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实导滞丸

目录

1 拼音

zhǐ shí dǎo zhì wán

2 英文参考

zhishi daozhi pill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zhishi daozhi wa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枳实导滞丸记载于《内外伤辨惑论》卷下,其组成为大黄9g、枳实9g、神曲9g、茯苓6g、黄芩6g、黄连6g、白术6g、泽泻6g,具有消食导滞,清热祛湿之功效。主治湿热食积。本方为主治食积湿热,内阻肠胃之常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痢疾等属湿热积滞者。

枳实导滞丸中各味中药具有强大而广谱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而且有消除耐药质粒,抗内毒素、外毒素作用,因此对急性胃肠功能紊乱应有一定治疗作用。值得重视的是该方剂不仅具有抗肝硬化、抗溃疡和利胆作用,更重要的是其中4味中药对胃肠功能可依机体机能状态而具有双相调节作用,从而可使胃肠功能紊乱恢复到正常水平;该方剂不仅具有强大的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而且对免疫系统有一定增强、促进调节作用,对神经系统有一定保护、调节作用,这对引起胃肠功能紊乱的神经精神因素原因尤为必要;同时还发现该方剂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作用,而且对肾脏功能有保护和利尿作用,还有抗肿瘤以及影响脂肪、糖代谢的作用,因此该方剂应用范围可适当扩大。[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枳实导滞丸药典标准。

4 方名

枳实导滞丸

5 别名

枳术导滞丸(《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

导气枳实丸(《医学入门》卷八)

本方加木香、槟榔,名“木香导滞丸”(见《医学正传》卷二)

本方方名,《金匮翼》引作“导滞丸”

6 组成

大黄一两,枳实(麸炒,去瓤)、神曲(炒)各五钱,茯苓(去皮)、黄芩(去腐)、黄连(拣净)、白术各三钱,泽泻二钱[2]

大黄十两,枳实(麸炒,去瓤)、炒神曲各五钱,茯苓(去皮)、黄芩、黄连、白术各三钱,泽泻二钱[3]

大黄1两,枳实(麸炒、去瓤)5钱,神曲(炒)5钱,茯苓(去皮)3钱,黄芩(去腐)3钱,黄连(拣净)3钱,白术3钱,泽泻2钱。

大黄9g、枳实9g、神曲9g、茯苓6g、黄芩6g、黄连6g、白术6g、泽泻6g[4]

7 枳实导滞丸的功效与主治

《内外伤辨》卷下之枳实导滞丸具有消食导滞,清热祛湿之功效。主治湿热食积。症见脘腹胀痛,下痢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4]

枳实导滞丸功能消导积滞,清热祛湿[4]。治积滞内阻,生湿蕴热,脘腹痞满,闷乱不安,食欲不振,大便秘结,或泻痢后重,舌红苔黄腻,脉沉实[4]

枳实导滞丸具有祛湿清热,消积导滞的功效。主治伤湿热之物,不得施化,而作痞满,闷乱不安;脾胃湿热引起的胸满腹痛,消化不良,积滞泻泄,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

8 枳实导滞丸的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4]。每服五十至七十丸,食远,温开水送下[4]

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温水送下[4]

研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至70丸(6~9g),温水送下,根据病情加减服之。[4]

9 方解

本方主治为湿热食积、内阻肠胃所致的湿热食积证,治以消食导滞、清热祛湿。方中重用大黄,苦寒泻下,攻积泻热,使积热从大便而下,为君药。枳实行气导滞,消积除胀满;神曲消食化滞而和胃,共助大黄以攻积导滞,为臣药。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燥湿而止痢;茯苓、泽泻利水渗湿而止泻;白术燥湿健脾,使攻积而不伤正,均为佐药。诸药相合,共成消食导滞,清热祛湿之剂,使食消积去,湿化热清,诸症自愈。[4]

本方治证为湿热食积,内阻肠胃所致。积滞内停,气机壅塞,传导失司,故脘腹胀痛,大便秘结。食积不消,湿热不化,下迫于肠,则泄泻下痢。治宜消食导滞,清热祛湿。本方乃消法与下法并用之剂,用于泄泻、下痢,亦属“通因通用”之法。[5]

10 临床运用

枳实导滞丸为主治食积湿热,内阻肠胃之常用方剂。以脘腹胀痛,大便失常,苔黄腻,脉沉有力为证治要点。[5]

