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目录

1 拼音

mǎ yìng lóng shè xiāng zhì chuāng gāo

2 英文参考

mayinglong shexiang zhichuang ointment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mayinglong shexiang zhichuang gao[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国家基本药物

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基本药物目录序号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单位零售指导价格类别备注
89175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软膏剂10g(人工麝香,人工牛黄)9.3元中成药部分*
89275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软膏剂20g(人工麝香,人工牛黄)17.7元中成药部分

注(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为代表品。

2、表中代表剂型规格在备注栏中加注“△”的,该代表剂型规格及与其有明确差比价关系的相关规格的价格为临时价格。

注(中成药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主要成分为麝香、牛黄、珍珠、炉甘石(煅)、硼砂、冰片[1]。具有清热燥湿,活血消肿,去腐生肌的功效。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各类痔疮、肛裂,症见大便出血,或疼痛、有下坠感;亦用于肛周湿疹。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载有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部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药典标准。

5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的药典标准

5.1 品名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Mayinglong Shexiang Zhichuang Gao

5.2 处方

人工麝香、人工牛黄、珍珠、煅炉甘石粉、硼砂、冰片、琥珀

5.3 制法

以上七味,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匀。取凡士林785g及羊毛脂50g,加热,滤过,放冷至约50℃,加人人工麝香等细粉,搅匀至半凝固状,制成1000g,即得。

5.4 性状

本品为浅灰黄色或粉红色的软膏;气香,有清凉感。

5.5 鉴别

(1)取本品2g,置具塞试管中,加三氯甲烷10ml,振摇使基质溶解,静置,倾去上清液,取残渣,挥干溶剂,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碎块无色或淡绿色,半透明,有光泽,有的可见细密波状纹理(珍珠)。

(2)取本品2g,加稀盐酸5ml,置水浴上加热5分钟,冰浴冷却,滤过,滤液加10%氢氧化钠溶液6ml,摇匀,滤过,取滤液1ml,加稀盐酸2ml和亚铁氰化钾试液2滴,即生成白色沉淀。

(3)取本品10g,加水5ml,置水浴上加热使融化,搅匀,放冷,滤过,滤液加稀盐酸使呈酸性,滴于姜黄试纸上,斑点变成棕红色,放干,斑点颜色变深,用氨试液湿润,斑点即变为蓝黑色。

(4)取本品10g,加乙醇20ml,置水浴上加热使融化,搅拌约5分钟,在冰浴中冷却片刻,取出,滤过,取滤液,置水浴上蒸干至无冰片气味,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胆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醋酸(6:32: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5.6 检查

应符合软膏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R)。

5.7 含量测定

5.7.1 冰片

照气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E)测定。

5.7.1.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丁二酸二乙二醇聚酯(DEGS)为固定相,涂布浓度为15%;柱温为105℃。取冰片对照品约40mg,置10ml量瓶中,加入水杨酸甲酯内标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系统适用性试验用溶液,取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理论板数按水杨酸甲酯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龙脑、异龙脑峰与水杨酸甲酯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5.7.1.2 校正因子测定

取水杨酸甲酯适量,精密称定,加环己烷—乙酸乙酯(1:1)制成每1ml含3mg的溶液,作为内标溶液。另取龙脑对照品20mg,精密称定,置10ml量瓶中,加入内标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吸取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计算校正因子。

5.7.1.3 测定法

取本品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溶液10ml,混匀,称定重量,超声处理15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环己烷—乙酸乙酯(1:1)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吸取续滤液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1g含冰片以龙脑(C10H18O)计,不得少于19mg。

5.7.2 煅炉甘石粉

取本品约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三氯甲烷20ml,振摇使溶散,移入分液漏斗中,用稀盐酸强力振摇提取4次,每次10ml,合并稀盐酸液,置50ml量瓶中,加稀盐酸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ml,置锥形瓶中,加入浓氨试液与氨一氯化铵缓冲液(pH 10.0)各10ml,摇匀,加磷酸氢二钠试液10ml,振摇,滤过,锥形瓶与残渣用氨一氯化铵缓冲液( pH10.0)—水(1:4)的混合溶液洗涤3次,每次10ml,合并洗液与滤液,加30%三乙醇胺溶液15ml与铬黑T指示剂少量,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滴至溶液由紫红色变为纯蓝色,即得。每1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液(0.05mol/l.)相当于氧化锌(ZnO)4.069mg。

本品每1g含煅炉甘石粉以氧化锌(ZnO)计,不得少于60.0mg。

5.8 功能与主治

清热燥湿,活血消肿,去腐生肌。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各类痔疮、肛裂,症见大便出血,或疼痛、有下坠感;亦用于肛周湿疹。

5.9 用法与用量

外用,涂擦患处。

5.10 注意

孕妇慎用或遵医嘱。

5.11 贮藏

遮光,密闭。

5.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6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的中药部颁标准

6.1 拼音名

Mayinglong Shexiang Zhichuang Gao

6.2 标准编号

WS3-Bb-0006-95

6.3 处方

麝香     牛黄     珍珠     琥珀       硼砂     冰片     炉甘石

6.4 性状

本品为浅土黄色或粉红色的软膏;气香,有清凉感。

6.5 鉴别

(1)取本品 2g,加温热乙醇5ml,搅拌5分钟,滤过。取滤液1ml,置白瓷皿中,加1%香草醛硫酸溶液1~2滴,即显紫色。

(2)取

6.6 鉴别

(1)项下滤取乙醇后的药膏,加稀盐酸5ml,置水浴上加热5分钟,放冷,滤过,滤液加10%氢氧化钠溶液6ml,摇匀,滤过。取滤液1ml,加稀盐酸2ml、亚铁氰化钾试液1~2滴,即生成白色沉淀。

(3)取本品 10g,加水5ml,置水浴上加热使融化,搅匀,放冷,滤过,滤液加稀盐酸使呈酸性,滴于姜黄试纸上,斑点变成棕红色,放干,斑点颜色变深,用氨试液湿润,斑点即变为蓝黑色。

6.7 检查

应符合软膏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9页)。

6.8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去腐生肌。用于外痔、混合痔、肛裂、肛周湿疹等症。

6.9 用法与用量

外用适量,涂搽患处。

6.10 注意

孕妇慎用或遵医嘱。

6.11 贮藏

密闭,遮光。

湖北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7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药品说明书

7.1 药品名称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7.2 药品汉语拼音

Mayinglong Shexiang Zhichuang Gao

7.3 剂型

每支10g

7.4 性状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为浅灰黄色或粉红色的软膏;气香,有清凉感。

7.5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的主要成份

人工麝香、人工牛黄、珍珠、煅炉甘石粉、硼砂、冰片、琥珀

7.6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的适应证

清热燥湿,活血消肿,去腐生肌。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各类痔疮、肛裂,症见大便出血,或疼痛、有下坠感;亦用于肛周湿疹。

7.7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的用法用量

外用,涂擦患处。用于内痔、混合痔时,将注入器套在药膏管管口上,拧紧后,将注入器插入肛门内,挤入适量药膏后,弃去注射器。

7.8 注意事项

1.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为外用药,禁止内服。

2.用毕洗手,切勿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处。

3.忌烟酒及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4.保持大便通畅。

5.孕妇慎用或遵医嘱。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6.内痔出血过多或原因不明的便血应去医院就诊。

7.用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8.对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7.9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7.10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8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