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

目录

1 拼音

tōng guān

2 英文参考

be cleared by the customs

clearanceSānyángluò TE8

3 概述

通关:1.经外奇穴名;2.通间。[1]

4 经外奇穴名·通关

通关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经摘英集》。位于腹上部正中线,脐上4寸左右旁开各0.5寸。与足少阴经之阴都同位。主治五噎、吞酸多唾、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吐食。一般直刺0.5~0.8寸;可灸。[1]

《针灸摘英集》:“通关二穴,在中脘穴两旁同身寸之相去各五分。”

5 阴都的别名·通关

通关为经穴别名,即阴都。出《针经摘英集》。《针灸全书》列为阴都的别名[2]

穴位阴都
汉语拼音Yindu
罗马拼音Yintu
美国英译名YinCapital
各国代号中国KI19
日本19
法国莫兰特氏R19
富耶氏
德国N19
英国K19
美国Ki19

阴都为经穴名(Yīndū KI19)[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食宫[4]。属足少阴肾经[4][4]。阴都是冲脉、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4][4]。阴为阳之对,指腹部,都即都会,此穴在腹部,为足少阴和冲脉之气会聚之处,故名阴都[4]。阴都穴主治胸腹部等疾患,如胸满气逆,胁肋胀痛,呕吐,胃痛,腹胀,肠鸣,便难,不孕,盗汗,疟疾,泄泻,便秘,腹痛,腹泻,月经不调,现代又多用阴都穴治疗肺气肿,胸膜炎,支气管哮喘,胃炎,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结膜炎,角膜白斑等。

5.1 阴都穴的别名

食宫(《针灸甲乙经》),食吕、石宫(《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关(《针经摘英集》)。

5.2 出处

《针灸甲乙经》:身寒热,阴都主之。

5.3 穴名解

阴为阳之对,指腹部,都即都会,此穴在腹部,为足少阴和冲脉之气会聚之处,故名阴都[4]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水为阴,火为阳。”阴,地气也。《左传·襄九年》:“积阴之气。”疏:“土积则为阴。”穴当上腹,胃为土气之都。都,有会聚之义。此处阴,指水谷之气与阴经。都,居、会之处。指穴处为地气之所聚,亦为阴经之所会也。《淮南子·修务》云:“阴气所聚,故名幽都。”幽,隐也,冥也。幽都,即阴都也。本穴秉少阴之气,外平中脘,内应胃弯,胃主中气,宜常充盈,故名阴都。于此处所云中气者,即脾胃之潜力也。肾脏、命门,为人身水火之元,有助于中土之气。譬如火在釜下,而功在釜上,犹大地春阳之生也。此之谓火生土,而水又在釜上,水上火下,水火交功,而万类生化,此之谓既济。由此观之,五行之土,所以居水火金木四者之中,而其为用,则在四者之间也。在人身喻脾胃为中土,又曰脾主四肢,乃深悟此理,而有此言也。道家有言“以土为釜”,乃内功之言,非用瓦器煮饭也。本穴虽属肾经,其用则多关脾、胃、中气之事。但脾胃之气不宜过散,宜阴都常满也,故以穴名暗示之,人能洞明此理,则丰都、地藏,均在自家腹内。[5]

5.4 特异性

阴都穴是足少阴肾经与冲脉的交会穴。

5.5 所属部位

上腹[6]

5.6 阴都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阴都穴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7]

阴都穴位于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7]。仰卧取穴[7]

阴都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旁开0.5寸处(《类经图翼》)[7]

另说在脐上3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经》);脐上3寸,旁开1.5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阴都穴在足少阴肾经的位置

阴都穴在上腹的位置

阴都穴在上腹的位置(肌肉)

阴都穴在上腹的位置(内脏)

阴都穴在上腹的位置

5.7 阴都穴的取法

仰卧位,在肓俞上4寸,中脘(任脉)旁开0.5寸处取穴。

阴都穴位于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7]。仰卧取穴[7]

仰卧位,当胸剑联合至脐中连线的中点,旁开中线0.5寸处取穴[8]

