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舍

目录

1 拼音

qì shè

2 英文参考

Qìshè ST11[中国针灸学词典]

Shénquè CV8[中国针灸学词典]

qìshè[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11[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T11[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气舍:1.经穴名;2.经穴别名。

4 经穴名·气舍

穴位气舍
汉语拼音Qishe
罗马拼音Chishe
美国英译名Energy House
各国代号中国ST11
日本11
法国莫兰特氏E11
富耶氏
德国M1
英国S11
美国St11

气舍为经穴名(Qìshè ST11)[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1]。气指呼吸之气,舍即舍宅,穴在气管旁、有如气之外舍,故名气舍[1]。主治咽喉肿痛,喘息,咳嗽,气喘,咽喉炎,咽炎,扁桃体炎,喉炎,哮喘,百日咳,支气管炎,呃逆,瘿气,瘰疬,颈项强痛,颈项强急,瘿瘤,项强,喘逆,饮食不下,甲状腺肿大,颈淋巴结核,膈肌痉挛,消化不良,食难下咽,食道炎,颈淋巴结结核,落枕,颈椎病,颈项强直等。

4.1 出处

《针灸甲乙经》:气舍,在颈直人迎下,挟天突陷者中。

4.2 穴名解

气指呼吸之气,舍即舍宅,穴在气管旁、有如气之外舍,故名气舍[1]

气,《说文》:“云气也。”《论语·乡党》:“屏气似不息者。”舍,有宅舍之义。《鬼谷子·本经阴符》:“神归其舍。”此穴在“天突”穴之旁,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陷凹中,为治气结、留聚之病的要穴。[2]

4.3 所属部位

[3]

4.4 气舍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气舍在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4][5]

气舍位于颈部,人迎穴直下,锁骨内端上缘,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凹陷处[6]

气舍位于颈部,在胸锁乳突肌区,锁骨上小窝,锁骨胸骨端上缘,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中间的凹陷中。正坐仰靠取之[6]

气舍穴在足阳明胃经中的位置

气舍穴的位置

气舍穴的位置(足阳明胃经)

气舍穴的位置(骨骼、血管)

气舍穴的位置(肌肉)

4.5 气舍穴的取法

正坐仰靠,在锁骨内侧端之上缘,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取穴。

位于颈部,在胸锁乳突肌区,锁骨上小窝,锁骨胸骨端上缘,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中间的凹陷中,正坐仰靠取之[6]

正坐仰靠位,在人迎直下锁骨内侧端上缘,距天突约1.5寸处取穴;或在人迎直下,锁骨的上缘外取穴[7]

快速取穴:先找到人迎(正坐,头微侧,从喉结往外侧量约2横指,可感胸锁乳突肌前缘颈部动脉搏动即是),直下,锁骨上缘处即是[8]

4.6 气舍穴穴位解剖

气舍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胸骨舌骨肌、颈动脉鞘。有颈前静脉,深部为颈总动脉。分布着锁骨上神经前支及舌下神经袢支。皮肤由颈丛的锁骨上内侧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除颈丛的皮支外,还有颈外浅静脉、颈静脉弓和颈阔肌,该肌由面神经颈支支配。针在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和锁骨头之间的凹陷处,入胸骨舌骨肌,并深进至气管前筋膜。在颈根部,胸廓上口的前缘深部,左右侧有无名静脉,在右侧静脉下方,有无名动脉在胸锁关节的后方分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左侧有左颈总动脉(发自主动脉弓)。在这些血管的深面,两侧均有胸膜顶和肺尖,因此切勿深刺。

4.6.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8]

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8]

4.6.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锁骨上神经内侧支和颈横神经分布;深层有迷走神经干和颈总动脉经过,并有面神经颈支分布[8]

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及舌下神经襻肌支;并有颈前静脉通过,深层为颈总动脉[8]

4.7 气舍穴的功效与作用

气舍有清咽利肺,理气散结的作用。

气舍有清肺利咽,消肿散结的作用[8]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云:“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诸病源候论》:“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喉痹、瘿瘤皆为本穴所主。

4.8 气舍穴主治病证

气舍穴主治咽喉肿痛,喘息,咳嗽,气喘,咽喉炎,咽炎,扁桃体炎,喉炎,哮喘,百日咳,支气管炎,呃逆,瘿气,瘰疬,颈项强痛,颈项强急,瘿瘤,项强,喘逆,饮食不下,甲状腺肿大,颈淋巴结核,膈肌痉挛,消化不良,食难下咽,食道炎,颈淋巴结结核,落枕,颈椎病,颈项强直等。

