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仁丸

目录

1 拼音

má rén wán

2 英文参考

Fructus Cannabis Bolu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麻仁丸药典标准

3.1 品名

麻仁丸

Maren Wan

3.2 处方

火麻仁200g、苦杏仁100g、大黄200g、枳实(炒)200g、姜厚朴100g、炒白芍200g

3.3 制法

以上六味,除火麻仁、苦杏仁外,其余大黄等四味粉碎成细粉,再与火麻仁、苦杏仁掺研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0~40g加适量的水制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9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3.4 性状

本品为黄褐色至棕褐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苦。

3.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石细胞橙黄色,贝壳形,壁较厚,较宽一边纹孔明显(苦杏仁)。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μm(大黄)。草酸钙簇晶直径18~32μ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中含有数个簇晶(炒白芍)。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组织中(枳实)。油细胞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50~80μm,含棕黄色油状物(姜厚朴)。

(2)取本品水蜜丸2g,研细,加甲醇4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4g,剪碎,加甲醇15ml,研磨使分散,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甲醇2ml,分2次,各轻摇10秒钟,分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火麻仁对照药材各0.3g与厚朴对照药材0.2g,分别加甲醇3ml,超声处理10分钟,取上清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对照药材溶液各2~3μl、供试品溶液5~8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酸(12:3: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大黄对照药材色谱和厚朴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厚朴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喷以5%的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火麻仁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3)取枳实对照药材0.3g,加甲醇3ml,超声处理10分钟,上清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鉴别](2)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及上述对照药材溶液各3~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酸(5.5:4.5: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

(4)取白芍对照药材0.3g,加甲醇3ml,超声处理10分钟,上清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对照药材溶液与[鉴别](2)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各3~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8:1: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的香革醛硫酸溶液-乙醇(1:6)的混合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3.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3.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3.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甲醇-0.1%磷酸溶液(42:23: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大黄酚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3.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大黄酚对照品和大黄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大黄酚15μg、大黄素5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3.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取本品水蜜丸适量,粉碎(过50目筛),取0.8g,精密称定;或取小蜜丸或重量差异项下的大蜜丸,剪碎,混匀,取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盐酸(10:1)的混合溶液25ml,称定重量,小蜜丸或大蜜丸浸泡10小时以上,超声处理使溶散,置80℃水浴中加热回流30分钟,若瓶壁有黏附物,须超声处理去除,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吸取续滤液2ml,置5ml量瓶中,加2%的氢氧化钠溶液1ml,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用于测定总大黄酚和总大黄素的含量。

(2)取水蜜丸粉末0.5g,精密称定;或剪碎的小蜜丸或大蜜丸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小蜜丸或大蜜丸浸泡10小时以上,用玻棒研磨使样品溶散,用数滴甲醇冲洗玻棒于锥形瓶中,超声处理(功率为160W,频率为5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或挥散至原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用于测定游离大黄酚和游离大黄素的含量。

3.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上述两种供试品溶液各10~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计算总大黄酚和总大黄素的总量与游离大黄酚和游离大黄素的总量;用总大黄酚和总大黄素的总量与游离大黄酚和游离大黄素总量的差值,作为结合蒽醌中的大黄酚和大黄素的总量,即得。

本品含大黄以总大黄酚(C15H10O4)和总大黄素(C15H10O5)的总量计,水蜜丸每1g不得少于1.3mg,小蜜丸每1g不得少于0.75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于6.8mg;以结合蒽醌中的大黄酚(C15H10O4)和大黄素(C15H10O5)的总量计,水蜜丸每1g不得少于0.39mg,小蜜丸每1g不得少于0.30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于2.7mg。

3.8 功能与主治

润肠通便。用于肠热津亏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干结难下、腹部胀满不舒;习惯性便秘见上述证候者。

3.9 用法与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1—2次。

3.10 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9g

3.11 贮藏

密封。

3.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4 麻仁丸说明书

4.1 药品名称

麻仁丸

4.2 药品汉语拼音

Maren Wan

4.3 剂型

大蜜丸:每丸重9g

4.4 性状

麻仁丸为黄褐色至棕褐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苦。

4.5 麻仁丸的主要成份

火麻仁、大黄、枳实、苦杏仁、厚朴、白芍等。

4.6 麻仁丸的功能主治

润肠通便。用于肠热津亏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干结难下、腹部胀满不舒;习惯性便秘见上述证候者。