5.8 阴都穴穴位解剖

阴都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及鞘内腹直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血管、神经分布同石关。皮肤由第七、八、九肋间神经的前皮支重叠分布。(参看商曲、肓俞穴)

5.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8]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9]

5.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8肋间神经前皮支分支;深层有第8肋间神经肌支和腹壁上动脉分支分布[9]

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并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通过[9]

5.9 阴都穴的功效与作用

阴都穴具有调理胃肠,宽胸降逆的功效。

阴都穴有和脾胃、调气机的作用[9]

阴都穴系足少阴肾经与冲脉之会穴,有理气调胃作用[9]

5.10 阴都穴主治病证

阴都穴主治胸腹部等疾患,如胸满气逆,胁肋胀痛,呕吐,胃痛,腹胀,肠鸣,便难,不孕,盗汗,疟疾,泄泻,便秘,腹痛,腹泻,月经不调,现代又多用阴都穴治疗肺气肿,胸膜炎,支气管哮喘,胃炎,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结膜炎,角膜白斑等。

阴都穴主治胸腹部等疾患。如胸满气逆、胁肋胀痛、呕吐、胃痛、腹胀、肠鸣、便难、不孕、盗汗、疟疾等[9]

阴都穴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等[9]

阴都穴主治腹痛、腹泻、月经不调、不孕、便秘[9]

阴都穴主治腹痛,腹胀,泄泻,便秘;不孕[9]

现代又多用阴都穴治疗肺气肿、胸膜炎、支气管哮喘、胃炎等[9]

1.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

2. 五官科系统疾病:结膜炎,角膜白斑;

3. 其它:胸膜炎,疟疾。

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

一般直刺0.5~1.0寸[9][9]

直刺1~1.5寸[9][9],局部有酸胀感[9],可扩散至胃脘部[9]

注意:阴都穴不可深刺,以防刺伤胃[9]

5.11.2 灸法

可灸[9][9][9]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9]

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5.12 阴都穴的配伍

阴都穴配建里、足三里,有理中气,和胃肠的作用,主治腹胀,肠鸣,腹痛。

阴都配天枢、中脘、支沟、足三里,治便秘[9]

阴都配大椎、间使、陶道、后溪,治疟疾[9]

5.13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身寒热,阴都主之。心满气逆,阴都主之。

《针灸大成》:肺胀膨膨,气抢胁下热满痛,阴都、太渊、肺俞。

《针灸集成》:盗汗不止。

5.14 阴都穴研究进展

动物实验证明针刺阴都,可使兔、猫胃、肾神经放电均增加,胃蠕动减少[9]

6 三阳络的别名·通关

通关即通间[9]。通间为三阳络之别名。《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王注:“支沟上同身寸之一寸,是谓通间。”后《针灸聚英》作“通门”、《针灸大成》作“过门”、《腧穴折衷》作“通关”,皆误。[9]

三阳络为经穴名(Sānyángluò TE8)。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三阳:指手三阳经;络:联络。此穴联络手之三条阳经,故名。位于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伏掌取穴。层次解剖:皮肤一皮下组织→指伸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前臂骨间膜。有通络、开窍作用。主要用于口齿及耳部疾患等。如暴瘖、齿痛、耳聋、嗜卧,以及肘臂疼痛、急性挫闪腰痛等。为针麻常用要穴。配支沟、通谷、廉泉治失语症;配大包、阳陵泉治嗜卧;透郄门用于肺叶切除术。一般直刺0.5~1.0寸;可灸。现代研究:针刺正常人或病人三阳络,可使胸部同侧切口旁部位皮肤的耐痛阈与两点辨别阈显著提高;在针麻手术中与药物全麻相比,血压明显稳定,而且不影响机体的免疫机能。[10]

7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10.
  2. ^ [2]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75-276.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00.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42.
  5. ^ [5]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6. ^ [6]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7.
  7. ^ [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8. ^ [8]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75-276.
  9. ^ [9]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5.
  10. ^ [10]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6.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