10.1 加减法

若胀满较重,里急后重者,可酌加木香、槟榔等以理气导滞[5]

10.2 使用禁忌

泄泻无积滞者,不可妄投;孕妇不宜使用枳实导滞丸[5]

11 枳实导滞丸的现代适应证

近代常用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胃肠功能紊乱等[5][5]

枳实导滞丸适用于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痢疾等属湿热积滞者,可加减用之[5]

11.1 胃肠功能紊乱

胃肠功能紊乱现称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组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性的胃肠道综合征。临床上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功能性消化不良(见平胃散消化功能紊乱一节);第二种是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及/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须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该病病因不清,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认为胃肠动力学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是该病病理学基础,肠道感染和精神心理障碍是该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临床起病隐匿,症状反复发作或慢性迁延,主要表现为部位不定的腹痛,排便或排气后缓解一;腹泻但无脓血便或与便秘交替;常伴失眠、焦虑、头痛等精神症状。[5]

11.2 慢性痢疾与急性菌痢

[5]

慢性痢疾与急性菌痢病因机制相同,仅是慢性菌痢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

慢性痢疾主要是由于急性细菌性痢疾治疗不彻底转变而来,病程超过2个月即为慢性痢疾。致病菌为痢疾杆菌,病变主要在乙状结肠及降结肠,肠黏膜充血水肿、出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长期的左下腹疼痛,里急后重和脓血便。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经粪口传播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当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志贺菌进入消化道后侵入结肠上皮细胞,经基底膜进入固有层,并在其中繁殖,释放毒素引起肠黏膜炎症反应和固有层小血管循环障碍,黏膜表面大量黏液脓性渗出物覆盖,严重者肠黏膜上皮细胞大片坏死,脱落后形成溃疡;轻者肠黏膜仅弥漫性充血水肿;慢性者黏膜水肿和肠壁增厚、瘢痕或息肉形成;中毒型痢疾肠黏膜仅见充血水肿,少有溃疡形成,突出病变为全身多脏器微血管痉挛或通透性增加,大脑及脑干水肿,部分肾上腺充血,肾上腺皮质充血或萎缩。普通型菌痢主要表现为发热、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急性者病程1~2周;慢型者病程大于2个月;中毒型痢疾起病急骤高热、惊厥,休克型常表现为循环衰竭如四肢冰凉,皮肤紫花,血压下降,无尿或少尿;脑型者表现为意识障碍、呼吸衰竭等脑水肿表现;普通型者具有休克和脑型两种表现。

12 枳实导滞丸的药理作用

枳实导滞丸中各味中药具有强大而广谱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而且有消除耐药质粒,抗内毒素、外毒素作用,因此对急性胃肠功能紊乱应有一定治疗作用。值得重视的是该方剂不仅具有抗肝硬化、抗溃疡和利胆作用,更重要的是其中4味中药对胃肠功能可依机体机能状态而具有双相调节作用,从而可使胃肠功能紊乱恢复到正常水平;该方剂不仅具有强大的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而且对免疫系统有一定增强、促进调节作用,对神经系统有一定保护、调节作用,这对引起胃肠功能紊乱的神经精神因素原因尤为必要;同时还发现该方剂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作用,而且对肾脏功能有保护和利尿作用,还有抗肿瘤以及影响脂肪、糖代谢的作用,因此该方剂应用范围可适当扩大。[5]

12.1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枳实导滞丸不仅有强大而广谱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而且还能消除耐药菌质粒作用,有抗内毒素、抗外毒素作用[6]