气舍穴主治咽喉肿痛、喘息、呃逆、瘿气、瘰疬、颈项强痛[8]

气舍主治咽喉肿痛,颈项强急,咳嗽,气喘,瘿瘤,瘰疬等[8]

气舍主要用于治疗胸肺及颈项等部疾患:如咽喉肿痛、瘿气、瘰疬、项强、喘逆、饮食不下,以及甲状腺肿大、颈淋巴结核、咽喉炎、支气管炎、膈肌痉挛、消化不良等[8]

气舍穴主治瘿瘤,瘰疬,颈项强直;咽喉肿痛;咳嗽,气喘;呃逆,食难下咽[8]

呼吸系统疾病:咽炎,扁桃体炎,喉炎,支气管炎,哮喘,百日咳;

消化系统疾病:食道炎,膈肌痉挛,消化不良;

其它:颈淋巴结结核,甲状腺肿大,落枕,颈椎病。

4.9 刺灸法

4.9.1 刺法

一般直刺0.3~0.5寸[8][8][8],局部有酸胀感[8]

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8]

4.9.2 灸法

艾炷灸3~5壮,或温灸5~10分钟[8]

艾条灸3~5分钟[8]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4.10 气舍穴的配伍

气舍配扶突、人迎、合谷,有软坚散结,活血祛瘀的作用,主治瘿瘤。

气舍配扶突、人迎,治瘿瘤[8]

气舍配中府、膻中,治咳喘[8]

气舍配魄户,治咳逆上气[8]

4.11 特效按摩

用中指指腹按揉气舍,每次1~3分钟,力度适中,可保护肺脏,预防感冒[8]

4.12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肩肿不得顾,气舍主之。瘤瘿,气舍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咳逆上气,瘤瘿喉痹咽肿,颈项强不得回顾。

《外台秘要》:主咳逆上气,瘤瘿气,咽肿,肩肿不得顾,喉痹。

4.13 进展研究

针刺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气舍、天突等穴,可使颈围逐渐缩小,尿碘降低,尿中固醇类物质增加,但对血浆蛋白结合碘,碘131吸收率,血浆胆固醇及基础代谢均无明显影响[8]

5 经穴别名·气舍

气舍为经穴别名,即神阙穴[8][8]。出《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

穴位神阙
汉语拼音Shenque
罗马拼音Shenchueh
美国英译名Spiritual Shrine
各国代号中国CV8
日本8
法国莫兰特氏VC8
富耶氏
德国KG8
英国Cv8
美国Co8

神阙为经穴名[9](shénquē[9]CV8,RN8) 。出《针灸甲乙经》。属任脉[9]。神即神气,阙即宫门,此穴在脐中,脐为胎儿气血运行之要道,如神气出入之宫门,故名神阙[9]。神阙穴主要治疗脾胃疾患及急救:如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粘连,脐腹冷痛,水肿臌胀,便秘脱肛,中风脱症,四肢厥冷,休克,腹痛,泄泻,水肿,虚脱,久泻,痢疾,绕脐腹痛,便秘,肠癖下血,昏厥,痫证,妇人血冷不受胎,产后尿闭,癃闭,小便不禁,五淋,疝气,中暑,角弓反张,泄痢,尸厥,风痫,水肿鼓胀,肠炎,产后尿潴留等。

5.1 神阙穴的别名

脐(《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

脐中(《针灸甲乙经》)

气舍(《外台秘要》)

脐孔(《千金翼方》)

气合(《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维会(《循经考穴编》)

命蒂(《经穴纂要》云出《危证简便》)

5.2 出处

《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脐一穴。《外台秘要》:脐中,神阙穴也,一名气舍。

5.3 穴名解

神即神气,阙即宫门,此穴在脐中,脐为胎儿气血运行之要道,如神气出入之宫门,故名神阙[9]

神,指人之元神与脐神。《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说苑·修文》:“神者,天地之本而万物之始也。”阙,宫阙,门观,又同缺,空的意思。神阙意为元神出入之处与所居之宫阙,脐神亦指人身之元神。《黄庭内景经》注:“脐中为太乙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昆仑,一名特枢。”脐为腹之缺,故神阙有如元神出入之缺口。本穴在脐,脐为先天之结蒂,又为后天之气舍,此间元气尚存。在内景接近大小二肠,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两肠惧关于化,即大而化之之谓神也。《道藏》曰:“神者,变化之极也”,故名之以神。阙为中门,出入中门,示显贵也。人身以神志为最贵,本穴为心肾(心藏神、肾藏志)交通之门户,故称神阙。穴当脐孔,脐为先天之结蒂,是处胎生之时,连系脐带,以供胎儿之营养,故又名为命蒂。[9]

