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效救心丸

目录

1 拼音

sù xiào jiù xīn wán

2 英文参考

suxiao jiuxin pill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国家基本药物

与速效救心丸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基本药物目录序号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单位零售指导价格类别备注
71155速效救心丸滴丸剂40mg*120丸盒(瓶)23.6元中成药部分*
71255速效救心丸滴丸剂40mg*50丸盒(瓶)10.2元中成药部分
71355速效救心丸滴丸剂40mg*60丸盒(瓶)12.1元中成药部分
71455速效救心丸滴丸剂40mg*100丸盒(瓶)19.8元中成药部分
71555速效救心丸滴丸剂40mg*150丸盒(瓶)29.3元中成药部分

注(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为代表品。

2、表中代表剂型规格在备注栏中加注“△”的,该代表剂型规格及与其有明确差比价关系的相关规格的价格为临时价格。

注(中成药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

速效救心丸为中成药,研制方,滴丸剂。主要成分为川芎、冰片[1]。具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的功效。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载有速效救心丸的部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速效救心丸的药典标准。

5 组成

川芎碱、冰片。

川芎碱,冰片[2]

6 速效救心丸的功效与主治

速效救心丸功能活血止痛[2]。治冠心病,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等[2]

速效救心丸具有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的功效。主治冠心病、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等。

7 速效救心丸的用法用量

滴丸剂,每服4~6小粒,急性发作时10~15粒,吞服或含服[2]

口服或含服,1次4~6粒,急性发作时10~15粒。

8 速效救心丸临床研究

速效救心丸经临床观察冠心病、心绞痛513例,结果显效62.96%,有效33.14%,总有效率为96.10%。该药疗效高,作用快,持续时间长,含服后一般在1分钟起效,绝大部分患在2~10分钟内起作用,药效维持时间大多数在4~12小时以上。实验研究表明,该药能提高小鼠在常压状态下的存活时间,可对抗pit引起的T波升高,具有抗急性心肌缺血缺氧作用。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该药安全可靠。

9 出处

见《新编中成药手册》[2]

10 速效救心丸的药典标准

10.1 品名

速效救心丸

Suxiao Jiuxin Wan

10.2 处方

川芎、冰片

10.3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的滴丸;气凉,味微苦。

10.4 鉴别

(1)取本品0.5g,研碎,加乙酸乙酯1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川芎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在紫外光(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色斑点。

(2)取本品0.5g,研细,加无水乙醇1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冰片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6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在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0.5 检查

10.5.1 溶散时限

取本品6丸,加档板,照崩解时限检查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Ⅻ A)检查。各丸均应在10分钟内完全溶散并通过筛网。

10.5.2 其他

应符合滴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K)。

10.6 含量测定

10.6.1 川芎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10.6.1.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冰醋酸(30:7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1nm。理论板数按阿魏酸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10.6.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阿魏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70%甲醇制成每1ml含15μg的溶液,即得。

10.6.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适量,研细,取0.4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70%甲醇1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45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0.6.1.4 测定法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丸含川芎以阿魏酸(C10H10O4)计,不得少于15.0μg。

10.6.2 冰片

照气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E)测定。

10.6.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聚乙二醇20000(PEG-20M)毛细管柱(柱长为30m,柱内径为0.53mm,膜厚度为1.0μm);柱温为150℃;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00℃;分流进样。理论板数按龙脑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10.6.2.2 校正因子测定

取薄荷脑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2.5mg的溶液,作为内标溶液。另取龙脑对照品0.125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用乙酸乙酯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置10ml量瓶中,再精密加入内标溶液2ml和三氯甲烷1ml,用乙酸乙酯稀释至刻度,摇匀,吸取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计算校正因子。

10.6.2.3 测定法

取重量差异项下的本品,研细,取50mg,精密称定,置10ml量瓶中,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精密加入内标溶液2ml,用乙酸乙酯稀释至刻度,摇匀,吸取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丸含冰片以龙脑(C10H18O)计,应为2.9~4.4mg。

10.7 功能与主治

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

10.8 用法与用量

含服。一次4~6丸,一日3次;急性发作时,一次10~15丸。

10.9 注意

孕妇禁用。寒凝血瘀、阴虚血瘀胸痹心痛不宜单用。有过敏史者慎用。伴有中重度心力衰竭的心肌缺血者慎用。在治疗期间,心绞痛持续发作,宜加用硝酸酯类药。

10.10 规格

每丸重40mg。

10.11 贮藏

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10.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第二增补本

11 速效救心丸的中药部颁标准

11.1 拼音名

Suxiao Jiuxin Wan

11.2 标准编号

WS3-B-3484-98

11.3 处方

川芎     冰片

11.4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的滴丸;气凉,味微苦。

11.5 鉴别

(1) 取本品10丸,置乳钵中,加乙醚10ml,研磨,滤过,滤液置蒸发皿 中使期挥发后,用表面皿覆盖,置水浴上加热,表面皿上有白色升华物,将升华物及残 渣按下述方法试验:   ①在表面皿上,滴加新制的1%香草醛硫酸溶液1~2滴,即显紫色。   ②升华后的残渣加入稀盐酸1滴,用玻璃棒搅拌,再加入碘化铋钾试液2滴,即生成 桔红色沉淀。

(2) 取本品1. 6g,研碎,加醋酸乙酯50ml,搅拌使溶解,滤过,取滤液浓缩至2ml, 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川芎对照药材 1g,加乙醇20ml,回流提取1小时,提取液蒸干,残 渣加醋酸乙酯2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 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 己烷-醋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 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荧光斑点。