4.7 麻仁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1—2次。

4.8 注意事项

1.饮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麻仁丸不宜长期服用。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麻仁丸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麻仁丸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麻仁丸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麻仁丸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9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0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5 《景岳全书》卷五十五之麻仁丸

5.1 方名

麻仁丸

5.2 组成

芝麻4两(研,取汁),杏仁4两(去皮尖,研如泥),大黄5两,山栀10两。

5.3 主治

《景岳全书》卷五十五之麻仁丸主治大便秘结,胃实能食,小便热赤者。

5.4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前白汤送下。

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入麻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6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之麻仁丸

6.1 方名

麻仁丸

6.2 组成

大麻仁(研如膏)1两半,大黄(锉,炒)1两半,葛根(锉)1两半,桑根白皮(锉)1两1分,芒硝(生铁铫子内炒干,纸裹,黄土内窨1宿,研)1两1分。

6.3 主治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之麻仁丸主治腹内壅闭,大便不通,气喘息促。

6.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煎粟米饮送下,至晚再服。

6.5 制备方法

上三味为末,与芒硝、麻仁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7 《圣济总录》卷一八三之麻仁丸

7.1 方名

麻仁丸

7.2 组成

大麻仁(研)2两,木香3分,枳壳(去瓤,麸炒)1两,大黄(锉,炒)1两,恶实(炒)1两,甘草(炙)半两。

7.3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八三之麻仁丸主治乳石发动,痈肿发背,及脏腑涩滞。

7.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温水送下。未效,加至30丸。

7.5 制备方法

上除麻仁外,为末,入麻仁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8 《杨氏家藏方》卷四之麻仁丸

8.1 方名

麻仁丸

8.2 组成

麻仁1两(别研),杏仁(去皮尖,麸炒)2钱半,枳实(去瓤,麸炒)半两,白芍药半两,黑牵牛1两7钱半(微炒)。

8.3 主治

《杨氏家藏方》卷四之麻仁丸主治大便秘涩。

8.4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前温熟水送下。

8.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9 《伤科补要》卷三之麻仁丸

9.1 方名

麻仁丸

9.2 组成

归尾、大黄、麻仁、羌活、桃仁。

9.3 功效

《伤科补要》卷三之麻仁丸具有润肠养血之功效。

9.4 主治

《伤科补要》卷三之麻仁丸主治血燥便闭。

9.5 用法用量

白汤送下。

9.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10 《产育宝庆集》卷上之麻仁丸

10.1 方名

麻仁丸

10.2 组成

麻仁(研)半两,枳壳(炙)半两,人参半两,大黄半两。

10.3 主治

《产育宝庆集》卷上之麻仁丸主治产后血水俱下,肠胃虚竭,津液不足,大便秘涩,腹中闷胀者。

10.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温汤送下。未通,加丸数。

1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0.6 附注

①《产育保庆集》陈言评曰:产后不得利,利者百无一生,去血过多,脏燥大便秘涩,则固当滑之,大黄似难轻用,惟葱涎调蜡茶为丸,复以葱条下之,必通。②《济阴纲目》:产后固不可轻用大黄,然大肠秘结不通或恶露点滴不出,不得大黄以宣利之,势必不通,但利后即当以参、耆、白术、甘草及芎、归等药大剂调补之。不然,元气下脱,后将不可救矣。

11 《灵验良方汇编》卷下之麻仁丸

11.1 方名

麻仁丸

11.2 组成

麻仁、人参、枳壳、杏仁。

11.3 主治

《灵验良方汇编》卷下之麻仁丸主治产后去血过多,津液枯竭,不能传送,大便秘结。

11.4 用法用量

米饮送下。

11.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12 《博济》卷二之麻仁丸

12.1 方名

麻仁丸

12.2 组成

麻仁4两(先以温水浴,悬在井中5日,令生芽,日晒,退皮取仁),大黄4两(2两蒸,2两生用),白槟榔1两(半煨半生),山茱萸1两半,薯蓣1两半,官桂(去皮)1两半,车前子1两半,枳壳(麸炒)1两半,防风1两半,羌活1两半,木香2两,菟丝子1两半(酒浸1宿后,炒黄),郁李仁4两。