君药大黄及其所含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等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均有抑制作用,对葡萄球菌、链球菌、淋球菌最敏感,其次是白喉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枯草杆菌,同时大黄素对肠道最占优势的厌氧脆弱拟杆菌有抗菌活性,特别是对急慢性胃炎常见致病菌幽门螺旋杆菌有很强抑制作用,其抑菌机制主要是抑制菌体糖和糖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和脱氢,抑制蛋白质及核酸合成;大黄煎剂,水醇、醚提取物对许兰黄癣菌、同心性毛癣菌等多种真菌均有较高的抑制作用,同时对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乙肝病毒、柯萨奇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阿米巴原虫、阴道滴虫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臣药枳实所含柚皮苷元、橙皮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柚皮苷对酵母菌和真菌也有抑制作用;柚皮苷、柚皮苷元或(和)其盐或酯有抗病毒作用,有助于艾滋病的治疗。佐药黄芩煎剂除对大黄所抑杀的细菌均有抑杀作用外,还对霍乱弧菌、副伤寒杆菌、溶血型链球菌、变形杆菌、肺炎链球菌、人型和牛型结核杆菌等有抑制作用;黄芩苷能减轻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诱发的病理损害,对大肠杆菌的耐药质粒(R质粒)具有消除作用,同时还有抗内毒素作用,能减轻内毒素对细胞膜结构的损伤作用;黄芩水浸剂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同时对流感病毒、HIV-1等病毒均有抑制作用。黄连及小檗碱也具有广谱抗菌作用,除对上述绝大部分细菌均有抑杀作用外,还对幽门螺旋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新城鸡瘟病毒、柯萨奇B3病毒、牙周致病菌、阿米巴原虫等均有抑制作用;黄连煎剂及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及白色念珠菌等10余种皮肤致病性真菌也有抑制作用;黄连抑菌的机理主要是抑制细菌的糖代谢、抑制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破坏细菌的结构;更重要的是黄连及小檗碱能消除耐药菌的耐药质粒,减少或抑制耐药菌的产生,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能力,对抗细菌外毒素。茯苓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其乙醇提取物还能抑杀钩端螺旋体。白术水浸剂对絮状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枯草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6]

12.2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枳实导滞丸有强大的保肝利胆、抗肝硬化、抗胃溃疡作用,值得重视的该方剂中有4味中药大黄、枳实、黄连、白术依机能状态对胃肠运动均呈双相调节作用,这可能就是该方剂能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所在。[6]

君药大黄具有显著的保肝利胆作用,能明显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RNA合成及肝细胞再生,刺激人体产生干扰素,抑制病毒繁殖,改善肝脏微循环;同时能疏通肝内毛细胆管,促进胆汁分泌,促进胆囊收缩,松弛胆囊Oddi's括约肌,促进胆汁排泄;能促进胃黏膜合成PGE,增强胃黏膜的屏障作用,保护胃黏膜,大黄鞣质可减少胃溃疡胃液分泌,降低胃酸度,抑制幽门螺旋杆菌,因而具有抗溃疡作用;对急性胰腺炎能减轻其病理损伤,促进其恢复,对多种胰酶有抑制作用,能防止糜蛋白酶或酒精诱发的急性水肿型或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发生和发展;对胃肠道运动功能有双相调节作用,可促进肠蠕动,抑制肠平滑肌上Na+-K+-ATP酶,使肠腔渗透压升高而具有泻下作用,而大黄鞣质则具有收敛止泻作用。臣药枳实热水提取物、枳实挥发油能减少胃液分泌量,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具有抗溃疡作用;枳实对胃肠道平滑肌运动具有双重作用,在病理性机能亢进如肠痉挛、泄泻时表现抑制效应,产生解痉、止痛、止泻作用,当机体机能低下如胸腹痞满、胃扩张、胃下垂、胃肠无力性消化不良,脱肛、疝气、肠梗阻时,则对胃肠平滑肌有兴奋作用,使之蠕动增强,从而而使胃肠运动恢复正常。臣药神曲含多种酵母菌、淀粉酶、维生素B复合体,能增进食欲,维持正常的消化功能。佐药黄芩对实验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所含总黄酮可增加肝脏GSH-Px的活性,明显降低LPO含量,抑制肝脏脂质过氧化作用;同时黄芩煎剂有促进胆汁分泌的利胆作用;黄芩煎剂、醇提取物能抑制小肠运动,拮抗乙酰胆碱所致肠痉挛;黄连及其所含小檗碱具有利胆作用,并促进胆汁中结合胆红素的排泻,小檗碱有促进胆汁排泄的作用;黄连甲醇提取物对胃溃疡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黄连碱及氧化黄连碱能抑制胃损伤形成,小檗碱能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愈合,关键是黄连对幽门螺旋杆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故而有显著抗溃疡作用;黄连及其小檗碱对胃肠运动亦具有双相调节作用,低浓度时兴奋之,可引致痉挛,高浓度时则抑制之,可抑制乙酰胆碱、组胺所致肠痉挛。茯苓所含茯苓醇能使肝硬化动物肝脏胶原蛋白降解,促进肝内纤维组织重吸收,从而起到抗肝硬化作用;同时茯苓能降低胃酸含量,具有抗溃疡作用,对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泽泻所含胆碱、卵磷脂、不饱和脂肪酸均具抗脂肪肝作用,可使脂肪肝内的脂肪重量明显降低;泽泻粉可抑制脂肪蓄积,泽泻提取物对脂肪肝有保护作用。白术水煎剂对肝损伤可减轻其糖元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增长,降低ALT;同时白术能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酸度,减少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排出量,具有显著的抗溃疡作用;可调节胃肠运动,对其有双相调节作用,当肠管受乙酰胆碱作用处于兴奋状态时白术呈抑制作用,当肠管受肾上腺素作用而处于抑制状态时,白术呈兴奋作用,能使肠管活动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6]

