠投与八味地黄丸,探讨了谷光甘肽代谢,结果①晶状体中GSH和GSSG有意义地增加,推测八味地黄丸有预防老年性白内障的效果,②血中GSH增加,推测八味地黄丸参与红...
- 桂附地黄丸
;4:40):本方对小鼠体内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及抗体产生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提示:金匮肾气丸可显著增强机体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并能促进抗体提前产生。4)抗实验性病理代谢的研究《日本汉方医学》1982(4):10,给增龄大白鼠投与八味地黄丸,探讨了谷光甘肽代谢,结果①晶状体中GSH和GSSG有意义地增加,推测八味地黄丸有预防老年性白内障的效果,②血中GSH增加,推测八味地黄丸参与红...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