12.3 功效

《博济》卷二之麻仁丸具有顺三焦,和五脏,润肠胃,除风气之功效。

12.4 主治

《博济》卷二之麻仁丸主治三焦不和,脏腑虚冷,胸膈疰闷,大便秘涩。

12.5 用法用量

每服15-20丸,临卧温水送下。

12.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3 《洁古家珍》之麻仁丸

13.1 方名

麻仁丸

13.2 组成

枳壳(麸炒,去瓤)、川芎各等分,麻仁泥子减半。

13.3 主治

《洁古家珍》之麻仁丸主治风秘,大便不通。

13.4 用法用量

食前温水送下。

1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4 《圣惠》卷二十九之麻仁丸

14.1 方名

麻仁丸

14.2 组成

大麻仁2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赤芍药1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木香半两,槟榔1两,柴胡1两(去苗)。

14.3 主治

《圣惠》卷二十九之麻仁丸主治虚劳气壅,大便秘涩,四肢烦疼。

14.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生姜汤送下。

1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5 《圣惠》卷二十三之麻仁丸

15.1 方名

麻仁丸

15.2 组成

大麻仁3两,羚羊角屑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芎1两,木香1两,鳖甲2两半(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独活2两,槟榔2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郁李仁2两(汤浸,去皮尖,微炒),牵牛子2两半(一半微炒,一半生用)。

15.3 主治

《圣惠》卷二十三之麻仁丸主治大肠风热秘涩,气壅闷。

15.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温水送下。以利为度。

1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5.6 用药禁忌

忌苋菜。

16 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五三之麻仁丸

16.1 方名

麻仁丸

16.2 组成

大麻仁1升,黄芩2两。

16.3 主治

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五三之麻仁丸主治连月饮酒,咽喉烂,舌上生疮。

16.4 用法用量

含之。

1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17 方出《肘后》卷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九之麻仁丸

17.1 方名

麻仁丸

17.2 组成

大麻子1升(捣),黄柏2两(末)。

17.3 主治

方出《肘后》卷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九之麻仁丸主治连月饮酒,喉咽烂,舌上生疮。

17.4 用法用量

服之。

17.5 制备方法

上以炼蜜为丸。

17.6 附注

《普济方》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一粒,含化。

18 《圣惠》卷五十八之麻仁丸

18.1 方名

麻仁丸

18.2 组成

大麻仁2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赤芍药1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川芒消1两,槟榔1两。

18.3 主治

《圣惠》卷五十八之麻仁丸主治大便难,五脏气壅,三焦不和,热结秘涩。

18.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以生姜汤送下,晚再服之。

1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9 《儒门事亲》卷十二之麻仁丸

19.1 方名

麻仁丸

19.2 组成

郁李仁(去皮,另捣)2两,火麻子仁(另捣)2两,大黄2两(半生、半蒸),槟榔半两,干山药5钱半,防风(去芦)5钱半,枳壳(炒,去瓤)5钱半,羌活5钱半,木香5钱半。

19.3 主治

《儒门事亲》卷十二之麻仁丸主治大便燥涩。

19.4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食后温水送下。

19.5 加减

加牵牛、滑石亦妙。

19.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入另捣者三味搅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0 《医略六书》卷二十五之麻仁丸

20.1 方名

麻仁丸

20.2 组成

麻仁3两,杏仁2两(去皮),桃仁2两,枳实1两半(炒),郁李仁3两,当归3两,大黄3两,厚朴1两半,白芍2两(酒炒)。

20.3 主治

《医略六书》卷二十五之麻仁丸主治气滞血燥,大便不通,小腹胀满。

20.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白汤送下。

2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20.6 各家论述

气滞于胃,血燥于肠,津液不得传送大府,故大便不通,小腹胀满焉。生麻仁润燥滑肠,制大黄润肠开结;厚朴散气宽胀,桃仁破瘀血润燥,郁李仁润肠散结,扁杏仁润燥降气;当归养血荣肠胃,枳实破气宣壅滞,白芍药敛阴血以致津液也。蜜丸汤下,俾血润气行,则津液流通,而大府自润,传送有权,焉有大便燥闭,小腹胀满乎?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