12.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枳实导滞丸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显著的增强和调节作用[6]

君药大黄素对肠黏膜单核细胞、腹腔巨噬细胞、脑细胞既可促进细胞内Ca2+释放,又可促进细胞外Ca2+内流,因此对上3种细胞可发挥多种免疫调节作用,并可协调PHA激活单核细胞分泌IL-2及INF-γ,从而增强免疫作用;同时大黄可保护骨髓血细胞免受免疫抑制剂的破坏。臣药枳实提取液及其所含橙皮素、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等均能明显抑制Ⅰ型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橙皮苷可抑制化合物48/80诱发的肥大细胞组胺释放。佐药黄芩对免疫功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黄芩苷对巨噬细胞具有双相调节作用,低剂量可显著增强其吞噬功能,高剂量则抑制之,低剂量对LPS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具有促进作用,高剂量则反而抑制之;对NK细胞剂量在10~320μg/ml范围内随剂量增加NK细胞杀伤功能增强,剂量大于640μg/ml NK细胞活性则反而抑制而降低;黄芩苷通过增加脾脏单核细胞内cAMP含量而对淋巴细胞分化具有一定调节作用,同时黄芩苷对RBC免疫功能具有促进作用,明显改善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细胞免疫功能;黄芩还有抗免疫反应作用,尤其对Ⅰ型变态反应作用显著。黄连膏腹腔注射对巨噬细胞有激活作用,使之出现定向趋化移动,到达补体活化部位。茯苓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茯苓多糖具有显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能增加胸腺、脾脏、淋巴结的重量,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对抗免疫抑制剂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抑制,对抗60Co照射引起的外周血WBC减少,增加ANAE阳性淋巴细胞数;对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可使玫瑰花环形成率及PHA诱发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使脾脏抗体分泌细胞数(PFC)明显增加,其增强免疫的功能与其诱导产生IL-2有关;茯苓素对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但对PHA、LPS、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血清抗体、脾细胞抗体产生能力有显著抑制作用,此种免疫调节能则与茯苓对IL-2的产生抑制有关。白术水浸剂可显著增强抗体产生能力,增强淋巴细胞转化率及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骨髓细胞增殖反应及IL-1、IL-2的分泌,提高外周血WBC数量,增加脾脏和胸腺的重量,增强淋巴细胞功能;白术多糖(PAM)可激活ConA/PHA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并能提高IL-2分泌水平,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白术挥发油可提高巨噬细胞活性,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6]

12.4 抗炎及抗氧化损伤作用

枳实导滞丸方剂各味中药具有很强的抗炎、抗氧化作用[6]