5.4 所属部位

脐中[10]

5.5 神阙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神阙穴在腹中部,脐中央[10]

神阙穴位于脐区,脐中央。仰卧取穴[10]

神阙穴位于脐正中[11]

神阙穴在任脉的位置

神阙穴在脐中的位置

神阙穴在脐中的位置

神阙穴在脐中的位置(肌肉)

神阙穴在脐中的位置(内脏)

5.6 神阙穴的取法

仰卧,于脐窝中点取穴。

神阙穴位于脐区,脐中央。仰卧取穴[11]

仰卧位,于肚脐正中取穴[12]

5.7 神阙穴穴位解剖

神阙穴下为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浅层主要有第十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脐周静脉网。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5.7.1 层次解剖

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12]

5.7.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10肋间神经前皮支分布;深层有第10肋间神经和腹壁上、下动脉吻合支分布[13]

5.8 神阙穴的功效与作用

神阙穴具有温阳救逆、利水固脱的功效。

神阙穴有回阳固脱、健运脾胃等作用[13]

神阙穴位于脐中,乃人体生命之门,灸之温阳救逆、开窍醒神,用于治疗中风脱证、四肢厥冷、尸厥等[14]

脐位于上、下焦之枢,临近胃肠,所以神阙穴又有健脾和胃、理肠止泻之功,可治疗腹痛、水肿、久泻、脱肛等[14]

神阙穴属任脉,近于下焦,故可治疗小便不禁、产后尿闭、妇女不孕等[14]

神阙穴具有回阳固脱、健运脾阳的作用,施以灸法善治真阳衰败之虚脱证及中焦虚汗之证[14]

针神阙穴有回阳救逆、开窍复苏、利水固脱之功。主治水肿,肠鸣泄利,绕脐痛,脱肛,痫证。[14]

5.9 神阙穴主治病证

神阙穴主要治疗脾胃疾患及急救:如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粘连,脐腹冷痛,水肿臌胀,便秘脱肛,中风脱症,四肢厥冷,休克,腹痛,泄泻,水肿,虚脱,久泻,痢疾,绕脐腹痛,便秘,肠癖下血,昏厥,痫证,妇人血冷不受胎,产后尿闭,癃闭,小便不禁,五淋,疝气,中暑,角弓反张,泄痢,尸厥,风痫,水肿鼓胀,肠炎,产后尿潴留等。

神阙穴主要治疗脾胃疾患及急救:如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粘连、脐腹冷痛、水肿臌胀、便秘脱肛及中风脱症、四肢厥冷、休克等[14]

神阙穴主治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14]

神阙穴主治久泻,痢疾,绕脐腹痛,脱肛,便秘,肠癖下血;昏厥,虚脱,痫证;妇人血冷不受胎,产后尿闭;癃闭,小便不禁,五淋;水肿,疝气,四肢厥冷,中暑,中风脱证,角弓反张[14]

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尸厥,角弓反张,风痫,水肿鼓胀,肠炎,痢疾,产后尿潴留。

5.10 刺灸法

5.10.1 刺法

禁刺[14]

因消毒不便,故一般不针[14]

《针灸甲乙经》:禁不可刺,刺之令人恶疡遗矢者,死不治。

《证治准绳》:“按脐为神阙穴,禁针之所。”

5.10.2 灸法

宜灸。

多用艾条或艾炷隔盐灸[14]

用温灸或隔盐灸[14]

可灸,强身保健可用隔盐或隔姜灸[14]

神为一身主宰,应变无穷,即变化无极之意也。人苟无神,则全身无主,而成不知不觉之呆物矣。本穴居全腹正中,为阳居阴位,故喜熨灸而忌针刺。凡属挥霍缭乱,有干神明之外感急证,本穴主之,但以灸熨为佳。按摩者,转运此穴,可以通畅矢气,消化水谷。《道藏》谓:“脐为后天之气舍。”故又名本穴为“气舍”。因足阳明经更有气舍,故本穴只称神阙而不称气舍。[14]

5.11 神阙穴的配伍

神阙穴配灸天枢、大肠俞治慢性肠炎[14]

神阙穴配灸足三里治痢疾[14]

神阙穴配灸百会、关元治虚脱[14]

神阙配关元,有温补肾阳的作用,主治久泄不止,肠鸣腹痛。

神阙配百会、膀胱俞,有升阳举陷,回阳固脱的作用,主治脱肛。

神阙配石门,有温阳利水,通经行气的作用,主治大腹水肿,小便不利。

神阙配石门、天枢、气海,治少腹疝气[14]