11.6 检查

溶散时限 取本品6粒,照滴丸剂[溶散时限]项下(附录IK)试验, 应在10分钟内全部溶化并通过筛网。   其他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I K)。

11.7 含量测定

照气相色谱法(附录Ⅵ E)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聚乙二醇(PEG)-20M为固定液,涂布浓度为5%;柱 温为130℃;理论板数按薄荷脑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   内标溶液的制备 取薄荷脑对照品适量,用氯仿制成每1ml中含5mg的溶液,即得。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冰片对照品0. 125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用氯仿溶解 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置10ml量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溶液1ml,用氯仿稀释 至刻度,摇匀,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20丸,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相当于冰片6mg )置分液漏斗中,加水5ml振摇使溶解,用氯仿提取3次(4,2,2ml),合并氯仿提取液, 置10ml量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溶液1ml,用氯仿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按内标 法以异龙脑和龙脑峰面积之和为冰片峰面积计算,即得。   本品每1丸含冰片应为5.4~6.6mg。

11.8 功能与主治

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用于气滞 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

11.9 用法与用量

含服,一次4~6粒,一日3次;急性发作时,一次10~15粒。

11.10 规格

每粒重40mg

11.11 贮藏

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天津市药品检验所  起草

12 速效救心丸说明书

12.1 药品名称

速效救心丸

12.2 药品汉语拼音

Suxiao Jiuxin Wan

12.3 剂型

滴丸, 每瓶40粒 ,每粒重40mg

12.4 速效救心丸的主要成份

川芎 、冰片等。

12.5 速效救心丸的功能主治

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用于气滞 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

12.6 速效救心丸的药理作用

1.镇静、镇痛 灌服速效救心丸0.71g/kg和1.42g/kg均能使小鼠自由活动明显减少;2.84g/kg和3.55g/kg可明显抑制醋酸诱发的小鼠扭体反应。

2.耐缺氧 灌服速效救心丸2.84g/kg可使常压缺氧条件下小鼠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3.松弛血管平滑肌 速效救心丸浓度2mg/ml对NA,His,Ach,KCl和5-HT等5种激动剂所致的家兔离体主动脉条收缩反应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并能使NA,KCl和CaCl2的量-效应曲线右移。与戊脉安作用相似,具有非竞争性拮抗的特点,进一步的实验还证实速效救心丸浓度0.6、1mg/ml对His,Ach,5-HT和KCl等激动剂所致的猪离体冠状动脉条收缩反应也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作用与药物浓度有关。实验表明,速效救心丸对血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与戊胺相似,与钙拮抗作用有关。这种作用可能是临床应用速效救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以及因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而导致的各种疾病的药理学基础。

4.抗心肌缺血 十二指肠给予速效救心丸时,0.71g/kg和1.42g/kg对iv垂体后叶素0.75u/kg所致的大鼠心肌缺血心电图ST-T改变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剂量0.18g/kg,0.36g/kg均能使麻醉开胸猫短暂结扎冠状血管前降支所致的心肌缺血心外膜心电图ST抬高得到明显抑制。其保护作用与iv硝酸甘油2.5mg/kg相似。同时观察到BP降低,HR减慢,降低CO,CI,LVWI和SV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速效救心丸的这种负性频率和负性肌力作用将会有利于降低心肌对氧的需求,而且SVR和BP的降低还可使心脏负荷降低,速效救心丸可能是通过这种改善心肌氧代谢而缓解了缺血心肌对氧的供需矛盾,从而起到抗心肌缺血作用。

12.7 速效救心丸的适应证

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用于冠状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急性腹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尿路结石、肾绞痛、痛经和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等症。

12.8 注意事项

1.曾有个别女性患者因服用速效救心丸而分别引起口腔溃疡和全身性皮疹的过敏反应报道。

2.过敏体质应注意使用,应遵医嘱。

3.患者应了解自己发病前的先兆,出现胸闷,心前区不适、左肩酸沉等,应迅速含服,并去已于去医院就诊。

4.应采取坐姿服药。站着服药头部位置较高,常因周身血管扩张而致血压降低,引起晕厥。

12.9 速效救心丸的用法用量

滴丸,含服,一日三次,每次4~6粒,急性发作时每次10~15粒。

12.10 专家点评

用于冠心病、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急性腹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尿路结石,肾绞痛,痛经和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等症。

1.心绞痛 天津医学院等5家医院应用速效救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13例,采用口服或含服,每次4~6粒,一日3次,急性发作时加服10~15粒,对心绞痛缓解有显著效果,药效可维持较长时间,总有效率96.10%。近期应用速效救心丸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42例,均为Ⅱ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糖尿病同时服用速效救心丸控制心绞痛,均有良好效果。尚有临床对比观察速效救心丸与日本救心丹对心脏病患者急性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报道。治疗组含服速效救心丸5粒,对照组含服日本救心丹2粒,采用心阻抗血流图检查,对比服药前和服药后5~30分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发现速效救心丸除了使血流动力学指标中的SV(每搏输出量)改善外,对其他指标无明显影响,其作用与日本救心丹基本相似。

2.急性胃肠痉挛性腹痛 应用速效救心丸治疗胃肠痉挛性腹痛有良好效果。

3.血管神经性头痛 应用速效救心丸治疗血管性或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均获得良好疗效,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发生。

4.尿路结石、肾绞痛 对57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采用排石冲剂治疗同时合用速效救心丸治疗,可加强排石效果和缓解肾绞痛。

5.痛经 应用速效救心丸治疗痛经有效。

6.小儿肺炎合并心衰 在常规西药治疗同时,发现含服速效救心丸的43例肺炎合并心衰的患儿(每次每岁1粒)。可明显缩短控制心衰时程。

13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98.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