君药大黄能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环氧化酶,使前列腺素E合成减少,并抑制白三烯B4的合成,从而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大黄煎剂对炎症早期渗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游走有较强的对抗作用,对炎性水肿有显著抑制作用;大黄可明显影响致炎因子,大黄素可抑制白三烯B4的生物合成,激活单核细胞分泌TNF-α、IL-1、IL-6、IL-8,同时还能抑制内毒素诱导的上述因子的分泌,能协调PHA激活单核细胞分泌IL-2及INF-7;大黄能清除氧自由基、H2O2和其他活性氧,抑制脂质过氧化,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臣药枳实所含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均具有抗炎作用,对炎性水肿有明显抑制作用;柚皮苷有较强的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柚皮苷元、橙皮素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佐药黄芩能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及释放,黄芩新素Ⅱ、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素均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黄芩素、黄芩苷可通过多种环节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PGE和白三烯(LT)的生成,从而减轻炎症介质扩张血管、增加血管通透性及白细胞趋化作用,对炎症的渗出、水肿等发挥抑制作用;黄芩苷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比羟自由基特异性清除剂甘露醇还要强,在体内与金属离子如Cu2+、Zn2+螯合后形成的黄芩苷铜、黄芩苷锌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比黄芩苷还要强;黄芩苷能明显降低肝中MDA含量,汉黄芩素、黄芩素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使LPO明显减少,因此具有十分显著的抗氧化反应。佐药黄连甲醇提取液对多种原因引起的炎症水肿、肉芽增生、毛细血管通透性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可能与黄连含小檗碱能促进ACTH释放有关;黄连所含小檗碱还能明显降低中性粒细胞中磷脂酶A2(PLA2)的活性,减少炎性介质的生成,降低炎性组织中PGE2的含量。对白细胞系产生的羟自由基及过氧化氢导致的化学发光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酵母多糖诱导的多形核WBC化学发光反应,因此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茯苓所含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对佐剂性关节炎及继发性炎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对炎症的全身症状也有改善作用。泽泻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能明显减轻炎症水肿及肉芽组织增生。白术内酯对炎症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能对抗腹膜的炎性渗出,具有抗腹水作用;白术煎剂及其所含白术多糖(PAM)能提高RBC中SOD及GSH-Px活性,抑制脑内单胺氧化酶B的活性,降低RBC中MDA含量,对抗RBC自氧化溶血,并能清除活性氧自由基,降低LPO含量。[6]

12.5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枳实导滞丸煎剂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镇静、镇痛、解热作用,同时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6]

君药大黄有抗精神病作用,大黄素有雌激素样作用。臣药枳实醋酸乙酯提取物可抑制致痛阈,具有镇痛作用,能协同戊巴比妥钠的中枢抑制作用,而有镇静作用,此外还有退热作用。佐药黄芩也有中枢抑制作用,协同阈下催眠量的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黄芩苷能缩小缺血再灌注脑梗死的面积。[6]

黄连所含小檗碱有抗脑缺血作用,对缺血性脑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升高脑缺血时SOD、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小檗碱能扩张脑膜血管,增加局部血流量,提高缺血再灌流早期海马CA1区神经元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对缺血的耐受性,减轻缺血再灌注晚期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程度;黄连所含叔胺生物碱能透过血脑屏障,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对失眠、多梦等神经精神症状有治疗作用,能抑制中枢发热介质的生成或释放而具有解热作用;小檗碱对乙酰胆碱有剂量依赖性双相作用,即小剂量增加其作用,大剂量则拮抗之,能拮抗肾上腺素的升压反应。茯苓也具有镇静作用,并能对抗卡那霉素所致中毒性耳损害,其所含的8种三萜化合物及茯苓的乙醇提取物可使胰岛素的分化诱导活性增强。白术能抑制脑内单胺氧化酶B的活性,对胰岛损伤有一定恢复作用,具有降血糖作用。[6]

12.6 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

枳实导滞丸能显著增强心脏功能,抗心律失常,保护心肌细胞,且具有降血压、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6]

君药大黄具有强心作用,大黄素可抑制动脉壁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细胞从G0期向S期转化,从而防止动脉壁增厚;大黄能改善血液流变性,使血黏度及红细胞压积降低,可抑制Na+-K+-ATP酶活性,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内水分向血管内转移,从而稀释血液,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障碍;大黄所含番泻苷和大黄多糖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然而大黄所含dl儿茶素、没食子酸则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小板数及增加纤维蛋白的含量,降低抗凝血酶Ⅲ活性,收缩局部血管而具有止血作用。臣药枳实注射液、对羟福林及N-甲基酪胺均能兴奋心脏,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脏泵功能,对左室内压最大升速率、心脏指数均有显著的增强作用;低浓度N-甲基酪胺可显著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代谢,枳实兴奋心脏的作用与N-甲基酪胺兴奋α、β受体及对羟福林兴奋α受体有关;枳实注射液还有迅速而持久的升压作用,收缩血管,提高总外周阻力。佐药黄芩所含黄芩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能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急性心肌缺血,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同时能对抗乌头碱、哇巴因诱发的各种心律失常,黄芩苷还能对抗自由基对心肺的损伤,对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黄芩苷具有阻滞钙通道的作用,可扩张血管对抗NA、KCl、BaCl2所致的血管收缩,具有降压作用;汉黄芩素、黄芩素及白杨素等可抑制花生四烯酸、ADP、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黄芩素及黄芩苷还可抑制由凝血酶诱导的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转变,对于DIC则防止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减少;佐药黄连所含小檗碱能促进心肌细胞外Ca2+内流,从而增加心肌收缩力,同时增加冠脉血流量,但大剂量时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因此对心脏呈剂量依赖性双相作用;小檗碱有抗心肌缺血作用,这种作用也呈剂量依赖性双相作用,对缺血性心肌损害的心肌细胞搏动、乳酸脱氢酶的释放、细胞存活率、超微结构均有保护作用,但大剂量时则加重心肌细胞损害;小檗碱能显著降低衰竭的心脏的耗氧量,改善梗死后衰竭的心室功能,能抑制Na+-K+-ATP酶,使心肌细胞内Na+增加,降低心肌自律性,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对乌头碱、哇巴因、氯仿所致心律失常有对抗作用;小檗碱还具有显著的降血压作用,同时对ADP、胶原、花生四烯酸及肾上腺素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茯苓水、乙醇、乙醚提取物均有增强心肌收缩、加快心率的作用,同时对衰竭的心脏有强大的利尿作用。泽泻具有短暂的降血压作用,具有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的作用。白术可扩张血管而降低血压,但白术内酯对心房肌有负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白术还有抗凝作用,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显著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时间。[6]