②神阙拔罐,配刺天枢、足三里,治泄泻。

神阙配足三里,治肠鸣腹痛[14]

神阙配关元重灸,治中风脱证[14]

神阙配水分、气海,治绕脐痛[14]

神阙配灸三阴交,治五淋[14]

5.12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禁不可刺,刺之令人恶疡遗矢者,死不治。

《针灸甲乙经》:水肿大平脐,灸脐中,无理不治。肠中常鸣,时上冲心,灸脐中。绝子,灸脐中,令有子。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泄利不止,小儿奶利不绝,腹大,绕脐痛,水肿,鼓胀,肠中鸣,状如流水声,久冷伤惫,可灸百壮。

《针灸大成》:主中风不省人事,腹中虚冷,伤败脏腑,泄利不止,水肿,鼓胀,肠鸣,状如流水声,腹痛绕脐,小儿奶利不绝,脱肛,风痫,角弓反张。

《类经图翼》:主治阴证伤寒中风,不省人事,腹中虚冷伤惫,肠鸣泄泻不止,水肿鼓胀,小儿乳痢不止,腹大,风痫,角弓反张,脱肛。妇人血冷不受胎者,灸此永不脱胎。

《类经图翼》:故神阙之灸,须填细盐,然后灸之以多为良,若灸之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若灸少,则时或暂愈,后恐复发,必难救矣。但夏月人神在脐,乃不宜灸。

《万病回春》:治阴证冷极,热药救不回者,手足冰冷,肾囊缩入,牙关紧急,死在须臾,用大艾炷灸脐中,预将蒜捣汁擦脐上,后放艾多灸之。

《神灸经纶》:凡卒中风者,此穴最佳。罗天益云:中风服药,只可扶持,要收全功,灸火为良。盖不惟追散风邪,宣通血脉,其於回阳益气之功,真有莫能尽述者。

《医宗金鉴》:主治百病,及老人虚人泄泻,又治产后腹胀,小便不通,小儿脱肛等证。

5.13 神阙穴研究进展

5.13.1 镇痛作用

艾灸神阙对治疗关节炎和缓解关节疼痛疗效明显。对弗氏佐剂诱发的关节炎大鼠,观察艾灸对关节肿胀程度、炎症病理过程及血浆中分子物质含量的影响,发现艾灸“神阙”后,关节周围软组织坏死情况、炎症反应程度均比较轻,血浆内中分子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14]

5.13.2 对微量元素的影响

有人艾灸神阙,对老年人头发中的锰、锌、钙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艾灸可使老年人发锰的含量显著增高,锌、钙的含量也有显著增加,发现铜、铁虽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14]

5.13.3 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艾灸神阙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老年人保健灸2个月前后的免疫功能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保健灸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提高T淋巴细胞的数值及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的形成率,差异显著;并能提高体液免疫功能,使免疫球蛋白(IgM、IgA、IgG)含量显著增加。[14]

现代研究表明,隔盐灸神阙,可提高正常小鼠脾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水平,针灸神阙穴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14]

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之内迅速升高,72小时和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时间。

5.13.4 治疗五更泻

用中药外敷神阙穴,取肉桂、鸡内金各3g,硫磺、枯矾、五倍子各6g,白胡椒1.5g,新鲜葱头3~5节,捣烂,加醋共调成糊状,平摊于神阙,用纱布覆盖,每次敷2小时,每日1次。

5.13.5 治疗慢性腹泻

隔药饼灸,取丁香、肉桂、甘松、山柰各等分,加入适量面粉,用温水合成药饼(用针将药饼刺数孔),药饼置神阙上,再将鸡蛋大小艾绒置药饼上,灸3~5壮,次日按原装,并加灸中脘穴即可。

5.13.6 治疗产后尿潴留

将盐炒黄填入神阙穴,再将葱压成0.3cm饼状置盐上,将艾炷置饼上,灸1~4壮。

5.13.7 治疗皮肤瘙痒

隔药灸神阙,取红花、桃仁、杏仁、生栀子各等量研细填神阙,每日1次,即可取得较好疗效。

5.13.8 治疗荨麻疹

用闪罐法,每日1次,可连续治疗3次。

5.13.9 治疗关节炎

艾灸实验性关节炎大白鼠的神阙穴,发现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胞浸润明显减轻。

6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45.
  2. ^ [2]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3. ^ [3]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8.
  4.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 ^ [5]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1.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2.
  7. ^ [7]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71.
  8. ^ [8]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9. ^ [9]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51.
  10. ^ [10]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5.
  11. ^ [1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47.
  12. ^ [12]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75.
  13. ^ [13]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2.
  14. ^ [14]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7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