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风丸

目录

1 拼音

sōu fēng wán

2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搜风丸

2.1 处方

南星、人参、茯苓,各半两。干生姜、寒水石、白矾、半夏,各一两。蛤粉、大黄、黄芩,各二两。牵牛末、滑石,各四两。薄荷叶(半两)、藿香(二钱半)。

2.2 炮制

上为末,滴水丸,如小豆大。

2.3 功能主治

治邪风上逆,以致上实下虚,风热上攻,眼目昏朦,耳鸣鼻塞,头痛眩晕,燥热上壅,痰逆涎嗽,心腹痞痛,大小便结滞。常服清利头目,开通鼻窍,聪耳明目,宣通血气,调顺饮食。

2.4 用法用量

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用生姜汤下,日进三服。

2.5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3 《普济方》卷二四四引《仁存方》

3.1 方名

搜风丸

3.2 组成

黑牵牛子2两(生用),槟榔半两,大腹皮半两,青皮半两,皂角半两,木香半两,防风(去芦)半两,大黄半两,羌活(去芦)半两,枳实半两,川乌半两,乌药半两。

3.3 主治

脚气肿痛,大便不通。

3.4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前酒送下。

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4 《宣明论》卷三

4.1 方名

搜风丸

4.2 组成

人参半两,茯苓半两,天南星半两,干生姜1分,藿香叶1分,白矾2两,蛤粉2两,寒水石1两,大黄2两,黄芩2两,牵牛4两,薄荷叶半两,滑石4两,半夏4两。

4.3 功效

清利头目,开通鼻窍,聪耳明目,宣通血气。

4.4 主治

邪气上逆,上实下虚,风热上攻,眼目昏花,耳鸣鼻塞,头痛眩晕,燥热上壅,痰逆涎嗽,心腹痞痛,大小便结滞。

4.5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加至20丸,生姜汤送下,1日3次。

4.6 制备方法

上为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

5 《普济方》卷二四四引仁存方

5.1 方名

搜风丸

5.2 组成

大黄半两,槟榔半两,枳实半两,黑牵牛2两(生)。

5.3 主治

脚气肿满,大便不通。

5.4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前饭汤送下。

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

6 《儒门事亲》卷十二

6.1 方名

搜风丸

6.2 别名

人参半夏丸

6.3 组成

人参半两,茯苓半两,南星半两,半夏1两,干姜1两,白矾(生)1两,凝水石1两,蛤粉2两,薄荷半两,藿香半两。

6.4 主治

风证偏枯,口眼斜,涎潮昏愦;及痰吐粘稠,或时喘咳。

6.5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生姜汤送下。

6.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与藏用丸末各中停,水泛为丸,如豌豆大。

7 《圣济总录》卷十七

7.1 方名

搜风丸

7.2 组成

牵牛子半斤(半生半炒),枳壳(去瓤,麸炒)2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桂(去粗皮)2两,芎2两,郁李仁2两,白芷2两,羌活(去芦头)2两,防风(去叉)2两,大黄(锉,炒)6两,麻仁6两。

7.3 主治

肠胃风壅,大便秘涩。

7.4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食前茶清送下;如大便秘滞,每服30丸,食后、临卧荆芥汤送下。

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8 《理伤续断方》

8.1 方名

搜风丸

8.2 组成

何首乌半斤,南星半斤,骨碎补半斤,川乌半斤,土牛膝5两(一云2两),芍药5两(一云2两),细辛3两,当归10两,白鲜皮。

8.3 主治

风损腰痛,头痛。

8.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温酒或盐汤吞下,不拘时候。

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8.6 附注

方中白鲜皮用量原缺。

9 《医方类聚》卷一八四引《烟霞圣效方》

9.1 方名

搜风丸

9.2 组成

肥皂角不以多少(去皮子弦)。

9.3 主治

肠风痔漏。

9.4 用法用量

每服50-60至80丸,空心新水送下。临晚食猪肉一顿,早晨服药更妙。

9.5 制备方法

上以牛酥油涂炙数遍,热捣为膏丸;如梧桐子大。

10 《扶寿精方》

10.1 方名

搜风丸

10.2 组成

天麻(去土皮净)3两2钱,玄参(去芦),萆薢(另研末)3两1钱,杜仲(去粗皮,酒拌炒去丝)3两5钱,附子(盐水浸,去皮)5钱,羌活7钱,牛膝(去芦)3两3钱,独活(酒洗)3两3钱,当归(酒洗)5钱,生地黄(忌铁,酒浸1日夜,捣成膏)1两。

10.3 主治

口眼斜,左瘫右痪。

10.4 用法用量

每服80-100丸,空心温酒送下。

10.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