12.7 对肾功能的影响

枳实导滞丸君、臣、佐各味中药对肾功能均有保护作用,且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所以能治疗“小便短赤”[6]

君药大黄可抑制人肾成纤维细胞的分裂增殖,大黄素通过促进细胞凋亡、抑制DNA合成酶及延缓细胞周期来抑制肾纤维母细胞的增殖,可以减轻狼疮性肾炎(LN)肾间质纤维病变,改善LN预后;大黄素还能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的生长,抑制肾小球细胞从G1期进入S期,从而改善增殖性肾炎系膜区基质的堆积;大黄还能抑制糖尿病初期的肾脏肥大;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对肾髓质Na+-K+-ATP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而可产生利尿、排K+、排Na+作用;大黄对氮质血症有明显治疗作用,使血中肌酐、BUN含量明显下降,其治疗氮质血症的机理是:①泻下作用使肠内氨基酸吸收减少;②血中蛋白合成增加,必需氨基酸增加;③抑制蛋白分解,BUN来源减少;④促进尿素及肌酐排泄;⑤抑制肾脏化学性肥大,缓解高代谢状态。臣药枳实注射液及其所含N-甲基酪胺通过抑制肾小管重吸收而有明显的利尿作用。佐药黄芩水、醇提取物及黄芩苷均具有利尿作用,黄芩苷在利尿的同时还有降压作用,且随剂量的增加其降压利尿作用增大。茯苓及茯苓素对于健康人的利尿作用不明显,但对肾源性及心源性水肿病人利尿作用显著;茯苓素具有和醛固酮及其拮抗剂相似的结构,可与肾小管细胞浆膜的醛固酮受体结合,拮抗醛固酮活性,提高尿中Na+/K+比值,从而产生利尿作用。泽泻可直接作用于肾小管的集合管,抑制K+的分泌,同时抑制Na+的重吸收;可增加血浆心钠素(ANF,具有排钠利尿作用)的含量,抑制肾脏Na+-K+-ATP酶的活性,减少Na+的重吸收,因而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同时泽泻通过降低肾钙含量、减少肾小管内草酸盐结晶形成,从而抑制乙二醇与活性维生素D3诱导的肾结石的形成。白术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白术煎剂可使尿量比正常增加9倍,作用持续5小时左右,其主要是抑制肾小管对电解质重吸收,增加Na+、K+、Cl-的排泄,从而产生利尿作用的。[6]

12.8 其他

枳实导滞丸除神曲、泽泻外对许多肿瘤均有抑制作用[6]

枳实导滞丸除神曲外对脂代谢、糖代谢及蛋白质代谢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6]

13 各家论述

《医方集解》:此足太阴、阳明药也,饮食伤滞,作痛成积,非有以推荡之则不行,积滞不尽,病终不除。故以大黄、枳实攻而下之,而痛泻反止,经所谓“通因通用”也;伤由湿热,黄芩、黄连佐以清热,茯苓、泽泻佐以利湿;积由酒食,神曲化食解酒,温而消之;芩、连、大黄苦寒太过,恐伤胃气,故又以白术之甘温,补土而固中也。

14 歌诀

枳实导滞曲连芩,大黄术泽与茯苓;食湿两滞生郁热,胸痞便秘此方寻。[6]

