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茹散

目录

1 拼音

zhú rú sǎn

2 概述

竹茹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十一首。

3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方之竹茹散

3.1 处方

竹茹、黄芩、炙甘草各半两,灶心土、麦门冬、石膏各一两[1]

苦竹茹15克 伏龙肝30克 石膏30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麦门冬30克(去心,焙)黄芩15克

3.2 制法

上药为粗末[1]

上药捣粗罗为散。

3.3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方之竹茹散主治小儿伤寒鼻衄,烦热头痛[1]

3.4 用法用量

每服一钱,水煎服,量儿大小,加减服用[1]

每服3克,用水120毫升,煎至60毫升,去滓温服,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3.5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方

4 《太平圣惠方》卷十一方之竹茹散

4.1 组成

竹茹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半两(去芦头),麦门冬半两(去心),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芦根半两(锉)。

4.2 制备方法

上药为散。

4.3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十一方之竹茹散主治伤寒后,烦热干呕。

4.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5 《太平圣惠方》卷十四方之竹茹散

5.1 组成

竹茹1两,犀角屑3分,生干地黄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伏龙肝1两,川朴消1两。

5.2 制备方法

上药为散。

5.3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十四方之竹茹散主治伤寒后阴阳易,头痛,鼻衄不止。

5.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温频服,不拘时候。以愈为度。

6 《太平圣惠方》卷十七方之竹茹散

6.1 组成

竹茹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葛根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芦根1两(锉),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

6.2 制备方法

上药为散。

6.3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十七方之竹茹散主治热病四日,头痛胸满,食即呕逆。

6.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粳米100粒,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7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方之竹茹散

7.1 组成

竹茹1团如鸡子大,白芍药半两,当归半两,茜根2两,羚羊角屑1两半,甘草1两(炙微赤,锉),生干地黄半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鹿角胶1两半。

7.2 制备方法

上药为散。

7.3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方之竹茹散主治呕血久不愈,心神烦闷,脏腑劳伤。

7.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8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方之竹茹散

8.1 处方

苦竹茹30克 生干地黄30克 茜根15克 百合15克 杏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黄耆4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苦竹茹1两,生干地黄1两,茜根半两,百合半合,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黄耆1两半,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8.2 制法

上药捣粗罗为散。

8.3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方之竹茹散主治肺痈烦闷,咳嗽脓血。肺痈烦闷,咳嗽脓血。

8.4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8.5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方

9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方之竹茹散

9.1 组成

甜竹茹1两,当归1两(锉,微炒),芎1两,黄芩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9.2 制备方法

上锉细和匀。

9.3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方之竹茹散主治妊娠胎动不安,手足烦疼。

9.4 用法用量

以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分2次食前温服。

10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六方之竹茹散

10.1 组成

竹茹1两,麦门冬1两(去心),白茯苓1两,栀子61两,黄芩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石膏2两。

10.2 制备方法

上药为散。

10.3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六方之竹茹散主治妊娠3-4月,胎动不安,手足烦热,面色萎黄。

10.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11 《杨氏家藏方》卷三方之竹茹散

11.1 组成

羚羊角3分,青竹茹1两,黄芩3分,山栀子仁3分,紫苏叶3分,黑参3分,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色),木通3分,赤茯苓(去皮)3分,朴消1两(别研),甘草半两(炙赤),大黄1两(锉,炒)。

11.2 制备方法

上药为粗末。

11.3 功能主治

《杨氏家藏方》卷三方之竹茹散主治大肠实热,心神烦躁,口内生疮。

11.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煎至6分,去滓,入生地黄汁1合,再煎1两沸,不拘时候温服。

12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方之竹茹散

12.1 组成

竹茹半两,人参半两,白茯苓半两(去黑皮),黄耆半两(锉),当归半两(切,焙),生干地黄(焙)半两。

12.2 制备方法

上药为散。

12.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方之竹茹散主治产后烦闷气短。

12.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13 《幼幼新书》卷二十六方之竹茹散

13.1 组成

菊花3钱,黄芩1钱,人参1钱,大黄半两,甘草1钱。

13.2 制备方法

上药为末。

13.3 功能主治

《幼幼新书》卷二十六方之竹茹散主治小儿疳后天柱倒。

13.4 用法用量

竹叶汤下。

13.5 附注

本方名竹茹散,但方中无竹茹,用法中竹叶汤下,疑为“竹茹汤下”。

1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30.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