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髎

目录

1 拼音

zhǒu liáo

2 英文参考

Zhǒuliáo LI12[中国针灸学词典]

zhǒuliáo[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I12[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肘髎
汉语拼音Zhouliao
罗马拼音Chouliao
美国英译名Elbow Bone
各国代号中国LI12
日本12
法国莫兰特氏GI12
富耶氏
德国DI12
英国Li12
美国LI12

肘髎为经穴名(Zhǒuliáo LI12)[1]。出《针灸甲乙经》。属手阳明大肠经[1]。肘即肘部,髎为骨隙,肘髎穴在肘部,靠近骨隙处,故名肘髎[1]。主治肩部酸痛,肘部酸痛,臂部酸痛,麻木,瘰疬,挛急,屈伸不利,臂神经痛,肱骨外上髁炎,肘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瘫痪,嗜卧等。

4 别名

肘尖(《外科枢要》)。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肘髎,在肘大骨外廉陷者中。

6 穴名解

肘即肘部,髎为骨隙,肘髎穴在肘部,靠近骨隙处,故名肘髎[1]

《说文》:“肘,臂节也。”段注:“肱与臂之间曰肘。”髎,有深空之义,或作“窌”。此穴在肘关节之直上,当肱骨外上髁的上方与肱三头肌之间陷凹中,故名肘髎。[2]

7 所属部位

上臂[3]

8 肘髎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肘髎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1寸,当肱骨边缘处[4][4]

肘髎位于肘区,肱骨外上髁上缘,髁上嵴的前缘[4]

肘髎位于上臂外侧,肱骨外上髁的上方,肱三头肌的外缘,肱桡肌的起始部;或于曲池穴外上方1寸,肱骨边缘外,屈肘取穴[5]

肘髎在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

肘髎穴的位置

肘髎穴的位置(手阳明大肠经)

肘髎穴的位置(肌肉)

肘髎穴的位置(骨骼)

9 取法

屈肘,在曲池外上方1寸,肱骨边缘处取穴。

肘髎位于肘区,肱骨外上髁上缘,髁上嵴的前缘[5]

屈肘,曲池直上1寸,当肱三头肌肌腱的外缘处取穴[6]

快速取穴:先找到曲池(屈肘成直角,先找到肘横纹终点,再找到肱骨外上踝,两者连线中点处),向上量取1横指处即是[7]

10 穴位解剖

肘髎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肘筋膜、肱三头肌。有桡侧副动、静脉。分布着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皮肤由臂后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稍厚,有少量的脂肪组织。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过肱桡肌起始部,进入肱三头肌。该肌由桡神经肌支支配。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肱桡肌→肱肌[7]

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8]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前臂后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神经肌支和肱深动脉分布[8]

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并有桡侧副动、静脉通过[8]

11 肘髎穴的功效与作用

肘髎有舒筋活络的作用。

肘髎有疏筋利节作用[8]

肘为全身关节较大者,肘髎穴有舒筋利节作用,治腕肘屈伸不利,肩臂痛麻[8]

12 主治病症

肘髎穴主治肩部酸痛,肘部酸痛,臂部酸痛,麻木,瘰疬,挛急,屈伸不利,臂神经痛,肱骨外上髁炎,肘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瘫痪,嗜卧等。

肘髎穴主治肘臂部酸痛、麻木、挛急和嗜卧[8]

肘髎主要用于局部疾患:如肩、臂、肘酸痛,麻木、挛急、屈伸不利等[8]

现代多用肘髎治疗瘫痪、臂神经痛、肱骨外上髁炎及肘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等[8]

肘髎主治肘臂疼痛、拘挛、麻木,瘰疬等[8]

肘髎穴主治肘臂酸痛,麻木,挛急[8]

运动系统疾病: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等肘关节病。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一般直刺0.5~1.0寸[8][8][8]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可向前臂放散[8];

沿肱骨前缘,进针1.0~1.5寸,局部酸胀,可向前臂放散;

治肘部痛时可用"齐刺"或"恢刺"法。

13.2 灸法

可灸[8][8]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8]

艾炷灸或温针灸3~7壮,艾条灸10~20分钟。

14 配伍

肘髎穴配肩髃、臂臑治上臂疼痛不举[8]

肘髎配肩髃、腕骨,治臂膊红肿、肢节疼痛[8]

肘髎配曲池、手三里治肱骨外上髁炎[8]、上肢不遂[8]

肘髎配天井、少海治肘关节拘挛疼痛[8]

肘髎配养老、肩髃、合谷,治肩凝症[8]

肘髎配手三里、肩髃,有通经活络作用,主治肘痛,屈伸不利。

肘髎配曲池、手三里,有活血通络作用,主治肱骨外上髁炎。

15 特效按摩

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按揉肘髎,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可预防网球肘[8]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肩肘节酸痛,臂痛,不可屈伸,肘髎主之。

《类经图翼》:肘节风痹,臂痛不举,麻木不仁,嗜卧。

《针灸大成》:主风劳嗜卧,肘节风痹,臂痛不举,屈伸挛急,麻木不仁。

17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82.
  2. ^ [2]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3. ^ [3]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4.
  4.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99.
  6. ^ [6]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60.
  7. ^ [7]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8. ^ [8]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4-4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