15 出处

《内外伤辨惑论》卷下

16 枳实导滞丸药典标准

16.1 品名

枳实导滞丸

Zhishi Daozhi Wan

16.2 处方

枳实(炒)100g、大黄200g、黄连(姜汁炙)60g、黄芩60g、六神曲(炒)100g、白术(炒)100g、茯苓60g、泽泻40g

16.3 制法

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16.4 性状

本品为浅褐色至深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

16.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试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茯苓)。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组织中(枳实)。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μm(大黄)。草酸钙针晶细小,长10~32μm,不规则地充塞于薄壁细胞中(白术)。纤维束鲜黄色,壁稍厚,纹孔明显(黄连)。韧皮纤维淡黄色,梭形,壁厚,孔沟细(黄芩)。薄壁细胞类圆形,有椭圆形纹孔,集成纹孔群;内皮层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较厚,木化,有稀疏细孔沟(泽泻)。

(2)取本品0.5g,研碎,加甲醇20ml,浸渍10分钟,滤过,取滤液10ml(剩余的滤液备用),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加盐酸1ml,置水浴中加热30分钟,立即冷却,用乙醚20ml分2次振摇提取,合并乙醚提取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五个橙色荧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斑点变为红色。

(3)取[鉴别](2)项下的备用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连对照药材10mg,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药材溶液及对照品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7: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

(4)取本品2g,研碎,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醋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6.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16.7 含量测定

取本品适量,研细,取约0.5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甲醇90ml,加热回流4小时,趁热滤过至100ml量瓶中,用少量甲醇洗涤容器,洗液与滤液合并,放冷,加甲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橙皮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2μl与5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甲醇为展开剂,展开,展距约3cm,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铝的甲醇溶液,放置3小时,在紫外光灯(365nm)下定位,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薄层色谱扫描法)进行荧光扫描。激发波长:λ=300nm,线性扫描,测量供试品荧光强度的积分值与对照品荧光强度的积分值,计算,即得。

本品每1g含枳实以橙皮苷(C28H34O15)计,不得少于20.0mg。

16.8 功能与主治

消积导滞,清利湿热。用于饮食积滞、湿热内阻所致的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痢疾里急后重。

16.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16.10 贮藏

密封。

16.11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7 枳实导滞丸说明书

17.1 药品名称

枳实导滞丸

17.2 药品汉语拼音

Zhishi Daozhi Wan

17.3 分类

消化系统药物 > 中成药

17.4 剂型

每袋18g。

17.5 性状

枳实导滞丸为浅褐色至深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

17.6 枳实导滞丸的主要成份

枳实(炒)、大黄、黄连(姜汁炙)、黄芩、六神曲(炒)、白术(炒)、茯苓、泽泻

17.7 枳实导滞丸的功能主治

消积导滞,清利湿热。用于饮食积滞、湿热内阻所致的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痢疾里急后重。。

17.8 枳实导滞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17.9 注意事项

1.孕妇慎用。

2.用药期间,忌食生冷食物。

17.10 专家点评

1清化湿热,消导积滞。传统功用湿热泻痢,里急后重,大便秘结,腹部胀痛等病症。目前临床新用途:

1.治疗慢性胃炎:有人用枳实导滞丸治疗慢性胃炎患者36例,其中临床治愈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31例,有效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4例,无效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明显改善)1例,总有效率为97%。用法:内服枳实导滞丸,9g/次,2次/日,温开水送服。15日为1个疗程,本组病例用药时间最短者2个疗程,最长者5个疗程,平均3.5个疗程。在服枳实导滞丸期间,宜注意精神调养,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2.治疗甲型病毒性肝炎:采用枳实导滞丸加味治疗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7例,疗效显著。用法:先将茵陈30g,丹参15g,垂盆草、田基黄各20g,水煎后,待凉备用。用此药液送服枳实导滞丸,9g/次,3次/日,15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不间隔,连续服药至痊愈止。结果:47例中,临床治愈者40例,好转者4例,无效者3例,总有效率达94%。用药时间最短者2个疗程,最长者6个疗程,平均为4个疗程。治愈的40例,经随访2年以上,均未见复发。在服用枳实导滞丸时,未配用其他辅助药物。

18 参考资料

  1. ^ [1]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629.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93.
  4. ^ [4] 魏睦新,王刚.方剂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5. ^ [5]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624.
  6. ^ [6]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624-629.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