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痘疹全书 (最后修订于2009/1/6 15:25:17)[共113字]
摘要:《痘疹全书》痘疹丛书。明·谈志远辑。包括万全《痘疹碎金赋》一卷,万全《痘疹心法》十二卷及《痘疹玉髓》二卷(撰人不详,又名《毓麟芝室玉髓摘要》,卷下又名《毓麟芝室痘疹玉髓图像注解》)。现存万历二年刻本、1610年彭瑞吾重刊本等。......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痘疹全书》
《痘疹全书》 痘疹丛书。明·谈志远辑。包括万全《痘疹碎金赋》一卷,万全《痘疹心法》十二卷及《痘疹玉髓》二卷(撰人不详,又名《毓麟芝室玉髓摘要》,卷下又名《毓麟芝室痘疹玉髓图像注解》)。现存万历二年刻本、1610年彭瑞吾重刊本等。作者:
- 《痘疹全书》
《痘疹全书》 痘疹丛书。明·谈志远辑。包括万全《痘疹碎金赋》一卷,万全《痘疹心法》十二卷及《痘疹玉髓》二卷(撰人不详,又名《毓麟芝室玉髓摘要》,卷下又名《毓麟芝室痘疹玉髓图像注解》)。现存万历二年刻本、1610年彭瑞吾重刊本等。作者:
- 《续医说》:[卷一医书]痘疹全书
痘疹自汉以前方书不载至拓拔魏时始有方药自唐迄宋有董汲钱乙挺然独出着方立论羽翼圣经最为有功近时慈溪赵继宗着小儿痘疹全书板行于世余始读其序窃谓继钱乙之后者一人及读至终篇详加考究与序大异其书总出六十二方其间喜用紫草蝉壳大力子露蜂房四味如是者凡四十六方抑何其偏戾如此耶若小儿气实有风邪热毒者用之可也设使气虚血虚表里不实大便自利灰白色顶陷切牙寒战等症其可轻用之乎按胡大卿痘疹方论云紫草虽是疮疹家圣药然性寒利大肠
- 《博爱心鉴》
《博爱心鉴》 痘疹专著。又名《痘疹博爱心鉴》、《痘疹全书博爱心鉴》。明·魏直撰于1525年。此书专治痘疹,作者认为痘本于气血,治痘首先应扶正抑邪,其辨证治疗有顺、逆、险三法。治法以温补为主,并以保元汤为治痘的主方,虽别立一家之法,却不免失之偏执,而有悖治痘常规。现有明刻本、日刻本、清刻本及《痘疹大全八种》本。作者:
- 《痘疹碎金赋》
《痘疹碎金赋》 痘疹专著,本赋有二种,均题明·万全撰,但内容不同。 ①收入《痘疹全书》中,共二篇。上篇论痘,共29条;下篇论疹,共8条。 ②收入《片玉痘疹》中,一篇,共16条。作者:
- 《痘疹碎金赋》
《痘疹碎金赋》 痘疹专著,本赋有二种,均题明·万全撰,但内容不同。 ①收入《痘疹全书》中,共二篇。上篇论痘,共29条;下篇论疹,共8条。 ②收入《片玉痘疹》中,一篇,共16条。作者:
- 黄廉
黄廉 明代医家。号铜壁山人。生平居里未详。辑《痘疹全书》(又名《秘传经验痘疹方》)十卷。据高武、日本丹波元胤考证,此书实为袭名医万全《痘疹心要》(1546年)之作,据为己有者。作者:
- 《博爱心鉴》
《博爱心鉴》 痘疹专著。又名《痘疹博爱心鉴》、《痘疹全书博爱心鉴》。明·魏直撰于1525年。此书专治痘疹,作者认为痘本于气血,治痘首先应扶正抑邪,其辨证治疗有顺、逆、险三法。治法以温补为主,并以保元汤为治痘的主方,虽别立一家之法,却不免失之偏执,而有悖治痘常规。现有明刻本、日刻本、清刻本及《痘疹大全八种》本。作者:
- 《痘疹碎金赋》
《痘疹碎金赋》 痘疹专著,本赋有二种,均题明·万全撰,但内容不同。 ①收入《痘疹全书》中,共二篇。上篇论痘,共29条;下篇论疹,共8条。 ②收入《片玉痘疹》中,一篇,共16条。作者:
- 邓象晋
邓象晋 清代文人兼医家。字迎接,号检庵,江西安仁县人。工诗画词赋,又旁通医药,常以药赈贫济世。著《生生心印》、《痘疹全书》,未见行世。作者:
- 李廷昰
当时名家。廷昰传其术,于脉理亦颇有研究,尝对缪希雍医学遗稿进行整理。其治病多有奇效,凡有延请者,必前往。李氏与当时名医喻嘉言、张卿子等有交往,晚年与文人朱彝尊交善,并得其赠书多达数千卷,学问大增。曾校订贾所学《药品化义》,认为该书实“一世之指南”。有医著多种:《脉诀汇辨》十卷、《五运六气医案》一卷,《医学口诀》、《痘疹全书》等。又整理《李中梓医案》。现《脉诀汇辨》及《李中梓医案》有刊本行世。作者:
- 丁凤
明代医家。字竹溪。江浦(今属江苏)。生卒年欠详。幼时即攻习举子业,后又改习医业,有较坚实的基础。对痘疹一科尤有心得。撰有《医方集宜》及《兰阁秘方》,都是自己平时诊疗的宝贵经验,参考古人经义奥旨,结合其先祖所遗留之著作编撰而成。另又据黄廉所辑的《痘疹全书》进行修改,加入其三十余载对痘疹等证独特心得,改编成《痘疹玉函集》计六卷。此三书后又集成《丁氏锦囊三种秘录》。其医术并传与子孙,颇有影响。作者:
- 《中国医籍考》:[卷七十六]方论(五十四)
。资禀颖异。学问渊深。而自托于医。吾组怡杏。吾父坡。皆英敏博洽。而不习举子业。吾父始教吾兄弟。为时文应试。而余遂登丙戌进士。入仕以来。遇缙绅诸公。尝慨治痘无奇方。而婴儿横夭。予思菊泉翁因徐氏故业□痘疹全书。怡杏重为增辑。而参坡复从而删订之。是皆出其绪余。以广济人之术。而其着论阐幽。绘图立法。真能发前贤所未发。而开千古之迷。遂命工绣梓以传。此书出。而治痘者有准绳矣。婴儿之命。十可全六七矣。我祖宗之遗
- 《石室秘录》:[卷五(书集)]张真人传痘疹门
补血,而不可散血,俱宜切记。方用当归二钱,元参三钱,升麻三分,甘草三分,干葛一钱,水煎服。此治疹奇方也。有此奇方为骨,又出入加减可也。心火热极,加黄连三分;肝火,加栀子六分;肺火,加黄芩一钱,麦冬一钱。辨各经病,亦看小儿山根之色,然看之时,须用洗去面上尘土,细看之。《痘疹全书》统诸症以立言,而余总秘要以传方。有此四方为骨,参之彼书,出入加减,神奇之极矣。《石室秘录》清陈士铎公元1644-1911年
- 《孙文垣医案》:[卷一三吴治验]郑都谏公子痘(有发明)
然而睡,天明痘色明润,焦顶尽退,血亦渐活,惟呕哕抢喉。众又以昨日之剂太寒所致。予曰∶此火毒未尽彻也,宜进竹茹汤。而慎云峰怫然早∶吾家世世业痘,年亦七十有五,曾未见治痘用竹茹者。春寰公令弟乐津公,捡痘疹全书用竹茹者以正,慎语塞,悻然而去。药进而哕止。至八日,果泄泻、发痒。予以保元汤加白术以治泻,大加何首乌以止痒,一帖而痒止。至十四日,天庭两颧皆回浆作靥,惟两颐浆未回,泄泻不止。予因偶出北门,半日归,
- 《急救广生集》:[卷六·幼科]痘疹
房中淫液气妇女经血气孤臭漏腋气酒醉荤腥气微烂蒸湿气泼粪淋尿气烹煎油腻气一切臊秽气蚊烟毒药气葱蒜韭薤五辛气硫黄火炮火药气误烧油发鸟兽皮毛气炒制一切药味气远行染带一切汗杂气焚烧脑麝诸香气凡此臭气有触犯者,立见变异,慎之,慎之。出痘之家,必须预防其患。多用胡荽捣汁和酒,各处喷之。门户墙壁、帏帐床榻,皆令喷过,甚能辟臭气。保幼者,不可不留心也。(《医镜》参《痘疹全书》)《急救广生集》清程鹏程公元1805年
- 《中国医籍考》:[卷七十七]方论(五十五)
于方书所载。又有偏于温补者。有偏于凉泻者。有先人之妙用则可。无先人妙用则误矣。岂应以当今粗率孟浪之见。滑诈嗜利之人为之哉。予素研穷于此。尚未得其奥旨。因被逮淹禁比部二载。遂将闻人氏钱氏陈氏蔡氏。及痘疹全书。玄机博爱心鉴等书。细加参详。将其已出未出,长发灌浆收靥。形色治法。肤浅易晓之说。采集及予素所经验者。编成一帙。名为治痘详说。不特宜于东南。虽西北之人。亦不越是矣。惟高明同志者校之。时万历癸巳夏后
- 《中国医籍考》:[卷七十八]方论(五十六)
白岳。精阴阳司天之说。调五行生克。黜奇霸不用。活人无算。时称国手。尤于治痘有异传。常语人曰。痘科无死证。其不治者医之咎也。所着有痘科秘袂行世。性谦让。喜施予。济人缓急无德色。有长浓风。〔李氏(延)痘疹全书〕未见按上见于曝书亭高士李君塔铭。〔蔡氏(继周)保嗣痘疹灵应仙书〕二卷存自序曰。医药二字。古有金匮玉板。岐黄问答。灵枢难经脉诀。何其详备明正焉。周切思痘疹一门。名曰小儿科。口不能道寒热之情。心不能
- 《续名医类案》:[卷二十六·痘证]小儿痘
亦可用于清解后,火未退而用,是以毒攻毒,其势愈炽。郑遂命煎服,其减去山楂、贝母,从众议也。次日痘色明润,焦顶尽退,血亦渐活。惟呕哕抢喉,众谓药所致。孙曰∶此火毒未尽也,宜进竹茹汤,乃大哗。郑弟检《痘疹全书》用竹茹以证,乃已。药进而哕止。至八日,泄泻发痒,乃以保元汤加白芍、术,大加首乌,一帖泻痒止。至十四日,天庭两颧皆回浆作靥,惟两颐未回,泄泻不止。逾半日,口开顶软,四肢尽瘪,腹又胀,已成内攻,举家
- 《医方证治汇编歌诀》:通治方
味皆除其孰济川(煎)归(当归)膝(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便结病虚难下夺,用通于补法堪宗。〔凡病涉虚损,而大便秘结不通,难用硝、黄下夺,而势又不得不通者,用此通之。甚妙二方、保元汤(魏桂岩《痘疹全书博爱心鉴》)里参(人参二钱)(黄三钱)草,(甘草一钱)肉桂冬宋正秘方补心(丸)治手振,(血虚有痰)参(人参五钱)茯(苓七钱)芎(川芎一两)归(当归一两半)地钱)朱(砂五钱方有甘草。此心恍惚青州白丸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